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段溫暖治愈的小情感,20種懵懂彷徨的小青春,20種彌補少女時代的小缺憾。本書講述了20個還未長大、正在長大,以及已經長大的少女的愛情故事。有你曾經見過、閨蜜過、追過、等過、錯過、與尚未相逢的少女,也有你自己的影子。希望這世上每一個鮮活的年輕少女,或者是執著不肯老去的超齡少女,都能夠幸福下去,不被傷害,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夏不綠 ·作品集 ·10.5萬字
梅里美是文學史上劃過天空的一顆流星,短暫但是美麗,正如他的作品,雖然少,卻是篇篇珠璣。《卡門(梅里美中短篇小說選)》選取了他的成名作《馬鐵奧·法爾科內》、他的巔峰之作《卡門》,以及《古瓶恨》、《古瓶恨》、《藍色房間》等,相信肯定不會讓讀者失望。
(法)梅里美 ·作品集 ·10.5萬字
《小公務員之死: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選》語言簡潔、犀利、幽默,努力讓人物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作者筆下的景物描寫,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就像是從他心里自然地流出來而不是用筆寫出來的一樣。他就像一位觀察者,努力地把現實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契訶夫就是這樣一位冷靜、謙虛、誠懇而又熱眼看世界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才會具有一種凈化人心的巨大力量。
(俄)契訶夫 ·作品集 ·10.5萬字
《少將滋干之母》為日本唯美主義代表作家谷崎潤一郎的經典小說集,收錄《少將滋干之母》《富美子的腳》《藍花》《路上》《一綹頭發》等中短篇小說代表作。其中,同名名篇《少將滋干之母》寫于1949年,取材于《源氏物語》《今昔物語》《大和物語》等經典古籍,編織了一出平安時代的瑰麗傳奇,具有濃郁的古典氣息,被日本文學評論界高度贊揚為“谷崎所有要素之綜合、最高之結晶”,谷崎談及此篇說“我希望盡可能不冒犯史實的尊嚴,同時填補記錄的不足之處,以此展開自我的世界”。谷崎的小說世界充滿荒誕與怪異,在丑中尋求美,在贊美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義。無論是表現他惡魔主義的“以丑為美”的美雪世界,還是追求日本古典傳統美的東方文化,谷崎潤一郎的作品中都滲透著濃厚的人類情感心理意識。三島由紀夫曾以“自然主義文學陰沉的背景下開得絢爛無比的牡丹花”來評價谷崎潤一郎的作品。
(日)谷崎潤一郎 ·作品集 ·10.4萬字
《紅的日記》共收錄馮鏗的十九篇小說,其中十八篇短篇小說和一篇中篇小說,從文中可明顯看出作者文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其中,早期的一些小說和散文區別不大,只是按照原刊欄目劃入此類。《紅的日記》講述女同志馬英用地主家遺落的日記本,記錄著她所進行的熱情高漲的革命斗爭。在中篇小說《重新起來!》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整個中國現代文學長廊中熠熠生輝。
馮鏗 ·作品集 ·10.4萬字
《石羊鎮的海》精選朱山坡極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11篇。朱山坡寫作的落腳點是時代與人性,其筆下主要有兩個時期,一是解放前、解放初期極為窮困的歷史時期,百廢待興,人們的見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描繪極度貧窮困苦的環境中人性的貪婪與困頓,苦痛與艱辛,殘忍地剖開黑暗面,但仍然飽含人性之光,展現艱苦環境下人們的友善、樸實與互助。二是改革開放到現代的時期,他將人物安置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并非單一的批判人性,而是結合時代的困境,系統地披露出時代的整體性問題,也凸顯個人選擇,亦是向人性幽微處去尋亮光。
朱山坡 ·作品集 ·10.4萬字
趙凝是一個“多面性”的作家,她的小說夢幻、詭異、魅惑、情色,散文純潔、清新、優雅、迷人,文化批評尖銳、犀利,是中國文壇少有的敢說真話的女作家。本文是趙凝的第一本書,是青春幽默美文系列。
趙凝 ·作品集 ·10.4萬字
本書編選廢名代表作品《竹林的故事》《桃園》《菱蕩》等代表作,這一時期的小說以鄉土回憶與寫實為題材的,外來文學影響與本土地域色彩相結合,恰如以簡樸的翠竹制作成一支牧笛,這些小說寫鄉村生活,風格沖淡,寫景精細,富有詩的意境,以凝煉而韻味無窮的筆致,勾勒出宗法制農村中一派充滿詩情畫意、青春氣息的田園牧歌圖畫,以及在此圖畫下所蘊藏的生活的悲苦。小說隱逸了情感傾向,突出的是靜寂的詩的意境,而構成這靜寂意境“境眼”的便是作品中所表廢名的語言,簡潔而空靈表達的對于自然、人生的直覺與頓悟。
廢名 ·作品集 ·10.4萬字
本書是日本文學巨擘太宰治的作品集,收錄《女生徒》《小丑之花》《陰火》《狂言之神》《葉櫻與魔笛》《千代女》《東京八景》等名篇。《女生徒》是太宰治的代表作,用獨白式的筆法、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示了少女從早至晚的心情變化。《東京八景》被譽為“《人間失格》雛形”,其創作時間早于《人間失格》,從中可看出和《人間失格》如出一轍的晦暗與矛盾。這篇作品應是太宰治、最終創作出《人間失格》的重要過渡,是其自我挖掘、“內視”、剖析的代表作。
(日)太宰治 ·作品集 ·10.4萬字
《小說燈籠》收錄日本文學巨擘太宰治《小說燈籠》《貓頭鷹通信》《關于服飾》《厚顏無恥》《《作家的手帖》等十四篇中短篇作品。《小說燈籠》一書收錄的文章寫于1940年~1944年,那時太宰治剛步入他一生唯一一次正式的婚姻。婚姻的幸福把他從殉情失敗的陰影中拉扯出來,帶給他溫暖與光明。被救贖后,太宰治打起精神,努力寫作,希冀告別頹廢、追逐美好,于是便有了這本《小說燈籠》。在本書中,太宰治寫家庭、寫戀愛、寫笑話、寫友人。
屠格涅夫的抒情筆調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總能在講故事的時候,恰到好處地摻雜進抒情,使得文章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有自然之美。屠格涅夫的小說語言純凈、優美,結構簡潔、嚴密,他的文筆甚至影響到后來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魯迅就曾不止一次向中國青年推薦屠格涅夫,稱他是真正的俄羅斯語言大師。
屠格涅夫 ·作品集 ·10.4萬字
10個外省青年的奮斗史、心靈史,分為“酒店故事”“公關野史”“貴圈往事”三部分。通過明星代筆、搭訕高手、內衣女郎,以及保險人員、報社記者、自媒體達人和創業者、演員、富二代們的故事,揭開了他們堅硬外表之下柔軟內心的隱秘。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不同的是,有的被澆滅了,有的則熊熊燃燒了起來。
張象 ·作品集 ·10.4萬字
商戶牛老頭和其官派的太太年老無子,一天,有人給他們送來了一個孩子,夫妻倆認為這個孩子是老天爺賜予的遂取名牛天賜。天賜從小嬌養,加之牛氏夫婦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寫點小文章什么都不會做。養母病逝,養父的生意破產隨后也撒手而去,家中又被不明身份的親戚搶劫一空,除了曾經的下人和朋友虎爺,天賜一無所有,他的人生面臨巨大的困境。怎么辦?這時,曾經受過牛老頭恩惠的天賜的老師突然出現,給這個“天官賜福”的“孩子”帶來了一線生機……
老舍 ·作品集 ·10.4萬字
《小說燈籠》收錄了太宰治的十六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一反太宰治充滿頹廢、內疚與自我否定的刻板印象,呈現出宛如燈籠般的明亮與溫暖。太宰治總在內心痛苦、身感疲憊時,反而拼命制造愉快的氣氛。太宰治本人,即是哀傷的喜劇。眾人以為他極度自私,事實上,他總顧慮著他人的感受。或許他認為只要帶給周遭溫柔,自己也能溫暖起來吧。
(日)太宰治 ·作品集 ·10.3萬字
《羅生門》收錄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鼻子》等15篇小說。其中《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回避,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雖篇幅短暫,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然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日)芥川龍之介 ·作品集 ·10.3萬字
本書選入丁玲的《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阿毛姑娘》《一九三〇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時候》五篇小說,這些作品標志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女性的崛起,同時也奠定了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丁玲用細膩的感情與文字,深情地刻畫出五四之后小資產階級叛逆、苦悶、追求自由的知識女性的典型。她們身上既有濃重的空虛、苦悶、絕望的感傷主義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時代和社會的印記。
丁玲 ·作品集 ·10.3萬字
博爾赫斯的嫡系傳人,阿根廷文學巨匠塞薩爾·艾拉傾力打造;連續入圍布克國際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短名單,《2666》作者羅貝托·波拉尼奧鼎力推薦。“他的生活是一種半游離半專注、半退場半在場的行走。”《艾拉醫生的神奇療法》是阿根廷作家塞薩爾·艾拉的中篇小說集,也是“塞薩爾·艾拉作品系列”的其中一本,總共包含了三部中篇小說:《艾拉醫生的神奇療法》、《椴樹》和《阿爾卑斯山日記片段》。這三部故事均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口吻,魔幻現實主義創作風格,以及意識流式的敘事結構,講述了發生在主人公周邊的一些故事。
(阿根廷)塞薩爾·艾拉 ·作品集 ·10.3萬字
本書為《明人日記》系列中的一本,該系列中《看不見自己影子的人》《你跑什么跑》《你是我的原型》《透明生活》已由我社出版。本書延續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讓故事自己說話,對讀者期待的東西緘默不言,讓讀者自己去解決猶疑。本書收錄作者近期創作的百余篇短篇小說,其中大部分在《新民晚報》《北京文學》等報刊上發表過。作品以平凡的生活細節為切入點,細察處于轉型期與大發展時期的國人面貌與心態,題材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表現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眾生相。對了解、感受當下現實的人文風貌,具有一定幫助。
安諒 ·作品集 ·10.3萬字
本書是作家王愿堅的經典作品集,收錄了作者描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和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生活的一系列作品,其中《黨費》是他的經典名作。作品構思巧妙、主題鮮明、富有故事性,善于抓住典型細節,捕捉人物性格中閃光的東西來表現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寫得真切感人。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紅軍戰士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祖國的解放和民族的自由英勇奮斗,他們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歌頌了他們在艱苦的年月里仍然保持的樂觀向上、不屈不撓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王愿堅 ·作品集 ·10.3萬字
《唯水年輕》是作家林森的中篇小說集,是一部記敘大海、海島與漁民共存共生的“心海”三部曲。它們以海南漁村的“變”與“常”為出發點,融合寓言、地方志、私人史與當代經驗的復雜集成體,講述了幾代漁民的生活對比、心靈對話。和平時期向海求生的艱險,非常時期與島共存的家國寄托,這些濃烈的百年南海記憶都被作者生動地鋪陳開來,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林森 ·作品集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