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你知道如何洞察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嗎?你知道如何在社交場合讓自己魅力四射嗎?你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嗎?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在戀愛、婚姻、家庭、職場中,心理學還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和幫助呢?本書能夠幫您提升心理學素養,強化社交能力,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乃至戀愛、婚姻中應對問題更加輕松自如,成為人見人愛的社交達人!
王麗晶 ·社會心理 ·10萬字
福克斯教授的研究著重于人類的頭腦靈活性、情緒能力,意識能力,情境能力,提出為何在相同的環境之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認知?經過多年研究,她發現,現代人心理失調的主因即我們無法實時掌控自身的感覺和行為,由此會做出一系列不合時宜的反應和決策。因為人類大腦內建了一些本能,這影響到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恐懼之下,我們的身體會無法動彈、大腦一片空白。然而,人類為了生存下去,須時時保持心理和身體上的靈活性──這是一個演化上的悖論。而心理僵化也使我們常低估自的表現和成就,要打破這樣的限制,就要提高內在的應對力。開篇作者向我們提出了應對力的概念,并介紹了為什么我們要提高應對力。之后通過闡釋應對力四大基石:頭腦靈活性、情緒能力,意識能力,情境能力,并通過一些心理學的方法,來訓練提高應對力的方法。這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的關于人類靈活性的科學入門書,本書提出了“應對力”這樣非常前沿實用的概念,這一概念與之前的“心理彈性”或者“心理復原力”不同,這兩者重點在于我們遭受創傷后反彈恢復能力,而“應對力”是讓我們一直接受并保持萬變情境中的靈活性,以至于在心理上都不需要進入低谷就可以隨時應對,做出有利于發展的新反應。這是人類心理上的又一概念性和能力上的突破,可將此概念與情商、成長型思維、積極情緒等概念放在一起進行解讀。
(美)伊蓮·福克斯 ·社會心理 ·14.1萬字
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在人的一生,我們就是在與各種人不斷發生連接中度過的,我們在這種交往中收獲成就感、收獲愛情、收獲朋友……但是有時候,因為社交恐懼癥作祟,原本正常的社交卻會發展成為一種“酷刑”,我們緊張不安,我們焦慮彷徨,我們試著遠離人群。社交恐懼癥已經成了“時代病”,它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一定要走出社交恐懼癥的印象,建立健康的社會生活。當然,這也少不了患者自身的配合。因為作為社交恐懼癥人群,你知道自己又多么盼望能跟同學、同事從容地交流,你冷漠的背后,是對正常人際交往的熱烈企盼。所以試著放下心防,試著正視你的社交恐懼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論你的社交恐懼癥是來自童年的陰影,還是成長中的自卑,請記住,關于社交恐懼癥,最好的療愈,是自我的成長。
吳婉絢 ·社會心理 ·5.4萬字
本作品是面向社會大眾、以問題為導向的輕學術心理讀物。全文分為六大部分,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以心理學理論與研究為基礎,為當今社會中飽受工作與生活壓力的民眾提供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包含了不同人群的心理困擾、簡單易操作的自我情緒調節方法、心理干預、危機心理干預與心理復原成長等知識的介紹。以提供實操性的解決方案為目標,以扎實的理論依據為支撐,致力于幫助廣大民眾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心理調節,實現自我療愈,維護心理健康。
陳樹林主編 ·社會心理 ·8.4萬字
面對親人、愛人或朋友時,你是否也有莫名的委屈、焦慮和憤怒,想要擺脫對方卻又無法突破感情的束縛,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站在倫理道德的制高點上對你指手畫腳,你卻無法反抗?這時,你或許已經陷入了情感勒索的陷阱當中。本書作者援引影視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為我們直觀呈現和深入剖析了人際關系中的情感勒索現象。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視角出發,發掘情感勒索者與受害者的心理、情感勒索的慣用伎倆和危害,以及擺脫情感勒索的策略,幫助我們發展良性的人際關系,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真正輕松而又溫暖的愛。
李娟娟 ·社會心理 ·10.7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暈輪效應”為核心的心理學趣味讀物。暈輪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是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他品質或特點,所以又被稱之為“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個人在敬仰、愛慕他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會認知。暈輪效應在愛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顯。本書將從愛情、偶像崇拜、權威等方面闡述暈輪效應的本質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應如何避免“暈輪效應”。
心靜 ·社會心理 ·11萬字
“心理沖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構成了社會心理學大廈的一根支柱,對態度、習慣、認知、角色、記憶研究等心理學諸多核心領域都很關鍵。本書討論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和研究,有的明確,有的隱晦,包括:戈登·奧爾波特對態度沖突的思考,以及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種族態度提出了“內在沖突”的概念;歐內斯特·迪希特在分析香煙市場時,用精神分析理論研究香煙品牌市場營銷和人們吸煙習慣的沖突;利昂·費斯廷格提出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是態度改變的驅動因素;格雷戈里·貝特森嘗試把前后沖突的達界定為心理障礙的潛在先兆,并提出了“雙重束縛”理論;詹姆斯·彭尼貝克關于沖突的記憶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關于人類記憶的構建、回憶和復述的矛盾點的研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關于服從與矛盾心理的角色行為的研究;……認識到心理沖突的存在,理性思考心理沖突的方方面面,能幫助我們挖掘沖突背后的自動化和無意識的思維過程,更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問題,從而放下矛盾和糾結,自信前行。
(英)杰弗里·貝蒂 ·社會心理 ·17.5萬字
《男人要懂心理學》內容簡介:人際關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在單位里被上級重視,被下級欽佩,與同事相處融洽;在客戶和朋友圈里受歡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關懷。發言有權威。這些都取決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間,權衡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靈活把握各方面的關系。從容化解各種危機和矛盾。
李錦清 ·社會心理 ·13.3萬字
這個心理學備受關注的時代,我們不僅要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還有認識心理學的現象和規律。只可惜,由于一些錯誤的想法、偏激的觀念,人們常陷入自我構建的陷阱中,看到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看到的自己也不是真實的自己。本書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愚弄大量案例將心理學現象解析透徹。生活上的煩惱、工作上的不順、同事之間的摩擦、戀人之間的爭執,這些事每個人都會遇到,每個人都會經歷。從這些小事中發現心理學陷阱,探索心理學原理,這便是本書的宗旨之一。
紀如景 ·社會心理 ·13.8萬字
全身心地投入一段充滿愛的感情中(成為“我們”),是一段無比美麗、充實的經歷。然而,任何處于長期關系中的人都會告訴你,這也是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那么,如何克服困難呢?“所有成功的長期關系都是安全的關系。”心理治療師斯坦·塔特金寫道,“你和你的伴侶以一種確保雙方在任何時候都感到安全、受保護、被接受的方式互相照顧。”在本書中,作者為夫妻、情侶提供了一種開創性的指導。你會發現你和你的伴侶從長遠來看是否合適,如果合適,你能為你們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你們就能享受一段安全而持久的愛情。重點包括:創造共同的愿景,這是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學習預防發生問題的工具和技術;了解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中的心理和生物學因素,了解神經科學、喚醒調節、依戀理論等;進行練習,例如新婚游戲、閱讀面部表情以及更多有趣和嚴肅的練習,培養親密感和安全感;處理沖突,實現雙贏;建立一種愛的關系,幫助你和伴侶作為個人和夫妻“茁壯成長”。共同的興趣、身體上的吸引力、共同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溝通技巧是人們通常認為的良好合作關系具備的因素。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目前的研究顯示,這些只是構成健康婚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生理因素。有了本書的幫助,你將學會如何駕馭這些因素,更有機會讓關系成功。
(美)斯坦·塔特金 ·社會心理 ·11.2萬字
如果你在一段關系中總覺得少點什么,因而變得不開心、有疏離感,這并非你獨有的困境。大量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證明,能否感受到愛以及人們在壓力和創傷中能否煥發活力,與我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情感存在著關聯。作者結合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精神病理學,深度剖析影響親密關系的關鍵要素,從一個人的幼年、童年、青少年,直到成年,解釋我們的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以及它們是如何悄悄刻印在我們的生活里。這本書將使我們了解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系與成年后的依戀關系之間的聯系,讓我們對愛情、婚姻、友誼、激情、理解、溝通、親密、依戀、擇偶等方面有一個嶄新的認識。
(西)曼紐爾·埃爾南德斯·帕切科 ·社會心理 ·7萬字
《社區心理醫生》一書從如何成為一名“社區心理醫生”,到“社區心理醫生”需要掌握哪些心理專業知識以及咨詢技術,再到如何接受督導等,都有非常詳細具體的指導,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可操作性強很強的心理學圖書。
劉義林 ·社會心理 ·38.6萬字
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通俗易懂的理論,闡述了社會心理學的原理和實踐應用,內容包括社會心理學導圖、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身處的世界、你與世界的連接等,幫助你了解“社會比較”“鏡像自我”“焦點效應”等概念,由此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每個人身上存在的一些共同特征,從而理解某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更好地與人交往,獲得美好生活。
李云帆編著 ·社會心理 ·3.1萬字
當你不得不面對反社會人格者的時候,你會怎么做?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研究,瑪莎·斯托特博士揭示了反社會人格者行為背后的心理學,并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幫助你應對這些危險的互動。本書介紹了破壞性自戀、暴力反社會人格者、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同事、商業機構的反社會人格者等類別,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反社會人格者。通過了解和你打交道的人,你就能知道如何應對,從而擺脫反社會人格者對你的影響。通過這本書,作者對人類行為和正常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新審視,并為讀者提供了保護自己所需的工具。
(美)瑪莎·斯托特 ·社會心理 ·13.1萬字
為什么一上網就想懟人?互聯網會讓人更易產生嫉妒與自戀嗎?打造互聯網人設能找到自我嗎?謠言為何瘋傳?層出不窮的網絡熱詞暗藏什么心理?為什么明明很累還是忍不住刷手機?哪些語言和思維習慣被互聯網悄然改變?本書深入剖析了互聯網空間中的心理特性,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了網絡社會中的行為模式。從個體層面到人際關系、文化影響,一一揭示了互聯網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塑造和影響。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數字時代帶來的心理挑戰。
雷靂等 ·社會心理 ·5.8萬字
本書是由國際上備受愛戴的關系專家、心理專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哈維爾·亨德里克斯博士,同海倫·亨特博士所著。書中對愛情得與失的詮釋是建立在意象關系理論基礎上的,意在引導和幫助認識自我與他人,鞏固愛情。本書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旨在揭示有關愛情得與失的誤解,防止進一步傷害并規避致命的結果,幫助你找到終生相愛的人。不僅提供理論依據,便于你理解自己愛上一個人時潛意識在想些什么,而且還提供具體實踐步驟,來幫助人們建立并且維持穩定的戀愛關系。
(美)哈維爾·亨德里克斯 海倫·亨特 ·社會心理 ·20.4萬字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斯蒂爾教授解釋了在每個人生活中因身份認同感而產生的兩難窘境,包括選修非裔美國人政治學課的白人學生成績每況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學的女學生為了是否參加以男性為主的專業會議而猶豫不決,證明刻板印象和負面標簽顯著限制了人們的表現。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它成為我們的標志,成為我們的負擔,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扼殺了自我本性。還好,它并非不可戰勝。本書深入剖析了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展示了小小的標簽如何發揮了強大的力量,最后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應對計劃,幫助你擺脫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發揮天賦。
(美)克勞德·M.斯蒂爾 ·社會心理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