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選題是一本小小說,作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從出生到長大的成長歷程。稿件共分為5部分,偽證—斷章—輕狂—蛻變—雛翼。選題中都是日常我們喜聞樂見的一些場景,充分描述出成長過程中心理的慢慢成熟,時代的變遷,還有人來人往的生活。作者描寫場景生動,語言樸實流暢,場景的畫面感極強,具有很強的閱讀性,并配有插圖,提高圖書的閱讀感受。本選題從形式上、內容上、語言上都極具欣賞性,適合18~40歲的年輕人閱讀,也可作為初高中生積累作文素材的課外閱讀材料。
姚講 ·社會 ·6.6萬字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是廢名的最后一部小說,有“返璞歸真”的特點,在“莫須有先生動手著論”這一章里,廢名談到了寫《阿賴耶識論》的目的,也是對《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創(chuàng)作目的的注解:“……莫須有先生乃真像一個宗教徒祈禱,希望他的著作順利成功,那時自己便算是一個孝子了,對于佛教,也便是對于真理,盡了應盡的義務了。”莫須有先生的思想,也是“一言以盡之”的道理:心如一棵樹,果便是樹上結出來的道理,道理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了。
廢名 ·社會 ·6.6萬字
阿莉莎與杰羅姆是一對表兄弟自小青梅竹馬。阿莉莎常常和杰羅姆在花園后面的長椅上誦讀詩歌和文學,兩人在諾曼底的鄉(xiāng)村度過了漫漫卻無憂的童年。愛情在同齡的幾個少男少女身上漸漸生根發(fā)芽,起初他們偷偷愛戀著彼此,各自藏著秘密和煩惱,如同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年。愛戀至深時,他們精神交融,一心想為對方變成更好的人,完全無法忍受任何不完美的產生。然而,表姐阿莉莎在他人平淡的婚姻生活里,看到愛情最終落入平凡的模樣,對愛情產生了懷疑,她想追求的是永恒之愛,深信世間存在不朽的愛戀,只是通往永恒的道路是一條狹路,進入的門是一扇“窄門”,“只有少數人”能找到,愛情的不朽和永生需要傾盡一生,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達到。
(法)紀德 ·社會 ·6.6萬字
這是電影《早春二月》的原著,也是《潛伏》中余則成的案頭讀物,給左藍的信也是壓在這本書里。小說講述一對情投意合的知識青年,本想不問世事平靜度日,卻逐漸意識到時代洪流下小情小愛都是空談,后來毅然投身革命。大革命失敗后,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在孤獨徘徊中四處漂泊,應好友小學校長陶慕侃的邀請,來到江南小鎮(zhèn)芙蓉鎮(zhèn)教書。蕭澗秋了解到老同學李志豪犧牲在戰(zhàn)場上,留下寡妻文嫂和一雙兒女,便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不僅在經濟上資助,還幫助文嫂的小女兒上學。同時,蕭澗秋認識了陶慕侃的妹妹陶嵐,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意,這引起了一直追求陶嵐的小鎮(zhèn)富家子弟錢正興的嫉恨。陶母為女兒相中了有錢的錢正興,但追求自由的陶嵐堅決拒絕。蕭澗秋幫助文嫂的行為也在鎮(zhèn)上引發(fā)了流言蜚語……
柔石 ·社會 ·6.6萬字
故事發(fā)生在一戰(zhàn)剛結束時,世界尚且留存著混亂的秩序,人們的內心惶惑不安,不知該如何與自由相處。克林索爾,這位在光陰流轉中努力把握生命意義的畫家,借由黑塞之手,成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這個由戰(zhàn)爭撕扯然后被重重拋下的世界,克林索爾與他的朋友們——中國古代詩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尋找內心的安寧,并試圖通過藝術來解答生活的疑問。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僅能見證赫爾曼·黑塞對生命、藝術和自由的探索,更能看到他如何用一部中篇小說,將個人經歷與時代洪流融為一體,展現獨特視角下的精神世界。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6.6萬字
古印婆羅門青年度悉達多,走上漫漫苦修之路。他只身離開優(yōu)渥的貴族之家,在自覺的禁欲,到自我放逐和感官享受,終實現內心的平和。他一路拋下過去,在認清世界是個草臺班子以后,認清人生的無意義之后,去積極地生活。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6.5萬字
本小說塑造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荒謬的人”——對一切都漠然置之的主人公默而索,他對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漠不關心,他母親的去世,甚至自己被判處死刑,他都沒有感覺……
(法)加繆 ·社會 ·6.5萬字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的長篇小說,是這位法國存在主義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紀世界范圍內流行度最廣的文學作品之一。《局外人》通過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位尋常的年輕職員,終日麻木地生活在漫無目的慣性中,某日去海邊度假,卷進一宗沖突,犯下殺人案,最后因“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一滴淚”的理由,被法庭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判處死刑的故事。闡述了存在主義的一個重要命題:現代生活中人類社會的荒誕和陌生感導致個體的絕望與虛無。并通過平靜地記述一個小人物被司法機關“妖魔化”的整個過程,深刻地諷刺了現代法律的虛偽和愚弄的實質。
究竟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愛情,即使毫無希望,一個人也可以將它長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終無法把它吹滅……?在《窄門》中,紀德將愛情中的神秘主義體驗推向極致,為我們講述了一段純潔炙熱、卻又含著無邊孤寂和無限辛酸滋味的愛情故事。愛情萌芽時,他和她各自偷偷地愛戀著彼此,以全部的純真與熱情,一心只想為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
(法)安德烈·紀德 ·社會 ·6.5萬字
《局外人》是加繆小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
(法)阿爾貝·加繆 ·社會 ·6.5萬字
講的是一個20世紀30年代發(fā)生在江南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峰回路轉,語言流暢自如,靈動傳神,體現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賦。
劉云若 ·社會 ·6.5萬字
《聞書抄》為谷崎潤一郎藝術成熟期的短篇小說集。《聞書抄》以豐臣家的沒落為背景,透過一位盲人法師對石田三成女兒的講述,為讀者勾畫出豐臣秀吉的外甥及養(yǎng)子——豐臣秀次的一生。相傳其嗜血暴虐,殘虐不堪,被人稱為“殺生關白”。他的一生經歷,如同一卷絢麗卻殘虐的地獄畫卷。作品通過盲人法師的視角,僅憑嗅覺與觸覺來描繪女性之美,也是谷崎作品的特色所在。本書除標題的《聞書抄》一作之外,另收錄《三個法師》、《紀伊國采漆工狐貍附體之事》、《覺海上人成天狗之事》三篇作品。
(日)谷崎潤一郎 ·社會 ·6.5萬字
《水落石出》是劉汀的全新小說。北漂中年返鄉(xiāng),揭開自己被交換的前半生:童年寄養(yǎng)、兄弟易位,“我比我弟弟小兩歲”。真實的生活里,荒誕隨處可見,兄弟倆耿耿于懷了半輩子,轉眼都已人到中年。時代風潮轟轟烈烈,風刀霜劍催逼甚急,原本短暫的返鄉(xiāng),卻意外帶兩人回到了共同的人生起點,山高月小,一切即將水落石出……
劉汀 ·社會 ·6.5萬字
廢名先生寫這部小說是在十四年十一月,他說,《橋》教會了他作文,懂得道理。原書將橋分為了上下兩篇,上篇十八章,下篇25章,至今已出版過多次,有許多改動。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將六朝文、唐詩、宋詞以及現代派等觀念熔于一爐,文辭簡約,情景幽深,平淡樸訥,卻又有生辣奇僻之美。廢名的禪學思想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橋》是他第一階段的代表作,這一時期,廢名的小說整體上遠離現實和社會問題,幾乎難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對于現實人生的哀愁或抗議。
廢名 ·社會 ·6.4萬字
茫茫大漠中行走著一支龐大的商隊。由于日間酷熱,商隊通常在午后駐扎休息,夜里滿天星辰時才再度出發(fā)。為了打發(fā)酷熱難耐又百無聊賴的午后時光,一位半路加入商隊的陌生人提議每一位商人為大家講一個故事……
(德)威廉·豪夫 ·社會 ·6.4萬字
如果追求幸福的過程扼殺了幸福,那么幸福還值得追求嗎?本書是法國天才作家喬治·佩雷克的成名作,1965年首次出版,當年即獲勒諾多文學獎。小說描述了一對來自中產階層的年輕夫婦的日常生活、這對年輕人對幸福的想法,以及他們無法獲得這種幸福的原因:因為幸福與一個人所獲得的物相關。我們可以將佩雷克的這本小說與1960年代社會學的蓬勃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社會學開始討論孤立的個人在消費社會中的地位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從未成為文學的主題,這本社會學小說就是因此而寫成的。
(法)喬治·佩雷克 ·社會 ·6.4萬字
大海的這邊,是一間豪華的度假酒店;對岸,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兩個舞臺,透過盛夏炎熱潮濕的空氣,隔海相望。故事鏡頭隨著意識的流淌,在不經意間反復切換:海對岸的都市,四處彌漫著歡騰的氣氛,即將迎來一場盛大的狂歡節(jié)。與此同時,垃圾山上,三個拾桃子的少年殺死野狗;軍人官邸里,寂寞的上校在情人面前繼續(xù)他瘋狂的呢喃;馬戲團中,中年衛(wèi)兵帶著妻兒觀看冷清失敗的表演;醫(yī)院病房內,裁縫看著他垂死的母親在遍體腫脹和瘙癢中呻吟掙扎……青年畫家在海的這邊,享受著奢華的海灘假期,眼睛上卻映出那座都市的影子:喧囂、混亂、骯臟、污穢、腐爛、墮落、無助。大海會把海對岸的尸體運到這里嗎?不,死尸大概在途中就會消失得無蹤無影,貪婪而利齒的魚群會啄食,濃重的鹽分會將尸骨融化在海水中,這就是大海。大海橫隔在那座城市和我們之間。
(日)村上龍 ·社會 ·6.4萬字
作品寓滄桑于平淡,似無心而有意,用真實細膩、恬淡平和的語言分幾部分回顧了“我”童年時與家人朋友、同學的過往歲月,不疾不徐,饒有余韻。作品延續(xù)作者質樸穩(wěn)健的寫作風格,兼具豐富的內心描寫、歐·亨利式的結尾,用散文化的筆法和幽默的筆調講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書寫溫暖的人性,折射出一代人寧靜而憂傷的生存狀態(tài)與社會記憶。
裘山山 ·社會 ·6.4萬字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講述一位父親,為了不牽連兒女們而放棄生命的事情為開端,引出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通過主人公的人生悲劇,和他對孩子們的無私付出,來表現他所受過的傷害不想在再他的孩子身上發(fā)生,來表現他對一些社會現象的反抗與抗爭。
酷峰 ·社會 ·6.4萬字
《漫游者》收錄臺灣小說家朱天心寫于父親去世前后的五篇小說,外加一篇散文《的作者與我》,寫作時間從一九九七年底到二〇〇〇年深秋,歷時近三年。這是一本死亡之書,是死亡直接啟動了這一趟書寫,女兒的悲傷化成一場不斷岔路、思維與現實無重力的游蕩:出走地中海沿岸的奇異迷途之旅,建造夢中天堂般的市鎮(zhèn),踏尋電影里小叮當的銀河鐵道,掉落島嶼童年記憶的洞窟,陪父親修剪玫瑰……逝者如候鳥離開,生者被拋下來,留在地面一步步行走,走遍世界地極,尋找逝者可能的棲息所在。五篇小說如節(jié)奏起伏的樂章,一場閃回跳躍的夢,連成稠密的長篇結構。
朱天心 ·社會 ·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