登錄???|???注冊
《現代詩歌的國家主題研究》從現代詩歌的國家主題入手,并輔以主題學等多種方法展開研究。課題的內容主要由四部分構成,相繼涉及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歷史演變、意象的解讀與詩意的考辨、國家的想象與詩人心態的探析等論題。通過多角度探討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基本表現樣態,呈現國家主題在現代詩歌中的復雜構成,從而以若干范疇、專題的論述,再現在國家主題影響下,現代詩歌在歷史演變、創作選擇、文化價值、詩人命運等方面的獨特性與必然性。
張立群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抗戰大后方社團翻譯文學是中國抗戰文學地圖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本書立意發掘其文學性、歷史價值和社會影響等內容,從翻譯文學之鏡中窺見抗戰文學及社團文學被遮蔽的一些屬性。同時,突破“啟蒙/救亡”的闡釋體系,展示出抗戰大后方社團翻譯文學以及抗戰文學發展的基本軌跡與本真面貌。
熊輝等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書從“報刊”及“出版”的角度,討論了中國現代文學及文化,涉及現代中國文學的生產機制及傳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報章為中心;晚清:報刊研究的視野及策略;文學史視野中的“報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關“大眾傳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說的類型特征;作為“北京文學地圖”的張恨水小說;早期北大文學史講義三種等。
陳平原 ·文學理論 ·22.6萬字
這是楊鐮先生文學和文獻學的學術論文集,凡二十余篇,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治學經驗和筆耕成果。主要領域是元代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家身世的考辨,文獻的輯佚和辨偽。對前人編纂的各類元代總集有所指瑕和考訂,在元代文獻的考證和輯存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為我們展現了元代文學的特色。
楊鐮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文集匯編了作者的13篇論文,所關注的問題包括:對兒童文學和文學童話的界定以及相關理論觀點的構建,對歐美童話起源的探究與進化史的分析,對一些重要童話作家的再評價,探討民間故事與童話對倫理道德的維系和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時代踐行面對面講故事的傳統等。這些文章較系統地展示了作者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對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兒童文學、教育等領域研究的學生與學者有極大的裨益。
(美)杰克·齊普斯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結題成果。田納西·威廉斯是戰后“美國劇壇第一人”。本書將威廉斯的后期劇作置于美國社會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同時觀照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思想取向和戲劇創作道路,注重與劇作家的前期劇作進行比較,從后戲劇劇場理論、性別研究、殘酷戲劇理論等多種方法和視角出發,發掘威廉斯后期劇作的思想蘊涵,概括其藝術特色,衡定其藝術價值,尋找其在美國戲劇史上的歷史坐標,進而追問威廉斯后期劇作在美國舞臺上失利及其長期遭到評論界否定的原因,總結威廉斯后期戲劇創作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其缺陷和不足。
晏微微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文學中的生態倫理精神是指文學作品中蘊涵的在探討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其他非人類生命關系時的道德態度和倫理規范。這種倫理精神強調對自然和其他生命的價值、權利的肯定與尊重,并通過文學的方式實現倫理態度的審美表達。本論著以1976年以來的文學期刊作為一手研究資料,在對原始資料的辨析、梳理中形成判斷。以人際倫理敘事為參照,呈現出生態倫理精神從缺失到逐漸生成的歷時性特征,探究其倫理內涵、敘事模式、話語形態以及文學史定位和本土化路徑。
李玫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書從文學史和批評史的角度,對連接唐宋詩史的重要詩風西昆體在宋金元明清的接受,做了較為細致深入的梳理,填補了學術空白。宋代以后期西昆派、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朱熹、陸游、劉克莊等的接受為重點;金元時期以王若虛、方回等人的接受為重點;明代以王世貞、胡應麟、袁宏道等人的接受為重點;清代以馮班、宋葷、王士鎮、翁方綱、劉熙載、俞械等人的接受為重點。在這些重要的文學史人物之外,還遍搜歷史上的西昆體接受資料進行梳理研究,充實了西昆體接受的歷史細節;并從科舉、政治、文化、明清《西昆酬唱集》版本等角度,探討了西昆體的接受。
段莉萍 張龍高 熊倩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從文本細讀出發,倚重原典實證,采用整體觀照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研討錢鍾書的散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以及古體詩的創作,以及他在翻譯方面的理論、觀念、方法與實踐。梳理錢鍾書創作在內容、結構、文體與修辭等方面的特色;探究其創作的外在背景與內在理路;考察其關注重心、創作理念和表達路徑;評述其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基本內涵、發生軌跡及其價值意義。以錢鍾書的學術活動與他生活時代的社會歷史語境為潛在背景,將錢鍾書文藝批評中的學術創見、理念與他的文學創作、翻譯活動貫通考察,借助“以錢釋錢”的方法,予以相對系統全面的闡釋;并重新思考錢鍾書之于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翻譯學乃至整個人文學術的意義。
聶友軍 ·文學理論 ·22.5萬字
《傳奇不奇:沈從文構建的湘西世界》一書從沈從文小說的“傳奇性”入手,分析了其筆下的“湘西世界”的產生背景和動因,從1930年代的大歷史環境中又分析了沈從文的都市敘事與其筆下的湘西世界形成對照,以及作為京派代表的沈從文在抒情小說的書寫上的特點。之后從人性上與福克納、審美上與川端康成的異同的對比,在鄉土敘事上與魯迅的承續、賈平凹的比照,分析了沈從文的傳奇性的湘西小說。本書對于1940年代后沈從文小說創作的式微、沈從文式的文學批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沈從文的心理和人生歷程也進行了梳理和闡釋。
趙學勇 ·文學理論 ·22.5萬字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以組織、發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前沿狀況、反思學術史經驗、前瞻未來動向。本書是第二輯,分為特稿、專題:紀念孫楷第先生120周年誕辰、滄海遺珠、專題:《文選》研究新收獲、特約訪談、會議紀要、資料索引七個專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編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通過材料的充分占有以及對固有學術觀點的縝密分析,厘清了“通俗小說”與“消遣小說”的分際,從而確定了“中國現代消遣小說”這個更為合理的命名和界定,進而對它的產生、變遷、思想傾向、藝術特色以及價值定位進行了總體性的研究和闡釋。本書揭示了“中國現代消遣小說”的“兩間性”(處于傳統與現代之間),而不是“兩翼性”(與“新文學”比翼并飛),合乎事實與邏輯地說明了它的歷史地位和文學特征。本書從史的縱向考察與文本的聚焦分析兩個方面研究了中國現代消遣小說的流變、特點及其價值,將歷史感與現實感很好地統一了起來。
司新麗 ·文學理論 ·22.5萬字
《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的任務僅在于描述:描述兩個文學幽靈跨越幾個世紀的門檻,從西方走到東方的故事;描述東、西方各國作家怎樣出于對人類(首先是知識分子)某些重大精神命題的共同關懷,按照自己民族文化的傳統,自己所處時代的要求,以及個人精神氣質的特點,一面接受前人思想、藝術成果,一面又豐富與發展前人的思考,有如思想與藝術接力棒的相互傳遞,共同創造了兩個世界文學的不朽典型的故事。
錢理群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是對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的意義建構策略展開研究,即,風景話語的生成機制以及對讀者感知風景的干預機制。緒論部分主要是對中國小說現代風景的發生機制展開考察。上篇是總論部分,考察了現代風景敘事的兩個層面、風景敘事的兩個主體和風景話語的敘事姿態,并闡述了修辭機制在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中的作用,回答了中國小說現代風景的發生問題。中篇是敘事策略部分,主要是對風景書寫的三種共性修辭機制展開研究:隱喻機制、身體機制和時空機制。下篇是個案研究部分,在側重凸顯風景敘事建構的共性機制的同時,選取不同時期小說家的風景文本,結合其個性色彩展開分析。
郭曉平 ·文學理論 ·22.5萬字
舞鶴(1951-)是當代臺灣重要的小說家。他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的書寫,奇崛而豐饒,貫穿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臺灣社會的重大轉折與現代性問題。本書往返文獻的案頭與社會生活的田野,探討舞鶴創作的文學、歷史內涵及其折射的臺灣現代性問題的曲折:包括殖民史的反思、戒嚴體制下自由意識的生成、本土政治與本土文化敘述的興起、鄉土/都市的現代化景觀與批判、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烏托邦想象等。概言之,舞鶴體現了戰后臺灣“嬰兒潮”世代作家融匯“本土經驗”與“現代主義”所達致的美學高度與思想困境。本書第二部分細讀六家,論及旅臺馬華小說、陳映真、郭松棻、白先勇、張文環、呂赫若等,以延伸討論臺灣現代性問題的更多層面,特別是,日據時代以來具有現代啟蒙意義的左翼思想在文學中的沉潛與再生。
李娜 ·文學理論 ·22.5萬字
現代新詩的南方傳統,是伴隨著中華文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生成的,是在中西方文化激蕩、古典與現代的裂變中發展的,它雖然是從中國南方珠三角這個地理空間發端,但卻終究彌漫而形成為中國文學和詩歌的一種新精神與新的藝術特質,這就是南方詩歌、南方詩學、南方精神、南方想象、南方傳統。本書就著眼于現代新詩的這樣一個值得關注的南方精神和藝術譜系。全書主要包括南方詩學的理論奠基、南方詩人群落的多元景觀、南方詩人的個案分析、南方詩人的藝術緣域四個部分。這也是一部明確提出南方詩學的相關命題并進行專題研究的當代詩歌批評專著。
何光順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以羅賓遜系列小說為研究對象,探討廢奴思想、宗教傳統以及重農觀念在美國中西部價值體系中的塑型作用,注重社會領域和精神領域、世俗生活和神圣空間的內在關聯,強調人類對棲身之所的身體附著與文化歸依,從而對美國中西部文化的形成、發展、運作、成效等展開全方位整體研究,將主題討論從地域意識升華至最為廣泛的生命關懷,以更全面的眼光來闡釋心靈家園的意義。
喬娟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試圖建構關于懷舊書寫的理論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對近百年來現代社會轉型語境下中國文學的懷舊書寫進行整體性系統研究,深入闡析了現代社會轉型與百年中國文學的懷舊書寫之間的關系;全力探尋現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百年中國文學的懷舊書寫發展歷程,厘清了其歷史沿革;詳盡闡釋了現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百年中國文學的懷舊書寫主題;在對上述研究進行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現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百年中國文學的懷舊書寫之文學史地位。
周明鵑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以英語世界的茅盾研究為研究對象,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英語世界茅盾作品的譯介、研究成果進行細致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評介從西方文化的視域所解讀的茅盾及其作品的譯介及研究情況,以期能為國內的茅盾研究乃至現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周嬌燕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清代杭州駐防旗人群體與杭州城人民群體的關系經歷了由沖突走向融洽的過程。駐防旗人逐漸被杭州悠久醇厚的漢文化底蘊所吸引,進而揣摩、學習,寫作了大量的漢語詩歌作品。這些詩歌既有與漢族文人表達的相似之處,又有鮮明的族群特征,是清代民族文學融合的范例。本書以杭州駐防文人詩歌為研究對象,既在歷時流變中探討杭州駐防文人詩歌的演變過程,又由家族文學、地域文學、創傷敘事等視角尋繹其創作的獨特性,力圖全面揭示這一群體詩歌創作的整體風貌。
李珊珊 ·文學理論 ·2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