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的哀愁
《比利時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借十一歲少年路易斯的視角,勾勒出社會動蕩不安的生活畫卷與復雜激進的歲月影像。路易斯本是一個愛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戰爭與納粹統治的現實迫使他直面巨變的周遭世界:親人鄰里疏離,投機分子狂熱;謊言滋生,背叛橫行,哀傷的氛圍漫入世態人情。路易斯觀察這些變遷,出入不同陣營的同時也經歷自己青春期的躁動。種種情欲與死亡的試煉面前,他能否獲得最終的救贖?雨果·克勞斯以率直與激情混融的強韌,借助譏誚的微妙,真實還原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圖。無論是意識流的奔涌之勢,天馬行空的意象揮灑,還是爛漫的奇幻色彩,都讓小說始終彌漫著不羈的少年情懷。任何分崩離析的時代,總有幸存之光。路易斯正是這微弱的一道曙光,是戰爭暴力無法毀滅的精神的幸存與成長。
·49.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