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黃帝內經》將傳統中華哲學思想與醫學相結合,薈萃了先秦諸子百家養生之術、醫療之術、長壽之訣。為了讓讀者直接而快捷地領悟《黃帝內經》中所蘊含的精髓和玄妙,本書將原文的深奧理論用通俗的語言和簡潔的進行闡釋,將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奧理論通俗化,并從十二時辰、體質養生、日常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闡釋了疾病的診治之法和日常養生之道。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中醫養生 ·6.4萬字
解密了群經之首——《易經》中的傳統養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經》煥發出了新的光彩。本書從內外調理、內病外治入手,講述了《易經》中所蘊含的常見病調理、臟腑健康、節氣養生、飲食養生等生活各方面養生的法則和技巧,告訴讀者健康長壽的秘密,告訴女人養顏美容的訣竅,告訴讀者求醫就要找老中醫的求醫之道。
曾子孟 ·中醫養生 ·14.6萬字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道法自然”。中醫養生從千年文明中不斷吸取精華,以中醫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氣血精液、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等理論為基礎,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的特點,以食療、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方法為手段,總結出一套神奇且行之有效的養生大法,成為人們預防疾病、保養身體、促進康復的重要依托。本書綜合了歷代養生名家名著的理論,針對二十四節氣制定了飲食、運動、食療、起居等方面具體的養生方案,讀者可以掌握并運用到生活當中,輕松地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牧之 ·中醫養生 ·18.2萬字
明代藥王李時珍在巨著《本草綱目》冶醫藥于一爐,結合方藥論醫理,結合醫診論方藥,談醫論藥,發千古之奧秘,闡歧黃之精微,使之成為了無可爭議的“中國第一藥典”。實則《本草綱目》也成為中華醫藥史上的巨大寶藏,對后世影響深遠,數百年來,醫家識藥用藥,百姓日常食療養生等無不受益于此。如此博大精深的國醫經典,我們今人不僅要讀,要懂,更重要的是活學活用。這部《(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食療良方、長壽方案大全集》通過現代解讀方式,深入挖掘《本草綱目》中的精髓,輯錄上千條有關日常養生、食療、增壽妙方,介紹了100種常見食物的藥用功效、100種常用中草藥藥性、主治、用法。
靜濤 ·中醫養生 ·39.2萬字
藥酒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酒與醫藥的結合是我國醫藥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本書共分十二個部分:前五個部分突出藥酒在養生保健上的作用;第六、七部分按強筋壯骨、外用擦療分門別類;另外五個部分則按內科諸癥、外科疾病、婦科、泌尿系統疾病和其他分類。每一部分以疾患為綱,讀者朋友可以很方便地從中查找出自己所需藥酒的有關內容,本書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工具書。
林可行 ·中醫養生 ·16.8萬字
治病不如防病。對于中老年人自身來說,在晚年患上的疾病基本上都是會留下后遺癥的,它會使原本美好的夕陽蒙上一層陰影。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是對中老年人十分重要的事情。
陳振濤 ·中醫養生 ·12.9萬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但是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壓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與形成也隨之大踏步地向前邁進。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自己身體的健康情況,紛紛尋求益壽延年的養生之道。
高濂 ·中醫養生 ·11.8萬字
健康、長壽是每個正常人都渴求的養生目標。“養生”這個詞首先需要的就是“養”,而“生”字,不僅僅指人的生理和生命,也包含著生活的概念。概括來講,“養生”是要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壽命的延長和生活的和諧。當然,人的身體健康與否同生活質量的好壞也是分不開的。也許有人說,養生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反過來想,難道只有老年人才應該關注身體是否健康、壽命是長是短、生活質量是高是低嗎?當然不是!因此,當你把“養生”這樣一個看似遙遠而古老的詞匯放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才會發現它對你的一言一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高紅敏 ·中醫養生 ·15萬字
五行是生命演化的一個永恒的演化密碼,是生命演化總的設計框架。作者不是用常規的大科學來證實或證偽中醫理論,而是從中醫理論內蘊的生命演化觀入手,從陰陽五行等中醫傳統理論出發,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奧秘。在現代發生學與進化論的科學領域里,詮釋中醫理論,藉以反饋中醫理論的構建與演進,其研究意義是顯然的。
趙秀珍 ·中醫養生 ·2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