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悲傷與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大致分為回憶錄、旅行記、演說講稿、公開信和悼文等幾種體裁。這些散文形式多樣,長短不一,但它們訴諸的卻是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詩和詩人”。這卷文集可以說是通向布羅茨基的詩歌觀和美學觀,乃至他的倫理觀和世界觀的一把鑰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羅茨基自己也離開了人世,《悲傷與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羅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羅茨基散文寫作、乃至其整個創作的“天鵝之歌”。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外國隨筆 ·32.2萬字
書稿梳理了歷來不甚清晰的清代前期至中期詞學審美取向流變的脈絡。從內外兩個方面對清代詞壇審美主張由浙西詞派向常州詞派的轉向做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先是從家庭出身、成長環境、交游范圍、治學經歷、詞學作品、詞學理論主張、對清代詞學發展的影響等幾個方面,對朱彝尊、厲鶚和張惠言在文學思想、審美趣味等方面作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然后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導向、文人心態、學術思潮、文學批評走向等諸因素做了詳細的分析,指出了這些客觀條件對文學思想和詞壇審美風尚產生的影響。
韓寶江 ·現當代詩 ·32.2萬字
本書收入作者關于日本問題的論文若干篇,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諸方面,具有很高學術價值。作者武寅研究員長期致力于日本問題研究,從早期的中日關系史研究到后來的當代日本國際關系研究,她的研究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的中日關系,并涉及當代日本政治文化的各個領域。她從“尊皇政治”和“家國觀念”等角度發出的論述,可謂切中日本政治文化的要害,而當今中日關系“對等不平衡”觀點的提出,對于人們深刻理解紛繁復雜的各種表象籠罩之下的中日關系實質極具啟發意義。書稿中類似精彩之處甚多,茲不贅列。相信一冊在手,讀者便能對中日關系的來龍去脈了然于胸。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由于作者文筆流暢,書稿既有學術性,也有很高的可讀性,不僅對于專業的日本研究學者具有參考價值,也適宜一般讀者閱讀。此外,作者在卷首的訪談錄《一個日本研究學者走過的道路》中,深情回顧了自己學術道路上的足跡,其中流露出來的治學精神也能給后輩學人以非同一般的激勵。
武寅 ·文集 ·32.2萬字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羅宗強所著,是一本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專著,上起建安,下迄隋朝建立前夕,探討三百八十余年間文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發展過程中提出來的種種理論問題等,探討其歷史發展面貌的同時也對其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羅宗強 ·文集 ·32.2萬字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它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臘神話因其有較完整的體系和獨特的文學魅力而流傳久遠。希臘神話與圣經神話對整個西方乃至人類的宗教、哲學、思想、風俗習慣、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產生了全面深刻的影響。接觸西方文化,必然會遇到源自希臘神話的典故,而每一本重要的西方經典文學作品幾乎都涉及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和情節,有些甚至直接取材于希臘神話。時至今日,我們雖不必“言必稱希臘”,但對希臘神話作一系統的了解乃是每一個現代人所必需。
(俄羅斯)尼·庫恩 ·民間文學 ·32.2萬字
本書的邏輯起點建立在對人類歷史長河中男權中心文化統治下女性歷史境遇和文學境遇的認識上。在充分吸收借鑒四十年來女性文學與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全球化語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聚焦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1895—2020年)120多年來中國婦女解放思潮與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之間互為因果、互為依存、互動發展的緊密關系和發展態勢,梳理百年來各個時期婦女解放的思想脈絡,并對各時期重要節點遞次演進中的女性文學所反映的中國女性的命運軌跡、解放意愿、價值訴求及其解放路徑和存在的困境進行考察,探尋中國近現代女性寫作的軌跡;同時通過發掘文本中潛藏的女性視角、女性聲音和解放訴求,進而梳理呈現民族國家由近代向現代演進的過程中,中國婦女不斷掙脫鎖鏈獲得解放,以“半邊天”的氣度與實績,在中華女性發展史上譜寫的璀璨奪目的歷史華章。
馬超 張學敏 ·文學理論 ·32.2萬字
錢鐘書的貢獻大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談藝錄》《七綴集》《管錐編》等為代表的中文學術著作,以知識淵博,考證嚴密和辨析深刻而成為談文論藝的學術典范;二是面向西方讀者用英文寫的介紹中國的文學、傳統與文化,糾正西方人對中國的文學、傳統與文化的誤讀、誤解和誤導,以及考證中國文學與文化在西方傳播情況的一系列文章,即在中西文學與文化的溝通和交流方面的貢獻;三是以《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等為代表的文學創作,以其獨特的風格而在現代文學園地大放異彩。本書意在從文學理論、文學交流與文學創作的“三維”文學空間,對錢鐘書的文學成就與貢獻進行系統地梳理與評價。
田建民 ·文學理論 ·32.2萬字
《文學與文選四種》收入了呂思勉先生在古典文學方面的一些著述。《宋代文學》1931年由商務館出版。《論詩》、《中國文學史選文》系呂先生1923至1925年在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時的講義。《國文選文》亦為呂先生的授課講義。這些文字反映了呂先生對中國文學史和文學作品的涵養和造詣,十分珍貴。
呂思勉 ·文集 ·32.2萬字
本書是《中國高考報告》出版15周年的紀念版。作者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經過多年深入廣泛的調查采訪,以充滿激情的筆墨,對這場備受關注的“戰爭”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中國高考報告》首次深入這樁可謂“家國第一事”的深層內核,考察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高考大戰,考察在風光無限、意氣飛揚的“天之驕子”背后,隱含著怎樣的悲憤、悲哀與悲涼,放眼這樁對國家而言可謂是發展支點的緊要事務,又無奈地顯露出了什么樣的短視、短板與異化……盡管過去了15年,這部具有史詩風范的《中國高考報告》,依然對當今的“高考之戰”具有高指數的參考、警戒意義:15年來,有些狀況有所緩解,日漸“良性”了,有些依然如故,有些已膨脹、變質,而有些,則形成了堅實的惡性循環……全社會,依然需要對中國當今的高考、教育體系等保持宏觀、清醒、深入的思考,這些,正是我們的社會(考生、教師、家長、教育部門……)在今天仍需要這部大書的主要原因。
何建明 ·紀實文學 ·32.2萬字
本書共分為李劼人佚文;論文;學術隨筆;回憶與懷念;史料與其他幾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巴黎的國民樂藝院;海孟德的那一夜(婦人新書簡之一);1931年李劼人為幼子遠岑被綁票報案書等。
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紀念館 李劼人研究學會 ·文集 ·32.2萬字
《普希金之家》是安德烈·比托夫于1964-1971年間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直到1987年蘇聯改革期間才得以出版。小說的主人公是列寧格勒的一位文字學家列夫·奧多耶夫采夫--蘇聯六十年代人的一位典型代表。小說描述了他從高中畢業到進入俄羅斯文學研究所--著名的"普希金之家"工作的一段歷程。小說的每個章節均由一部俄國文學名著的名字命名:序言-"怎么辦?";第一章-"父與子";第二章-"當代英雄";第三章"青銅騎士";第四章“評論”。每一章都記述了主人公生命中一段特殊歷程。小說被認為是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俄)安德烈·比托夫 ·外國隨筆 ·32.2萬字
《經史百家簡編》是曾國藩在《經史百家雜鈔》的基礎上為弟弟曾國荃編選的一個古文精讀本,按題材分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志、敘記、典志、雜記十一類,共選文48篇。選文范圍覆蓋《周易》《論語》等經籍、《史記》《漢書》等史籍,《孟子》《莊子》等諸子著作以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古文名家。曾國藩還以小字夾注的形式對選文做了劃分章節、概括段意、評點精華的工作,并對重點文段字句加了圈點,有助于讀者閱讀把握精華。本次出版,以傳忠書局本《經史百家簡編》為底本,保留底本的圈點和夾注文字,約請有關專家對全書做題解、注釋、翻譯,力求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文字可靠、注譯精確的版本。
(清)曾國藩編選 ·文集 ·32.2萬字
《亂時候,窮時候》是六十歲才開始識字、擺脫文盲身份,七十歲開始學習寫作的傳奇老奶奶姜淑梅,歷經一生寫就的傳奇之作,是一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平民史,是第一部草根小民、老百姓親筆書寫的亂窮中國史!文本的不可再生性,使本書注定會引起強烈關注。講述了近百年來作者親身與聞的民國時期、抗戰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的“亂窮時代”。《苦菜花,甘蔗芽》是姜淑梅的第二部作品,是《亂時候,窮時候》的姊妹篇,延續了第一部的寫作風格,語言通俗凝練,帶有濃烈的鄉土氣息,記錄了作者親身與聞的中國老百姓的故事。
姜淑梅 ·文集 ·32.1萬字
徐仁修先生是華人世界的著名生態探險家,自青年時代開始,他毅然決然拋棄世俗名利,深入臺灣地區的高山深谷探險,并走向島外探險旅行,足跡遍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老撾金三角地區,尼加拉瓜,美國西部國家公園,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巴西亞馬遜河,非洲和中國大陸。三十余年來,他在探險途上勤于筆耕,寫了無數文字以記錄見聞和感悟。老境漸至,他利用昔日的文稿,用心寫成《探險途上的情書》,以寫情書的方式與熱愛大自然的各位“素心人”分享自己在各種蠻荒之地的生態之旅與文化之旅。徐仁修先生說,這本書“僅僅關乎大自然的風雨與物種,而不問人間政治”。透過其雋永風趣的文字后面那些精彩絕倫的探險故事,我們這些“習慣于舒適地休閑,把自己包裹在文明的金屬殼里的現代人”,終究能體會到“逆旅”的真實況味、生命中的難度與英雄維度、大自然的無窮奧妙、文明的生態根源……
徐仁修 ·現當代隨筆 ·32.1萬字
《斯人記》以文人梁寒山與女詩人張梅仙由詩互傾,由詩相識的故事,根據“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描寫北洋政府時期,所謂首善之區北京的“士”階,“捧戲子,逛窯子,酒肉征逐”,“弄弄風月文藝”的頹廢生活,一面是正直清,一面是荒淫奢侈,形成鮮明的對照。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2.1萬字
本書輯錄了魯迅研究、現代文學研究這兩個方面的代表性論文。包括《論魯迅作品與中國古典文學的歷史聯系》《論魯迅作品與外國文學的關系》《論巴金的小說》《“五四”時期散文的發展及其特點》等。
王瑤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立足百余年來日中兩國學術興替流變的基本事實,在日中文化比較視閾下,系統考察了日本宋詩研究的歷史進程與基本內容,以宋代重要詩人與日本主要宋詩研究者為考察點和綰接線索,全面展現了日本學者宋詩研究的重要成就、學術創見、獨特的學術思路與取向及其局限與不足。本書提出,日本學者從“他者”的角度,對研究對象持有新鮮立異的見解,在多視點上為深化與拓展宋詩研究的深廣度做出了貢獻,在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其顯著的獨特性與穩固的重鎮地位。
邱美瓊 胡建次 ·文學理論 ·32.1萬字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發明家和化學家諾貝爾寫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約計3122萬瑞典克朗捐出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在這一年,根據諾貝爾的遺囑,瑞典政府建立了諾貝爾基金會,設立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和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并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美)海明威等 ·文集 ·32.1萬字
周邦彥其人其詞,歷來是詞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在詞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啟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詞學大家鄭文焯、王國維等更是將周邦彥擬諸“詞中老杜”,足見其人在詞史上地位之崇。《詞中老杜周邦彥研究》一書分別從周邦彥詞作編年、詞集的整理傳播與文學評價、思想意趣、詞學法度與審美規范、藝術風格創新與哲學意義、詞史定位與影響等向度切入,梳理了兩宋詞學詞風的發展流變,探究詞體與其他文體(特別是詩歌)、哲學思潮的關系,進而論述清代及近代闡釋經典的理論建構、治詞方法的現代轉型,為周邦彥與其詞的研究提供一個更加多維、開闊、立體的視野。
孫虹 孫龍飛 ·文學理論 ·32.1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人文》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祝曉風主編 ·文學理論 ·3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