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千湘女上天山
會員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國的決策者們命令駐疆二十萬官兵鑄劍為犁,墾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變自漢以降,歷代屯墾一代而終的局面。達到長治久安的戰略目的。但“沒有老婆安不下心,沒有兒女扎不下根”,如果官兵們的婚姻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影響這一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決策者們決定征召女兵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這些女兵大多是知識青年,其中有大學高材生,有國民黨將軍的女兒,也有大賈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懷著青春的夢想,行軍數月,來到了遙遠的邊疆。從那時起,她們就開始在這蒼茫的大漠戈壁,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也演繹著她們的理想與追求,光榮與夢想。她們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愛、寬容、大義和堅韌的精神,被譽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親”。這部報告文學采用“口述實錄”的形式寫成。它所報告的湘女的命運其實是八千湘女命運的縮影,是一部進疆女兵的集體回憶錄,一份由她們口述的文獻,一份歷史的證詞,是對已被塵封史實的首次全方位揭示,是對被抹殺了的大眾記憶的竭力恢復。為采寫此書,作者歷時五載,三易其稿,先后到湖南、北京、四川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尋訪了上百位湘女。部分章節在報刊發表、連載后,反響強烈,曾獲得中國報告文學大獎和昆侖文藝獎。

盧一萍 ·紀實文學 ·21.9萬字

新世紀文學群落與詩性前沿
會員

當代文學研究離不開兩個維度,一是前瞻,觀察其分合、演變與走向,一是潛入文學生產的現場,研讀作家作品,以對文學本質做深刻認知與體察。因此,“文學群落”與“詩性前沿”就是喻子涵著的《新世紀文學群落與詩性前沿》的兩個特點。具體而言,該書以中國新文學進入新世紀為考察起點,以區域性、邊緣性文學狀態為研究范圍,以散文詩、現代新詩、散文為研究主體,從文學形態、作家群落、創作話語切入,試圖發掘區域性、邊緣性文學的原生價值和存在意義。第一部分以“形態、觀點、個案”為題,探討散文詩的本體形態、品質與要素、現代性傳統以及創作的基本理念,并以十個散文詩作家為個案,解析其創作的特色與品質,從而呈現散文詩的生命力及其創作路徑;第二部分以“流派、群落、話語”為題,梳理新世紀以來現代詩的發展走向、功用回歸及群落特征,并以大量筆墨對具有原生特質的貴州詩歌多樣化發展及邊緣話語進行較為全面的考察與評價;第三部分以“地域、群體、敘事”為題,重點解讀生長于地域民族文學土壤的敘事文本,尤其是從文學地理學角度深度關注烏江流域作家群的散文和小說創作,分析其話語建構手段和多元形態特征,探尋地域文化與文學生成的內在關系,對促進區域性、邊緣性文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喻子涵 ·文學理論 ·30.9萬字

最新章節 第18章 后記 2019-04-09 11:10:48
互聯網人
會員

過去10年間,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改變了我們的衣食住行。互聯網領域的“大佬”我們都不陌生,但對于基層互聯網人,卻只限于“996”“格子衫”“禿頭”這種標簽化的認識。互聯網人在行業大潮中經歷怎樣的沉浮?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樣的快樂和焦慮?內心世界又有怎樣的起伏和波瀾?為了讓基層互聯網人被看見、被理解、被記住,作者沙梓社辭去百萬年薪,走遍大江南北,深入基層互聯網人的生活,沉浸式深度跟蹤采訪了8個城市的20名普通互聯網人,以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為藍本,繪制了互聯網人版的“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在國家發展中為這個時代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群人,搭建起大眾了解這個群體的橋梁。同時,基層互聯網人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現狀,不僅讓普通人的尊嚴被看見,也讓時代的注腳有跡可循。對于互聯網人來說,這本書可以讓你看到自己。對于不了解互聯網人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給了你機會近距離認識他們。對于未來的人而言,這本書為你提供了詳細了解特定歷史階段重要群體的珍貴資料。本書對于想換崗位的互聯網人(互聯網行業專業分工細,很多人不知道別的崗位在干什么)、想決定在哪個城市長期生活的互聯網人(本書涉及5大經濟圈8個城市)、想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年輕人、以及關心互聯網人又不知道他們整天在加班干什么的互聯網人親友們提供了生動啟發。

沙梓社 ·紀實文學 ·28.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板桥市| 冀州市| 鄱阳县| 高邮市| 潼关县| 江西省| 密云县| 仲巴县| 博罗县| 北宁市| 错那县| 海淀区| 竹山县| 信宜市| 新平| 三原县| 大名县| 陵川县| 盘山县| 南城县| 陆河县| 苍溪县| 阳西县| 蕉岭县| 安福县| 扶余县| 漾濞| 漠河县| 逊克县| 焉耆| 太仓市| 呈贡县| 万盛区| 巩义市| 博野县| 伊宁县| 太谷县| 延庆县| 日喀则市|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