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講述的,不是一個遙遠大陸的虛構故事,而是你我身邊的真實日常。我們都或多或少像主人公這樣,歇斯底里地燃盡自我,然后不可抑制地陷入虛空。建筑師奎里得了一種疾病——一種燃盡了生活熱情的病。肢體健康健全,精神殘缺不全;一邊疲憊地活著,一邊無助地尋找出路。他拋下城市的浮華與喧囂,將自我放逐到非洲密林之中。面對破敗和貧窮,他久違地感受到幸福與富足。他以為自己即將痊愈,卻沒想到一切只是風暴來臨前的先兆。
(英)格雷厄姆·格林 ·社會 ·13.2萬字
我從未真正活過,直到我開始為自己而活!日本近代文學的里程碑,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一部近代日本啟蒙時期的精神變革史。了解日本文學不得不讀的名作!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日本近代文豪森鷗外,是魯迅先生尤為喜愛的日本作家,深刻影響了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和太宰治等文學大師!讀客經典文庫《舞姬》必入理由!1、精心挑選8篇森鷗外短篇小說代表作,不僅有使森鷗外一舉成名的處女作《舞姬》,更收錄了《雁》、《高瀨舟》等在日本被奉為經典的篇目。2、日語翻譯家高慧勤經典譯本,遣詞造句精益求精,真實還原森鷗外的語言風格。3、特別收錄譯者序,深度解讀森鷗外的創作生涯,了解《舞姬》背后的故事。日本青年太田在德國考察期間愛上了一位舞姬,他渴望自由和愛情,卻沒有勇氣放棄自己原本一帆風順的仕途。被禁錮的人生中,太田的自我漸漸覺醒,他會如何選擇?在人類文學史上,日本文學代表作家森鷗外的《舞姬》,充滿了對自我的確立和對人性解放的探索,堪稱一部近代日本啟蒙時期的精神變革史,被譽為日本近代文學的里程碑。
(日)森鷗外 ·社會 ·10.9萬字
更紗成長于一個無拘無束的家庭,然而快樂的日子卻停留在9歲——爸爸驟然去世、媽媽不告而別。她被阿姨家收養,卻遭受表哥的騷擾。更紗遇到了公園里傳說是“戀童癖”的大學生佐伯文,他們共同生活了兩個月,隨后阿文因誘拐罪被捕,更紗礙于社會施加的“善意”不能為他辯護。15年后,更紗長大成人,即將談婚論嫁,卻在此時再次遇到釋放后已經成為咖啡店老板的阿文。
(日)凪良汐 ·社會 ·13.4萬字
作為流浪漢小說的開山扛鼎之作,《小癩子》以小拉撒路為敘事主體,講述了其許多不幸又可笑的遭遇,勾劃出了一幅幅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貪婪惡毒的瞎子、狠心吝嗇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貴族等。隨著小拉撒路的流浪足跡,16世紀西班牙社會的真實現狀躍然紙上,整部作品妙語連珠,以其特有的語言表達把世間的污穢和瘡痍一塊塊抖了出來。
(西班牙)佚名 ·社會 ·4.8萬字
不知名的災難讓世界成了廢墟,舉目所見只有荒蕪、黑暗、風雪與灰燼。一對父子推著裝滿食物與生存裝備的手推車前行,往南方海岸尋找一線生路。在文明末日的長路上,人們為了生存爭奪殘存的資源,人性的防線已失守。路上危機四伏,前景未知,然而父親不斷提醒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光亮、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
(美)科馬克·麥卡錫 ·社會 ·8.5萬字
這是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叫白姍的名牌醫科大學生,懷揣醫者初心,為愛逆行,選擇城市最底層的街道衛生院。她從一名毫不起眼的門診醫生做起,低調處事,臨危受命,最終被任命為一家病入膏肓的衛生院院長。面對兩次大的災難,白姍臨危不懼,救死扶傷,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日子里,白姍想方設法,內抓管理,外樹形象,讓一家行將沒落的衛生院起死回生,評為“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陳忠 ·社會 ·16.8萬字
《兒童法案》中的菲奧娜·邁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來以嚴苛的睿智、精確和理性聞名。可她成功的職業生涯卻無法掩蓋家庭的不睦。多年的不育以及丈夫的出軌令她長達三十年的婚姻陷入了危機。十七歲的男孩亞當由于宗教信仰拒絕輸血治療,命懸一線。時間在流逝,控辯雙方都給出了理由,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菲奧娜決定親自前往醫院探望男孩。一番懇談觸動了菲奧娜內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終,她的裁決將給兩人帶來怎樣意想不到的后果……麥克尤恩在《兒童法案》中向讀者展現了一個道德與法律的困境: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個人意志,還是應該堅持生命至上的原則?背負著文明社會的沉重枷鎖,人性的天平最終將向哪一邊傾斜?“這是自《在切瑟爾海灘上》后,麥克尤恩寫得最好的小說。”——《衛報》
(英)伊恩·麥克尤恩 ·社會 ·10.2萬字
《豐饒之海》的最后一部。本多繁邦已經七十八歲,本多又在安永透身上看到了那三顆黑痣,認定他是這一系列輪回的產物,他將安永透收留成為養子。四年后,阿透考上東京帝國大學后,開始虐待本多,稍有不如意本多就遭到毒打。阿透將原本住在清水的瘋女絹江接過來照顧,在瘋女面前,阿透流露出甜蜜的溫柔。本多因為窺視的丑聞遭雜志報道,留下與絹江結婚的阿透,獨自來到六十一年未去的月修寺。
(日)三島由紀夫 ·社會 ·14萬字
《鼠疫》是加繆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
(法)加繆 ·社會 ·14.9萬字
《奧諾麗納》主要描寫了金錢社會里的眾生百態,寫各種人在這個時代和金錢相遇的故事。奧諾麗娜是個有意遠離金錢社會的人,逃離,也是一種相遇的故事。巴爾扎克寫奧諾麗娜的時候,真的比其他所有時候都更加的動情,可能是因為奧諾麗娜尤為的難得吧。奈何高潔生污華,插翅難逃的惋惜。
(法)巴爾扎克 ·社會 ·5.1萬字
羅馬尼亞三部曲第一部。在風雨飄搖中的羅馬尼亞,兩位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阿迪娜,她們逐漸從好友發展到友誼破裂。非線性的情節架構方式,詩化的語言,使得小說略顯散漫,不過透過凌亂、散漫和隱晦的文字表層,是作者深沉的況味。
(德)赫塔·米勒 ·社會 ·10.8萬字
十二歲的柯希莫,因忍受不了姐姐做的蝸牛餐,憤然離家住到了樹上。從此,他的雙腳再也沒有踏上地面:他在樹上讀書、狩獵、救火、與海盜作戰,甚至戀愛、寫作。他的墓碑上刻著:“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收錄卡爾維諾親筆后記: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14.2萬字
福克納是長篇小說巨匠,也是優秀的短篇小說家。此文集收錄的篇目均為福克納短篇小說中的杰出之作,代表了福克納短篇小說的文學風格和主要成就。無論在題材內容或手法技巧方面,福克納的短篇小說跟他的長篇小說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他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還是以約克納帕塔法縣為背景,描述的還是那個王國的滄海桑田和世態人情,探討其中的家族、婦女、種族、階級等問題,表現“人類的內心沖突”。
(美)威廉·福克納 ·社會 ·18.8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悉達多》的故事始于少年悉達多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從家庭中叛離,開始了尋覓真正自我的曲折人生。體驗過不同的思想,經歷過愛欲、權勢、財富的誘惑,也罹遇過所愛之人的失去,悉達多從奔流不息的河水中,從撐船渡人渡己的生活中體悟到那獨屬于自己的生命智慧。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7.6萬字
《十一種孤獨》以冷峻的筆觸描寫了美國二戰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紐約人的生活,寫了十一種孤獨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頓辦公樓里被炒的白領、有著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車司機、屢屢遭挫、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即將結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師、新轉學的小學生、肺結核病人、老病號的妻子、爵士鋼琴手、郁郁不得志的軍官、退役軍人等。耶茨筆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寫的是普通人的孤獨、失落與絕望,他自己曾說:“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題的話,我想只有簡單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
(美)理查德·耶茨 ·社會 ·13萬字
作品講述了中國福建馮家四代在澳大利亞移民定居的故事。《浪子》時間、地域跨度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黃金熱”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殖民區,延伸至抗日戰爭前的中國城市杭州和上海,再回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多元文化摻雜融合的澳大利亞墨爾本,是一部跨越時間與空間、跨越文化與家園的作品。
(澳)亞歷克斯·米勒 ·社會 ·19.3萬字
默爾索是阿爾及爾的小職員,他內心非常空虛,對世事冷漠麻木,他拒絕矯飾自己的感情,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動于衷,甚至在母親去世的第二天就去游泳、約會,去看滑稽影片并開懷大笑。一次海邊度假,默爾索卷入沖突,并“因為陽光”而殺人,最后,他被處以絞刑——并非因他犯下的罪,而是因他沒有接受法律核定的信條和習俗:“在他母親下葬時沒有哭泣”。《局外人》用冷靜而克制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活在世俗規則之外的人,對當時社會所標榜的自由和平等做出批判性的審察,探討了荒謬、虛偽的社會對人的自由價值的完全抹殺。
(法)加繆 ·社會 ·5.9萬字
一部以長三角江邊小鎮為背景的小說集,鴨鎮即為這座薄霧籠罩的小鎮之名。由一組關于少年時代的同學、離鄉打拼的女青年、迷戀釣魚的中年人、往返于鄉鎮和市區之間的打工者的中短篇小說構成。講述返鄉浪子遭遇的莫名尷尬,相互依賴又彼此厭棄的親朋好友,以及對于日常生活的憂郁沉思。關于本書,曹寇稱之為“這兩年所謂‘村居’生活的產物”,有意要“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坐在村里寫,而且以寫當下鄉鎮生活為主旨”。
曹寇 ·社會 ·11.9萬字
《動物農場》是奧威爾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骨三分的反烏托邦的政治諷喻寓言。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
(英)喬治·奧威爾 ·社會 ·8.7萬字
“我真的想去伯特倫旅館——在倫敦。”為了重溫兒時回憶,馬普爾小姐來到了倫敦的伯特倫旅館,進門的一瞬間,簡直就像回到了愛德華時代的英格蘭:溫暖的壁爐,優雅的侍者,完美的下午茶。就在這樣一座旅館,心不在焉的教士,素未謀面的母女,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賽車手,還有馬普爾小姐齊聚一堂。而隨著教士的失蹤,伯特倫完美的表象也逐漸剝離,露出了原本斑駁的面目……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社會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