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部規模宏大的斷代史著作(中譯本約60萬字)不僅對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期包含音樂創作、音樂思想、音樂建制、音樂風尚、音樂出版等在內的“音樂文明生態”做了深入、全面、扎實、充分的記述,同時還在宏觀架構和微觀敘述兩個層面上,對延續自過去和延伸至未來的、涉及歷史事件、音樂形式、音樂技法、音樂風格或其他音樂現象的眾多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
菲利普·唐斯 ·音樂 ·49.9萬字
本書分為緒論、序編、上編、中編、下編五部分。緒論對傳統上古音研究的觀念和方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序編討論的是傳統古音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即今音學和等韻學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概貌。介紹了《切韻》系韻書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切韻》音系的基本框架,對等韻圖、等韻門法以及早期等韻學進行了簡明扼要而又全面深入的總結和陳述。這兩部分約占全書篇幅的四分之一。上編、中編、下編是全書的核心部分,即論題“傳統古音學研究”之所在。上編第三章、第四章沿著古音學研究的歷史脈絡,從學人代嬗、學術傳承的視角,對古韻研究的從孕育、發端到深入、臻密的過程,以及古韻研究的基本情況進行探討和評介;第五、第六、第七三章則以專題的形式,對古韻部、古聲母、古聲調三方面的研究做了總結和介紹。如第五章作為古韻研究的專題,就提煉和選擇了古韻研究中的“入聲”“陰陽對轉”“旁轉、通轉”“本音、變音”四塊核心內容,分別介紹了各家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及其發展、深入的過程。這一部分占全書篇幅的一半。中編是材料輪,分別詳細介紹了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包括先秦韻文、諧聲材料、《切韻》、傳世文獻中的語言文字材料、訓詁中的音韻學材料和方言材料及其運用的情況。下編是方法論,主要介紹了傳統古音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時地音變互動觀及時地音變綜合考察法、歸納法與演繹法、結構分析法與系統觀、概率統計法與漸變觀、以義正音法、考古與審音二者的相互推動等六種主要觀念和方法。
黃易青 王寧 曹述敬 ·藝術理論 ·48.5萬字
本書是“諾頓音樂斷代史”系列之一,通過周密詳實的史實論述了中世紀音樂的發展背景及音樂特征。作為本系列圖書的開篇,本書以深入地道的音樂剖徐和視野廣闊的文化詮釋,奠定了“諾頓音樂斷代史”在音樂學術研究領域中的權威地位!本書亦屬于美國研究生中世紀音樂課程的必修教材之列。本書長期以來是都西方音樂學界有關歐洲中世紀音樂的標準論著,資料豐富、條理清晰,基本上概括了這一研究領域的全貌。
理查德·霍平 ·音樂 ·47.8萬字
《中國戲劇史長編》是周貽白先生的經典之作。該書完整地介紹了我國戲劇的起源、形成和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評介了許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豐富詳盡。全書注重戲曲全史的研究,對中國戲曲發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討和總結;提出中國戲曲聲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陽腔、梆子腔的見解,并且做出詳盡的論述;能密切聯系舞臺演出實踐,注重實際調查,改變了過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據和文采的偏頗。本書充分體現了作者一以貫之的觀點:一、戲劇為綜合性藝術,場上重于案頭;二、戲劇是民族性藝術,強調民間創造;三、戲劇是社會性藝術,探索其歷史的演變規律。
周貽白 ·戲劇藝術 ·46.9萬字
本書共分十三篇四十二章,從顏色的基礎知識和著色劑的基本理論著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不同著色劑在不同基質材料上的著色與配色技術,如著色劑的要求和選擇、著色方法與配色技術和配方實例,涉及范圍包括紡織品(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純紡、混紡等織物)、塑料、橡膠、涂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搪瓷)、金屬材料(包括鋁、銅、鈦、鋅及其合金以及不銹鋼制品等)、食品、藥品、日用化學品(包括化妝品、洗滌用品)、皮革、毛皮、油墨、文化用品(包括紙品、墨水、繪畫顏料、粉筆、畫粉、筆芯、印泥、印臺墨水、相紙等)、竹制品、藤制品、草制品、木材、砂石等眾多應用領域。同時,書中還論述了計算機自動測色與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書后附禁止使用的染(顏)料清單,并以表格形式對各種基質材料的著色技術和染料與顏料的發現、發明與發展歷史、創制過程進行了簡要說明。
李青山 ·設計 ·46.5萬字
這是一本反映2012全年世界名表市場的重點拍賣交易紀錄。書中精心甄選出蘇富比、安蒂古倫、佳士得、艾德、富得、中國嘉德、寶龍、北京保利等全球8大拍賣公司37場精致名表拍場的代表性拍品,共50多個名表品牌,5000余款,全面、準確地呈現了2012年度表壇的精彩全貌。為便于名表收藏愛好者了解2012年世界名表拍賣市場的行情,本書依照名表品牌進行細部分類,對各品牌的表款信息做以詳述,中英文名稱對照,完全標注成交價格,并有高清精美圖片,是您投資舉拍、收藏鑒賞名表的資訊參考查詢工具書。
《拍賣年鑒》編輯部編著 ·收藏 ·45.4萬字
研究中國自“五四”運動以來的舞蹈創作與其背后深層的文化思潮之間的涌動與暗合,并提出“文化力”的概念置于不同時期的舞蹈思潮中加以剖析。
慕羽 ·藝術理論 ·45.4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是音樂學家項陽對宗教和禮俗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本書第一部分為近二十年間對宗教音聲的探索,第二、第三部分是近幾年對中國音樂傳統之禮樂與俗樂兩條主導脈絡為用的新思考,是一本集學術性、全面性、邏輯性為一體的音樂史學專業書籍。
項陽 ·音樂 ·44.7萬字
《紅樓夢》中大量關于圖像作品的文本描寫,具有極強的吸納力量,將《紅樓夢》文本內部繁雜多樣的個別要件凝結成帶有隱喻性和思想性的事件整體。本書即以這些圖像文本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探討曹雪芹作為畫家的身份對《紅樓夢》創作的影響,仇英、唐寅、冷枚等人的繪畫作品與《紅樓夢》文本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曹雪芹從繪畫作品中獲得了藝術靈感,吸收了畫作容納萬有的藝術手法和程式化的事件、意象、場景,使之成為隱藏于文本內部的帶有原則性和穩定性的藝術結構。
王懷義 ·藝術理論 ·44萬字
房龍善于將歷史通俗化,又能把深奧晦澀的史書,變成普通讀者的一大樂趣。本書是一本有關藝術的專著,優秀的藝術家是不讀的,因為他們會忙于自己的事業,而無暇讀這樣的書;平庸的書藝術家也是不讀的,因為他們會繼續忙于勞而無功的操作,認為這是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
房龍 ·各國藝術 ·43.7萬字
《和達·芬奇共進晚餐:中西名畫藝術賞析》(套裝共3冊)包括《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中國繪畫史》和《藝術哲學》。《和達·芬奇共進晚餐:中西名畫藝術賞析》(套裝共3冊)通過對中外經典名畫的解讀,娓娓道來畫家的故事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藝術畫卷。書中既梳理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還對所涉及的美術作品進行精到的分析,涵蓋哲學、文學、音樂、歷史背景等,全面豐富讀者的藝術修養。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藝術的本質以及藝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達·芬奇共進晚餐:中西名畫藝術賞析》(套裝共3冊)為讀者開啟了一扇窗戶,一扇考察人類藝術本質的窗戶。
傅雷 陳師曾 (法)丹納等 ·繪畫 ·43.1萬字
該書梳理了百年中國電影創作的發展進程,論述中國電影的審美創造和藝術流變,揭示不同時期或地域中國電影創作的風貌、特征與得失,對百年中國電影的創作主潮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
胡星亮 ·媒體藝術 ·43萬字
從古典時期起,藝術的歷史就不斷被書寫及重寫。歷史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及人類學家紛紛在這一領域發聲,改變了我們對于“藝術史是什么及將會是什么”的看法。《藝術史的藝術:批評讀本》選介了藝術史研究領域迄今為止最具開創性與影響力的35篇批評文章,分為九章,每章聚焦一個藝術史研究議題:美學、風格、作為藝術的歷史、圖像與符號、性別、現代與后現代、解構主義、博物館學,并配以74幅相關作品圖片。從古典理論到現代主義,從康德到福柯,從現代藝術史與科學考古學創始人溫克爾曼到當代藝術史學大師級人物貢布里希。35位學術巨擘及藝術家,幫助讀者從第一手資料了解藝術史的發展脈絡。
(美)唐納德·普雷齊奧西 ·藝術理論 ·42.7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以先秦至南宋為研究時限,對早期戲曲的發展與形成進行了空間的、立體的、多方位的觀照。作者在敘述構架上,首先論述“先秦-秦漢伎藝的生成及流播”,著重厘清在戲曲生成過程中諸藝術門類之間相互連接、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對戲曲起源、生成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繼之探討“魏晉-隋唐伎藝的生成及演出”。在論及北宋雜劇和遼、金戲劇時,則從“宮廷搬演”與“市井演出”兩個層面,全面論述了宋雜劇的生成環境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并探討了雅語、俏語的流行與早期戲劇語言風格形成之關系。本書認為戲曲的生成,就是不間斷地刪汰舊的內容,吸納新的營養,在變異中實現轉化,在轉化中求得發展。南戲的生成方面,作者從地域文化著眼,重點探討了浙東一帶的文化指向與南戲外在特征、思想形態形成的關系問題。書中提出的諸多學術新見,如在金詩中發現根據大曲所敘故事而繪成彩色圖畫的記載,對宋、金雜劇劇目的鉤稽與考證,對南戲術語“說關”“吊場”的新解等,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值得研究者關注。
趙興勤 ·戲劇藝術 ·42.7萬字
《昆曲之美》為香港中文大學開設的“昆曲之美”課程2012、2013、2014、2015、2017年五次的演講紀錄。課程內容為多位國寶級昆曲表演藝術家講解昆曲行當的四功五法,以及多出昆曲折子戲的演出體會。其中包括王芝泉老師講解《西游記·借扇》、《擋馬》與《扈家莊》;計鎮華老師講解《長生殿·彈詞》;鄧宛霞老師講解《牡丹亭·游園驚夢》與《蝴蝶夢·說親》;華文漪老師講解《牡丹亭·游園驚夢》、《玉簪記·琴挑》和《長生殿·小宴》等。按照各位表演藝術家的姓氏筆劃排序,每位藝術家的講座紀錄再以年份先后排列,同時在每講文字紀錄中加入標題,標示各位藝術家于講座中講解昆曲行當、四功五法、折子戲的重點內容,幫助讀者一目了然地進入昆曲藝術的世界。而藝術家們在解說每一講的主要劇目之外,亦曾分享對其他劇目的演出體會,當中更包括了一些京劇劇目。書后有索引,以表格形式列出講座中包含的昆曲折子戲以及京劇的劇目,以便讀者檢索。
華瑋 ·戲劇藝術 ·42.2萬字
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藝術遺產方面的專著,填補了這一學術領域的空白。本書從四個方面對藝術遺產的建制進行探討,它們是:第一部分歷史體性,包括正名、認知、分類、原住民藝術等;第二部分社會功能,包括環境、地方特色、教化、技藝、商業化等;第三部分藝術本位,包括審美、闡釋、形象、文物等;第四部分個體際遇,包括藝術家的個體因素,如風格、主觀、身體表達、靈感、旅行等。中國當下正在進行“遺產運動”,而藝術作為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理上、學科上、學術上一直未受關注。與此同時,我國的藝術學(包含認知、學科、理論、形制等)都急需在認知上加以厘清,在理論上進行總結;“藝術遺產”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然而卻是個空白。本著作在藝術史、藝術理論等具有反思價值。
彭兆榮 ·藝術理論 ·42.1萬字
《救貓咪:電影編劇指南》是好萊塢知名編劇、劇本導師布萊克·斯奈德的代表作。這是一本簡練、清晰的實戰派指導手冊,它不講玄而又玄的原理理論,而是坦誠地傳授好萊塢商業電影的經典寫作套路和技巧,直截了當,上手即用。從讓主人公“救貓咪”,到一句話故事,到結構節奏,再到推銷劇本時必須注意的風險和機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職業經驗,對于商業劇本寫作的方方面面都給與了細致清晰的解答。對于編劇新手來說,這是一本寫滿通關答案的“作弊紙”;對于職業編劇來說,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實用工具書。當然,它也適用于小說家、文案寫作者,以及那些希望破解好萊塢套路的影迷們。《救貓咪2:經典電影劇本解析》是劇本導師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系列第二冊。本書延續了第一冊高效實用、詼諧幽默的寫作風格,通過回顧影史上的各類經典電影,透徹細致地介紹了成功電影所必備的類型和結構要素。全書將主流商業電影分為10種類型,并列舉了50部代表性的影片,其中有《拯救大兵瑞恩》《異形》這樣的名作,也有《少棒闖天下》《黑神駒》等影史遺珠。作者嫻熟地分析了這些影片的結構和故事節奏,闡明其共性和獨創性,幫助編劇為自己的故事找到類型邊界,并做出突破和創新。對于新手編劇來說,這是一堂快速汲取前人經驗的特訓課;而對于影迷來說,這又是一份豐盛有趣的電影清單,為你的電影之旅增添色彩。《救貓咪3:反擊戰》是劇本導師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系列第三冊,也是系列的完結篇。本書延續前兩冊的實戰派理念,在原有方法論基礎上補充了“提案”“五步式結局”“從15張卡片拓展為40張”等更多創作技巧,并針對新人編劇的常見錯誤予以解釋說明,對不斷冒出的各類問題給出解決之道。另外,本書也是一本職業編劇的“生存指南”,從接觸制片人,到選擇代理人和經紀人,再到面對觀眾評論……布萊克從自身經歷出發,為這些現實問題提供了個人洞見,鼓勵編劇不要畏懼碰壁,要接受并勇于改變,不斷反擊直到成功。本書完善了“救貓咪”創作法,而作者本人始終秉持的自律、專注、積極的精神,也可以讓所有創意寫作者都從中汲取力量。
(美)布萊克·斯奈德 ·媒體藝術 ·42.1萬字
本書是“諾頓音樂史導論”系列之一,對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探討,內容涉及文化、宗教、政治史等,并具有深層次的音樂作品分析。作品的闡述中不乏大量音樂文本討論與相關專著、文集的材料補充,它反應了在這一極具生命力的歷史時期中音樂風格的多樣性以及革新。它不失為一本研究這一特定時期音樂問題及相關內容的斷代研究專著。
約翰·沃爾特·希爾 ·音樂 ·41.8萬字
南宋時期精于書畫、詩文的理學家逐漸增多,如胡寅、張栻、朱熹、陸九淵、楊簡、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藝雙馨之人。他們有意識地將理學觀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與心性修養功夫貫徹于“游藝”之學,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廣大而盡藝術之精微,從而提出了大量別具一格的書畫、詩文理論。他們的書畫觀念與詩學理論構成了具有理學底蘊和共同審美取向的文藝思想。本書主要運用跨學科研究和文藝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對南宋理學家的書畫理論與詩學思想作了系統深入的會通研究,同時注意探討中國思想文化中“道”與“藝”的關系演變以及古代士人“游于藝”的精神傳統等問題,以期為中國文藝理論建設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資源。
楊萬里 ·藝術理論 ·41.7萬字
日本近代工藝大師的傳世之作,洞悉美物之道,感受生活之美。汪涵、安妮寶貝傾情推薦!
(日)北大路魯山人 柳宗悅 河井寬次郎 ·民間藝術 ·4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