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國家原本可以維持和平,卻走向了戰爭?為什么國家原本可以合作,卻選擇了沖突?為什么國家間的敵意如此容易升溫,而友誼卻如此難以維系?在《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一書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杰維斯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對這些國際政治的重大問題做出了解釋。羅伯特·杰維斯認為,為了追尋戰爭和沖突的原因,不僅要分析國際體系和國家體制,而且要研究決策者個人的認知心理,探尋決策者知覺形成的原因,分析錯誤知覺可能產生的后果。
(美)羅伯特·杰維斯 ·經典著作 ·39.4萬字
列寧,作為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俄國的創始人,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者,他打碎了一個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他是舊制度的摧毀者、顛覆者,新制度的創造者、保衛者和建設者。雖然他領導蘇維埃俄國的歷程不長,但卻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無論是建立蘇共、奪得政權,還是在經濟建設、處理社會矛盾問題上的創新嘗試,都對后來的蘇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列寧政治遺產十論》既沒有一味地褒揚列寧的光輝事跡,也沒有隱諱他在蘇俄初期治國理政中的失誤,而是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評述了列寧作為蘇維埃領導人的功過得失。列寧離開這個世界快一百年了。他締造一個新型的革命黨,又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夾縫中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制度,他像馬克思一樣,從來沒有把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俄國經驗一般化,而是通過一場新制度的社會實驗,為后來者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攪動20世紀國際秩序的蘇共;與蘇維埃政權伴生的無產階級專政;處理“黨外有黨、黨內有派”的矛盾;探尋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新經濟政策;視農民為無產階級長期的同盟者……當然,列寧時代也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莫衷一是的黨國體制;搖擺的知識分子政策;解放全人類的革命理想主義的困頓……
周尚文 ·各國政治 ·21.1萬字
本書主要評介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興起的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內容及其特點,比較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本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異同,分析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化根源及其對后世理論思潮的影響,以及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貢獻與局限。
王雨辰 ·馬克思 ·20.4萬字
本文針對我國當前住房租賃中存在的問題,從法律的視角對我國當前住房租賃法律理論進行探索性研究,并以此為起點,結合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住房租賃法律制度的發展和現狀,嘗試性地提出住房租賃契約管制理論作為我國住房租賃法律體系改革和創新的思路,并得出結論:在住房租賃契約管制理論下,我國的住房租賃法律制度可以突破大陸法系傳統民法中契約自由原則、所有權絕對原則、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平等原則、債的相對性原理等原則和理論的束縛,建構新型的住房租賃契約管制制度。契約管制理論下我國住房租賃法律控制應當以對承租人保護為其立法宗旨、以公私結合為其法律性質特點,并形成以適住性管制、租金管制、解約管制、押金管制、房屋租賃登記備案制度、群租管制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制度體系。
戴煒 ·公共管理 ·23萬字
本書是針對亞里斯多德《政治學》一書的深入解讀。書中有導言兩篇,分別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術思想和《政治學》所存在的版本問題進行了論述。之后,作者根據自己的劃分理解,將《政治學》劃分為八卷,每卷為一章進行細致解讀。全書共40萬字。本書作者曾在我店出版過《細讀尼各馬可倫理學》,《尼各馬可倫理學》與《政治學》是亞里斯多德的兩種重要著作,堪稱姊妹篇。本書的出版,豐富了當代學者對亞里士多德學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鄧文正 ·政治理論 ·40萬字
這部書是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中俄關系”的最終成果。2014年該項目立項,主要研究中俄關系問題。俄羅斯是中國最大鄰國,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和政治地位。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這期間,中俄關系既有友好同盟的歷史,也經歷過兵戎相見的時期。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不斷發展,目前中俄關系已經進入新時代。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不斷采取同時打壓中俄兩國的外交戰略,試圖遏制中俄兩國的崛起進程。在這個大背景下研究中俄關系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本書圍繞中俄關系主要合作領域展開,研究對象是蘇聯解體后1992年至現在的中俄關系。研究內容涉及中俄關系的政治、經濟、人文以及中俄在地區和國際層面的戰略合作與互動。中俄關系要保持發展的遞進性,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重點。
邢廣程 初冬梅主編 ·國際關系 ·46.5萬字
本書從政府職能轉變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政府職責體系構建與府際關系、政府職責體系構建與府際關系、機構改革與政府規模、政府治理方式變革與政府機制建設、地方政府創新、政府公共關系與應急管理等方面對2013年度政府發展概況進行總體描述與簡要分析,總結2013年政府改革的基本情況、重點問題和主要成就,并說明2014年政府改革的重點領域,展望2015年政府改革方向。
朱光磊主編 ·公共管理 ·28.1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終于走上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找到了社會轉型發展的新方位和目標。但是,社會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存在某些基礎性制度的缺乏或缺陷,傳統的社會政策作用和效果受到了制約,導致社會轉型中的階層和利益分化現象日趨嚴峻,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空前突出。本書以社會轉型為背景,圍繞民生問題,透過歷史回顧,以跨文化國際比較的視野,對中國社會政策若干方面的演變、改革和建構進行分析與反思。作者認為,中國需要公正的、人本的、具前瞻性的社會政策,政府應將社會政策概念納入政府公共政策體系,承擔起為社會成員尤其是為弱勢群體提供社會福利的責任。
張敏杰 ·政治理論 ·28.3萬字
本書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而做。本書集結了國內研究鄧小平理論的專家,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展以及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展開了論述。
王偉光主編 ·中國政治 ·36.9萬字
“人類學筆記”和“歷史學筆記”是馬克思在生命最后時期寫下的長篇讀書摘錄,內容涉及19世紀下半葉文化人類學和啟蒙主義歷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與以往相關研究中所提出的“思想衰退說”、“回歸早年人類學研究說”、“放棄《資本論》說”、“研究重心東移說”和“唯物史觀應用說”等不同,本書將“晚年馬克思”的研究視域拓展至其中后期思想發展(特別是《資本論》研究)過程中,以兩部筆記所梳理的從史前社會到資本主義產生的人類歷史及其向世界歷史的轉化為線索,以“求解資本主義史前史”為總問題,以史前時代至希臘羅馬社會、中世紀、近代、現代四個時期以及經濟、政治、宗教三個論題為經緯,通過對其中所關涉的十二個問題的討論來全面把握兩部筆記的思想議題。通過本書的研究,馬克思與西方思想傳統在更廣和更深的層面實現了勾連,為重新審視馬克思與20世紀的思想發展史和社會運動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王蒞 ·馬克思 ·35.2萬字
盡管本書距首次出版已有30多年,但它仍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冷戰發展的全方位視角。首先,作者全面展現了冷戰時期出現的新的體系性穩定要素,包括不干涉內政原則,超級大國如何避免發生直接沖突,對敵我陣營的內部分化的研判和利用,容忍相對安全等。其次,《長和平:冷戰史考察》在指出重要的體系性穩定因素的同時,也避免了對歷史的簡單化處理,展示了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最后,通過反思美蘇關系的遺產及冷戰時期“長和平”的各種機理,加迪斯事實上指出了當今美國外交失敗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放棄了先前長期堅持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當今美國推行民主輸出);另一方面放棄了冷戰時期得到良好貫徹的容忍相對安全的原則。
(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經典著作 ·27.2萬字
書是一本系統討論“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著作。其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堅持將內在機理的分析與外在機制的探求結合起來,在系統闡發培育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的調查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以及教育教學的外部環境等方面探討了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和方法。本書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王雙群 ·中國政治 ·21.6萬字
實現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這種“中國意識”“中國道路”“中國自覺”和“中國風格”,必須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來研究、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闡述中國共產黨宗教理論及政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本書論述了從中國共產黨創立時的宗教理論到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發展歷程,嘗試勾勒出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曲折而豐富的脈絡。
卓新平 ·黨政讀物 ·30.4萬字
宋代東亞秩序錯綜復雜且風云變幻,海上絲路空前繁榮并發生了深刻變革。該書探討宋代東亞秩序和海上絲路的若干問題,討論了宋朝對國際局勢的判斷與應對、對國內社會和少數民族的控制措施、宋代海上絲路新格局、福建和浙東地區海洋性地域特征的形成、海洋知識與海洋意識的新變,以及海洋貿易時代的確立等問題。該書對推動宋史和海上絲路的研究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黃純艷 ·國際關系 ·24.1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了晚清時期士人對于國土陸地邊防的思潮主張,清廷邊防政策的調整與邊防制度的改革,重點分析了邊防思潮演變及其對清廷政策調整的推動作用、嚴重的邊疆危機對于清廷邊防制度改革的影響與清廷制度調試的艱難過程等問題,展現了晚清邊防體制從傳統的“夷夏之防”逐步轉向具有近代意義的中外之防的曲折歷程。
王宏斌 ·中國政治 ·40.4萬字
本書以中國崛起為契機,以國家戰略資源的評估為開端,著重進行戰略能力的評估、戰略導向的選擇、戰略目標的確立、戰略內容的謀劃、戰略手段的實施,以此為主線確立了以積極參與為底色、以融入—參與—塑造為支柱的中國大戰略框架,并從國家利益拓展、塑造國際秩序等不同側面充實中國大戰略的內容,論述這一戰略選擇的積極意義,按照副標題中的三個方面搭建起研究中國大戰略的框架。本次修訂作者調整、更新了章節內容,并補充了近十年的數據。
門洪華 ·政治理論 ·28.9萬字
魯學界一直有從“文學魯迅”到“政治魯迅”的研究呼吁,但目前“政治魯迅”研究多是基于文化政治的視野而展開,缺少比較系統的、有深度的政治哲學的分析路徑。林毓生教授2006年來北大訪問時我曾去拜訪他,他提及魯迅政治觀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值得深入研究,這也是促成我后來的博士論文《魯迅政治觀研究》(北京大學,2010年)產生的一個契機。這次對原來的博士論文做了系統的修改。專家的意見:中國人民大學的黃樸民教授認為論文從政治學視角研究魯迅思想比較有新意,尤其是對魯迅政治觀的反思不同于常見的文化政治視野;論文答辯時,專攻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蕭延中教授對論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論文中對魯迅思想與尼采思想關系的討論,對“竹內魯迅”傳統的反思,對魯迅尋求政治道德基礎的努力及其困境的分析都有新意,且論證較為充分。主要創新之處:運用政治哲學的視野對魯迅的思想尤其是政治觀展開了較系統的分析和反思。其中尤其關注人性問題、正義問題、政治的道德基礎等問題。
鐘誠 ·政治理論 ·28.7萬字
本書依照中共歷史的經典分期,研究了中國共產黨開展婦女工作的歷史軌跡和歷史經驗。書中運用包括中共婦運文獻、全國婦聯檔案、婦女(聯)史志、婦女工作者口述訪談在內的豐富史料,從“中國共產黨部門工作史”的新視角,全面、系統、深入地展現了此一時期中共婦女工作的歷史形貌,揭示了學界過去語焉不詳的中共婦委組織體系和婦女工作領導體制的起源、沿革與變化,進而增進了對20世紀上半葉中國婦女運動進程與走向的理解。
耿化敏 ·中共 ·25.7萬字
本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為研究對象,力求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核心價值取向——平等,從理論上論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形成條件、發展歷程、主要內容、基本特征、在五大布局中的體現、重要意義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力圖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的理論體系,實現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本書有助于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有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促進國人樹立并踐行科學的平等觀,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唐子茜 ·中國政治 ·20.1萬字
道義現實主義理論則通過借鑒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強調物質和觀念結合的觀念,發展出結合客觀利益與領導者觀念的二元論理論。該書匯集了閻學通教授近兩三年內對國際秩序變革、中國外交發展、中美關系等議題的而觀察與思考,是一部適合決策者、研究者和普通大眾理解國際秩序基本問題與中國外交的學術讀物。
閻學通 張旗編著 ·中國政治 ·2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