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郭英德、李志遠編纂箋注,搜集、編纂明清戲曲文獻的序跋,凡四千三百余條,全面呈現明清戲曲序跋的完整面貌。本書盡可能準確地查核版本出處,選擇較早較好的版本作為底本,并加校勘、標點,對與戲曲文獻及其序跋撰寫、出版、流傳相關的時間、人物、事件等相關事項,進行細致的箋證,深入細致地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跡,并附注相關傳記文獻名目。給學界提供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有助于進一步開拓中國古代戲曲文獻、戲曲史與戲曲理論的研究。
郭英德 李志遠纂箋 ·戲劇 ·23.8萬字
本書是吳江先生關于京劇方面的文章和劇本選集。吳江先生九歲進入北京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表演,后從事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藝術研究工作,2000年2月調任中國京劇院院長。本書所選入的論文,包括《中國戲曲的哲學精神》《戲曲編劇瑣談》《京劇發展之我見》《戲曲藝術之美》等評論,也包括《仇大姐》《血染木鼓》《盜墓人》等京劇劇本。
吳江 ·戲劇 ·21.1萬字
莎士比亞的寫作經歷一般被分為三個時期,從初學階段,到成熟時期,再到和解劇時期,它們分別按照寫作時間的先后排序。它是全球公認莎士比亞的經典代表作,堪稱精華中的精華,是了解社會百態、人性本質的百科全書,無論你是誰,都可以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持久的心靈震撼,在成長、愛情、信仰等方面產生共鳴并獲得啟發。
(英)莎士比亞 ·戲劇 ·21.3萬字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中國浙江省嘉興人,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最多的一人,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朱生豪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英語水平和翻譯能力,1936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共譯喜劇、悲劇、史劇、雜劇等31種,譯筆流暢,文辭華麗,是莎士比亞作品在我國最經典傳神的譯本。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6.2萬字
《古今名劇合選》是在明末復古主義創作思潮背景下出現的,繼《古名家雜劇》《息機子元人雜劇選》《古雜劇》及《元曲選》之后又一版本的雜劇選集,集自序、選本、評點三者于一體,既體現出編選者孟稱舜獨特的戲曲編選理念和曲學觀,又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獻價值,對元明雜劇版本整理和校勘意義重大。本書首次把《古今名劇合選》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通過勾勒編選者孟稱舜的生平、交游、創作進而闡釋其曲學思想;結合晚明社會的政治文化背景,深入系統地析論《古今名劇合選》的編選動機與選劇標準;對所選56種劇作進行詳細敘錄;對其中保留的孟稱舜評點進行分類研究;重點通過與元明雜劇選集的比較研究,彰顯《古今名劇合選》所具有的獨特價值。
金艷霞 ·戲劇 ·26.7萬字
上世紀30年代,黔東南匪患猖獗。鄉村藥師孟老大,引領鄉親抵制土匪盤剝,慘遭殺害,其女孟采紅奮起反抗,被追殺、獲救,寄居鏢師羅七爺家,改名羅紅姑,跟羅七爺學武,與同門師兄龍虎、強子朝夕相處,跟強子生出戀情。一場土匪打劫引發的無妄之災,打破寧靜、撕裂情緣,把年僅18歲的紅姑,推向艱險境地;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趙劍,及時解救,并在其間發現紅姑追求正義光明的秉性和過人的膽識謀略,深為贊賞、悉心引導。時逢動蕩、變亂,各種反動勢力爾虞我詐、肆意猖獗;為“經營地方”、討好當地首富豪紳朱世南,設詭計迫使紅姑為救羅七爺和強子,妙齡嫁予已是老人的朱世南。
毛穎 ·戲劇 ·41萬字
本書全面考釋了中國古代南戲的各種傳播手段和接受情形,并進而歸納出受眾的審美趣向才是南戲作品流行和湮沒的主要原因等觀點。此外,拙著還較詳細地描述了南戲接受的衍變和發展軌跡,南戲的舞臺和案頭接受情形以及南戲評點與舞臺接受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最后,拙著又以《琵琶記》、“四大南戲”和《五倫全備記》《香囊記》等經典或爭議性較大的作品為個案,進一步證明了前述觀點的正確合理,并在文體上平衡了宏觀述論和微觀分析的內容構成。
王良成 ·戲劇 ·25.6萬字
本書對元明清及近現代時期元雜劇校勘歷史進行了系統梳理,以明、清、近現代校勘成果為研究個案,并對其中成果豐富者如《西廂記》《元刊雜劇三十種》及關漢卿雜劇進行比較研究。全書以歷史發展為經,以元雜劇校勘成果為緯,全面展現了元雜劇校勘的總體風貌。
竇開虎 ·戲劇 ·36.5萬字
《程蔚東劇作選》共收錄17部作品,分為10卷。這些作品,早的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葉,遲的定稿于近期,涉及多種題材、領域,有的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為題材,于氣勢宏偉之中見真性情,于細微體悟處見洞察力。
程蔚東 ·戲劇 ·22.1萬字
本書選取中國歷代戲劇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138篇,分為“先秦至元代”“明代”“清代”“二十世紀初葉”四篇,力圖以此概括反映我國戲劇理論史的發展軌跡,彰顯其主要成果。本書對入選的篇章均作了通俗化的注釋,并對其主要論點或有關問題作了簡要的說明或提示。
陳多 葉長海選注 ·戲劇 ·35.2萬字
南戲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在中國戲曲史與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吸引了域外學者的關注,南戲也因此得以在域外傳播。本書即以南戲域外傳播為對象,集中探究海外學者對南戲的研究、譯介、改編等*新成果,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獨特價值的方法和視角。
(加)石峻山等 ·戲劇 ·20.3萬字
本書注重述評、史論結合,從歷時和共時維度對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闡釋,突顯了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在內容和方法上的鮮明特質。主體內容包括“元雜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的總體特征與價值”三部分。
李安光 ·戲劇 ·24.8萬字
《修女安魂曲》是加繆改編戲劇作品集,其中包括《鬧鬼》、《信奉十字架》、《醫院風波》、《奧爾梅多騎士》、《修女安魂曲》和《群魔》共六部作品。
(法)加繆 ·戲劇 ·24.9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代表電視劇劇本10部。《程蔚東劇作選》共收錄17部作品,分為10卷。這些作品,早的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葉,遲的定稿于近期,涉及多種題材、領域,有的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為題材,于氣勢宏偉之中見真性情,于細微體悟處見洞察力;有的改編自文學名著、電影,表達對已往的人的生存環境及人性的新解讀,以及對優秀文學傳統的繼承發揚;有的反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觀念、社會意識的變遷,提出了在道德意識和審美理想層面沖破禁區的問題;還有的作品以小見著,重現了歷史長河的一瞬。作者投身影視文學創作多年,為影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多方探索和積極創造。
程蔚東 ·戲劇 ·31.4萬字
本書從性別視角,運用福柯、巴特勒、德里達、布爾迪厄與斯皮瓦克理論中有關性別的核心概念,分析當代英國著名女劇作家卡里爾·邱吉爾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義戲劇《醋湯姆》、《九重天》、《優異女子》與《沼澤地》等對“她者”的再現,揭示邱吉爾的性別與階級政治,闡述其對女性主義運動的辯證態度及其后現代女性主義哲學思想。
柏云彩 ·戲劇 ·21.3萬字
本套書為華語世界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羅馬悲劇卷”包含四部莎士比亞創作的歷史悲劇。《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一部悲劇。這個故事充滿了激情和仇殺,是英國戲劇的典范,也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居里厄斯·凱撒》是莎士比亞的其中一出悲劇。雄才大略的凱撒遇刺身亡,而反對黨無論在威望或政治才干上都不足以取而代之。羅馬的政權因此出現了真空狀態,兩個敵對黨派隨即兵戎相見。勃魯托斯一派倒下后,奪取了政權的安東尼、屋大維之間又展開了內部的斗爭……《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可稱作莎士比亞的第五大悲劇,寫作于1607年。《科利奧蘭納》是莎士比亞晚年撰寫的一部羅馬歷史悲劇,講述了羅馬共和國的英雄馬歇斯(被稱為科利奧蘭納),因性格多疑、脾氣暴躁,得罪了公眾而被逐出羅馬的悲劇。
(英)威廉·莎士比亞 ·戲劇 ·23.1萬字
《牡丹亭》是我國四大古典名劇之一。是我國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本書將《牡丹亭》整本進行專門研究,探討湯顯祖如何進行《牡丹亭》的創作,兼論其內容、形式、藝術特點、舞臺表現等多方面,揭示了湯顯祖的文學思想及《牡丹亭》在創作上的成就。本書是一本文學色彩濃厚的文學評論、文學研究性學術著作。
黃天驥 ·戲劇 ·25萬字
本套書為華語世界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問題/黑色喜劇卷”包含莎士比亞五部作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喜劇”之一,故事場景主要發生在遠離塵世的亞登森林中。《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一。這出戲是參照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并根據中世紀傳奇編寫的。《結局好萬事好》是莎士比亞創作于第二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寫美麗而有才干的女主人公海倫娜如何費盡心機去爭取一個出身高貴、狂妄膚淺的紈绔子弟伯特倫的愛情,并最后得償所愿。《自作自受》寫愛情與婚姻,但卻突出了愚行和社會陰暗面,因而既與同期的悲劇有所呼應,又以喜劇性或辛辣的嘲諷對應著劇中浪漫的情調。
(英)威廉·莎士比亞 ·戲劇 ·27.8萬字
《元劇考論》,是元代戲劇專家鄧紹基先生從“文學性”角度對元代戲曲深度挖掘整理的重要成果。書分為考論與綜論兩大部分。考論部分主要是作者在半個多世紀校閱元劇的過程中,由文本出發所做的“個案”研究,綜論部分則是在個案研究的積累中對元雜劇宏觀的考量,涉及到諸如元雜劇的形成及繁榮的原因、元雜劇思想內容的若干特征、元雜劇版本探究等。全書資料翔實,考證嚴謹,深入細致。
鄧紹基 ·戲劇 ·41.4萬字
《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一書,以廣泛的跨學科的人文視角,向讀者展現了傳播的觀念史,它不僅闡述了傳播觀念的歷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論及歷史、哲學、宗教、文化乃至法學與技術史領域,將傳播的視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問題。即體現了傳播學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種通俗大眾的表達方式激發了公眾對傳播學的興趣。
(美)約翰·彼得斯 ·戲劇 ·2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