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龍港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第一個由鄉鎮變為城市的行政管理范例,首開我國治理體系先例,龍港改革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思想的最好的實踐與成果。這部書全面記錄了龍港發展艱難而輝煌的歷史,講述了以龍港老書記陳定模為首的龍港人不畏艱難,銳意改革,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民集資建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農村城鎮化路子的動人故事。龍港的故事,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奔向小康道路的最好典范和成果。
朱曉軍 ·紀實文學 ·20.4萬字
廢名生前出版的集子有《招隱集》《跟青年談魯迅》《談新詩》等,后來有多種版本散文選集出版。廢名的文章有古詩氣象,文辭簡約幽深,有禪意。廢名筆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用文字描繪的風景畫既是自然的寫照,也是心境的寫意。他的作品《菱蕩》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本版《廢名散文》將收入廢名精選散文20萬字左右,擬分為讀書,講詩,談魯迅,招隱,四個部分。廢名作品已經公版,但其作品品格高,詞句練達,內容也適合當代人讀,仍具有出版價值。
廢名 ·名家作品 ·21.5萬字
1948年席卷整個歐洲的革命運動曾經使那時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可是究竟進入到怎么一個時代,歷史學家并沒有定論。托克維爾,這位法國政論思想家、社會學家、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當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國的外交部長,他留下了這部關于革命的回憶錄,它不但是珍貴的歷史記錄,也是托克維爾人格的最明顯表現,反映了他一生中不太為人所知的一面——政治生涯。
(法)托克維爾 ·紀實文學 ·21.6萬字
本書描寫了青年周計春一生的起伏。少年時的周計春家境貧寒,母親早亡,父親一人以種地為生,無力支撐計春的學業。因計春聰明刻苦,學校劉校長幫助他并勸說他父親支持他的學業。父親周世良得知自己兒子天資聰穎,且做學問可成人生大事,也決定傾盡全力支持。在周計春到省城上中學時,周世良變賣了田地,在省城開一間豆腐店,照顧兒子讀書,此時還結識了洪氏和菊芬,菊芬成為周家準兒媳婦。然而隨著中學的停辦,計春也隨校長馮子云轉去北京讀書。但在讀書期間,沒有父親的照拂,計春結識了原豆腐店租主女兒孔令儀及其朋友袁佩珠,之后又認識了舞女陸情美,逐漸荒廢學業,沉迷于玩樂虛榮。最后父親周世良、原定媳婦菊芬都因其而死。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1.7萬字
第一、二章分別介紹達摩禪法和東山法門以及南宗禪后,第三章選取王維、杜甫兩個重點人物進行分析;第四、五章在介紹了洪州禪和當時文人的好禪和習禪風氣后,第六章選取白居易作出重點分析;接下來五章,分別從喻禪與喻詩、默契與言句、玄思與樂道以及王梵志、寒山和中晚唐詩僧創作等幾個方面展開,皆屬于對洪州禪一章的具體推進。第十二章介紹了宋代分燈禪,接下來的三章分別通過“以禪說詩”以及蘇軾和江西詩派幾個方面,對宋代詩風的形成與禪宗的關系作出分析。全書既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點、面結合,既嚴格按照歷史順序,又注意對不同歷史側面作出細致的描述,真正做到了體大思深。</p>全書緊緊圍繞禪、詩各自發展的歷史進程來尋繹其內在的深層聯系和歷史規律。禪宗史上的東山法門、南宗禪、洪州禪、分燈禪,與詩歌史上的盛唐詩、中唐詩、晚唐五代詩和北宋詩,各自形成兩條明晰的發展線索,兩條線索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彼此映照,交互影響。
孫昌武 ·文集 ·41.3萬字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卷,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本書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最新一種。
(古希臘)荷馬 ·外國詩歌 ·23.2萬字
無論是杜甫對草堂花木的配置剪裁,抑或白居易富于控制力和馴化感的園林經營,還是蘇軾與文人雅致生活融為一體的花木題詠,唐宋詩人在園林植物審美實踐中,豐富了中國的美學傳統,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美學課題。本書上編考察王維、杜甫、白居易、李德裕、蘇軾、晁補之、楊萬里等詩人的園林植物書寫特色。園林植物在其筆下,既是山林隱逸符號,也是博物認知對象,又是個人收藏珍玩。不同身份的花木,折射出唐宋文人復雜深刻的審美視角。下編聚焦“窗竹”“出墻花木”等詩歌和繪畫中的經典園林植物意象,分析其跨越詩畫的共通美學意蘊,更加立體地揭示唐宋文人園林植物的審美全貌。
王悅笛 ·文學理論 ·34.3萬字
日本紀實文學作品集,震撼全社會的慘案完整披露!每一本書都是未被美化的現實切片,看見比虛構更荒誕的現實,讀懂比小說更復雜的人性。套裝共3冊,分別為《被寄生的家庭》《惡魔之家》《無處可逃的家》。揭露家庭潛在危機,以期幫助更多人走出親密關系的泥潭。
(日)小野一光 (日)石井光太 (日)阿部恭子 ·紀實文學 ·33.9萬字
本書聚焦于喜劇性矛盾,從形式特征與精神蘊涵統一的角度把握喜劇性的特征與精髓。首先通過對世界“六大喜劇理論模式”的辨析確立研究的理論基點,進而闡明人類喜劇意識發展進程中審美主體對喜劇性矛盾的積極建構作用,論述喜劇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劇性矛盾的結構形態及其發展變異,剖析現當代藝術中的黑色幽默和戲仿,闡發喜劇性矛盾在其“雙重背反性”的形式結構中蘊含的以自由為核心的哲學美學內涵。全書的闡釋和論證層層推進,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論創見,又有生動幽默的個案分析,是一部見解獨到的理論著述。
修倜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結合諾曼·梅勒小說創作的歷史語境,以其《為我自己做廣告》、《總統案卷》、《食人者與基督徒》、《存在主義差事》、《詭秘的藝術:寫作漫談》、《我們為什么戰爭?》和《論上帝:一次不平常的對話》等非虛構作品中有關人性、道德和當代美國社會、文化與政治的論述為依據,運用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和解構主義等文學批評方法以及文本細讀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其《裸者與死者》、《巴巴里海濱》、《鹿苑》、《一場美國夢》、《我們為什么在越南?》、《劊子手之歌》、《硬漢子不跳舞》、《哈洛特的幽魂》、《兒子的福音》和《林中城堡》等小說對美國形象的解構與建構及其道德價值取向,從解構與建構美國形象的角度揭示了梅勒小說的創作目的和發展動力,并從道德價值取向的角度揭示了梅勒小說解構并建構美國形象的目的與意義,認為梅勒小說對美國形象的解構與建構及其非虛構作品對美國的嚴厲批判旨在讓美國乃至世界看清美國的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本質,從而批判并反抗美國破壞人類自由、平等與和平的各種霸權思想和歧視行為。因此,本書有助于讀者深刻認識梅勒及其小說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對促進梅勒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會產生積極影響與效應。
任虎軍 ·文學評論 ·48.2萬字
本書梳理唐宋時期文人關于歌詞文體的觀念,從詞的文體特質出發,解析唐宋詞體之興起、宋初詞壇之沉寂、范仲淹詞史地位之確立、“以詩為詞”問題之辨析、南北宋詞壇之演進等諸多問題。同時,該書探索科舉制度之發生和演變對當時文學創作的影響,一方面探討宋人與科舉相關的文學創作,另一方面從科舉制度演變的角度,探討唐宋詩之差異,為宋詩的創作特征做出一定的解釋。此外,對宋代詩人與詞人進行個案研究,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動與文學創作。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31.5萬字
《文明的遠歌》為四輯,第一輯名為“煙花三月下揚州”,收錄的主要是游記類散文,抒發作者對古跡的追思;第二輯名為“菩提本無樹”,主要是記述游覽佛教圣地的見聞和對佛教的感悟;第三輯名為“最后的童話”,主要是山水游記,陶醉在自然之大美中怡然自樂;第四輯名為“寒山寺鐘聲”,主要介紹所游覽的廟宇堂寺。作者文采斐然,對黃鶴樓、西湖、藍田等許多游客和讀者們觀賞、游歷或耳聞過的景致,生發出無盡歷史追思,也道出勝地所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
熊召政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全書體例分為“莫言聲音”“諾獎反應”“莫言研究”“媒體之聲”四個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講詞,當代文學研究者對于莫言獲“諾獎”一事以及對其創作的分析和評論,除囊括了陳思和、張清華、趙勇、何懷宏等重要批評家的論文外,為了照顧所討論問題的全面性,也收羅了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批評文章,可以說,基本反映了2014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張清華 ·文學理論 ·32.7萬字
本書依據霍米·巴巴的混雜性理論,探討美國小說家艾麗絲·沃克如何在小說中結合美國黑人和印第安傳統文化元素,以及現代西方寫作技巧與理念,凸顯文本在敘事、神話、宗教信仰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混雜性,建構獨特的美國黑人一印第安文學范式,展現他們在白人文化壓迫下建構自己混雜身份所采取的創作策略和民族意識,質疑主流群體所界定的簡單化的種族身份。從混雜性的視角對沃克的作品進行解析,不僅可以進一步了解沃克的文學創作特色,更有助于揭示與沃克有著類似混雜身份的作家的創作模式和文學特征。
王秀杰 ·文學理論 ·20.1萬字
本書是作者寫于二十幾歲時的一篇紀念作品,為的紀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馬克河上的兩周游。后來哥哥去世,他寫下這部作品作為紀念。但是,全書縮寫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從旅游說開去,文字涉及的是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的靈魂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得以凈化。這本書是《瓦爾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現在自然界的游歷中、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思考和明辨。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1萬字
本書是一部有關新聞傳播方面的文章的結集。精選了項德生同志之前發表的有關新聞傳播方面的文章約60篇,分六章編輯成冊,包括時尚話題、成才之道、憂患意識、數說新聞等。對從事新聞傳播事業的人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項德生 ·文集 ·28.5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代敘事理論的經典文本為依據,從理論話語或命題的角度,以古代理論家討論最多的關涉到時間、空間、事件、場景、情景、人物、審美、敘述等敘事作品各要素及藝術的部法、章法、筆法理論為框架,系統地鉤沉整理了中國古代敘事文法理論。在當前學界試圖建立“中國敘事學”,卻未能對中國固有的敘事理論進行清理與分析的情況下,顯現出較大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方志紅 ·文學理論 ·23.3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馮夢龍文學活動研究》(批準號08BZW042)結項成果。馮夢龍是一位勤奮而高產的作家和學者,他一生編撰了七、八十種著作,給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作品。他的著述涉及經史、詩文、戲曲、小說、民歌、笑話等諸多領域,學術界對馮夢龍的研究,重點集中在“三言”上,對他的章回小說、文言小說、傳奇、民歌、笑話較少涉及。該成果對深化馮夢龍的研究、拓展俗文學的研究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傅承洲 ·文學評論 ·25.7萬字
本書是第六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散文、詩歌類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圍繞“全民共筑中國夢,勠力同心奔小康”的主題,描寫鄉村如何脫貧的故事及扶貧干部事跡;贊美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抒發對故土及親人的懷念;抒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記錄普通人在決勝全面小康路上奮發有為的人生。本書佳作云集,反映了廣西網絡文學新的水平和高度,對進一步推動我區乃至全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4萬字
《美國散文精選》為北岳文藝出版社所刊印的《美國散文精選》(1989)的重印本。重印的目的出于以下考慮據我們所知,該書自發行以來即深受國內外(包括港臺地區)讀者的廣泛歡迎,但由于當年印數過少,且又迄未重印,目前書市久已絕跡,致使購書者每每廢然而返。有鑒于此,我社決定重刊此書以滿足廣大讀者的要求,并使此優秀譯本得以再獲新生。
高健編 ·外國隨筆 ·2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