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明朝卷·導讀
朱元璋當元末農民起義之際,驅走了蒙族統治
者,建立了漢族新政權——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國之初,人心是振奮的。全國上下,久亂思治。在一個時期里,經濟繁榮,社會安定。
但是,開國不久,便推行了一系列的空前專制的方針和政策。大興黨獄、文字獄,肆行文化專制,任用宦官專政,實行特務政治。第二代的成祖朱棣,其兇殘的程度,比朱元璋又有過之。有明一代,300年間,繼世之主,幾乎沒有一個“明君”。
明朝發生過的“大事”,擇其要者,闡介如下。伴隨著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現的“名人”,讀者可以從本卷中詳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名人的詳細傳記資料。
一、鄭和下西洋。明前期,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朱棣派宦官鄭和出使西洋。公元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1433年,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經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二、土木堡之役。明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也先進攻中原,明英宗在大宦官王振慫恿下率兵親征,被蒙軍包圍。英宗突圍不成被俘,也先乘勢舉兵進攻北京。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南遷都城,并組織了京師保衛戰,蒙軍被擊敗。京師之圍解除后,英宗自瓦剌回京,于謙在“奪門之變”后被誣陷殺害。
三、戚繼光抗倭。明代倭患自洪武二年開始,至嘉靖年間日烈。倭寇連年劫掠東南沿海,生靈涂炭,明政府腐敗無能,備猷不修,對倭患束手無策。嘉靖四十一年(1562),朝廷命俞大獻、戚繼光為剿倭總兵。戚家軍多次在東南沿海一帶抗擊倭寇,取得重大勝利。自此侵擾浙閩粵沿海一帶多年的倭寇之患漸告平息。
四、海瑞上疏。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戶部云南司主事海瑞為明世宗20多年不見大臣,不理朝政,深居西苑,只求長生不死之術,致使國事日益衰敗,特買好棺材,上《治官疏》。疏中言辭激烈,切中時弊,直指皇帝,人稱“天下第一疏”。
五、張居正改革。大學士張居正為明代著名政治家,為扭轉嘉靖、隆慶以來軍政腐敗、財政空虛、民不聊生、危機嚴重的局面,他在整頓吏治、經濟,興修水利等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經過10年的努力,取得顯著成效。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死,改革也隨之終止。
六、李自成起義。明末農民起義軍杰出領袖李自成,崇禎初年參加農民起義軍,號稱“闖王”,轉戰于川、豫、陜等省,屢敗明軍,推翻明王朝,后敗于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