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死而復活的人
弘治十八年,寒冬臘月的京城中,坊間有書生士子高談闊論,有販夫行人不斷。
街道上有叫賣的商人,有教書先生給孩童講述書籍中的要點,更有婦人三五結伴,閑逛于集市。
在這片繁華的京城中,有一處小院,此刻氣氛低落,還有些許哽咽聲。
“楊公子是死了嗎?”
“沒救了。”
“那就葬了吧。”
……
楊輕昏昏沉沉,恍惚間聽到耳邊有人講話。
“楊公子,你死了就要誤了小女子一生吶,以后讓小女子怎么再嫁人啊。”
講話的是個女人,周遭的議論聲越來越嘈雜,好像人越來越多。
“楊公子呀,你一路走好吧。”
周圍講話的人不少。
接下來有人低聲道:“聽說這楊老爺要被抓拿入獄了?”
有人將聲音放得更低了,又道:“楊公子的房間里藏著一個箱子,箱子里全是銀子。”
“楊老爺沒有孫子也沒其他孩子,這楊公子一死……這家產我們也分了吧。”
有老漢看了眼四下幾人,低語道:“好,我們偷偷分了家產。”
那婦人道:“老娘要多分點。”
“楊少爺都沒碰過你,憑什么多分你的……”
從一開始哭嚎聲,慢慢轉變成了窸窸窣窣的議論聲。
楊輕覺得這些聲音清晰了許多,緩緩地睜開眼,眼前是一片藍天,天空異常地清澈干凈。
之后緩緩地坐起身子。
“呀!”一個孩子指著大聲道:“楊公子,活了。”
聞言,周遭十來個人紛紛看過來,表情十分精彩。
有驚嚇的。
有當場暈倒的。
還有愣在原地眨眼的。
“公子!你沒死啊。”
有個壯漢上前,伸出滿是老繭的手到處摸了摸。
楊輕只覺得渾身冰涼,像是空調房中睡了一天一夜,打著冷空調還沒蓋被子。
四肢酸麻,喉口很干,張嘴想說話,可一時間很難發聲。
晃了晃腦袋,楊輕終于從嘴里說出一個字,“水。”
楊老爺哭得通紅的雙眼端詳許久,哪里顧得上那些準備分家產的下人,連忙道:“還不拿水來。”
婦人快步拿來一個陶碗,將水送了上來。
楊輕艱難地伸出酸麻的手,竟發現自己的手消瘦了不少。
那婦人端著水見他不拿,又喚道:“楊公子?”
這才回神,拿過這個陶碗,往嘴里灌著涼水。
有水入口入腹,感覺舒服了許多,腦海中的思緒慢慢清晰了。
腦子里一閃而過很多記憶,身邊這個中年人是楊公子的爹,也就是這具身體原本的親爹,楊山海。
楊輕喝著水,目光還盯著周遭的人。
這一刻才覺得,真睡醒了。
我的名字還是楊輕,這里也不是現代,這是一個皇帝統治的地方。
楊山海年過五十有一,兩鬢微霜,他撫須道:“兒啊,你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有個一口黃牙的老醫者,目光如炬,“不該呀,不該呀,他明明沒了鼻息,都半個時辰了,怎可能活過來?”
老醫者話音剛落。
楊輕默不作聲地支撐著身體,從木板上站起身。
年邁的老醫者一邊走還一邊喃喃自語,“真是怪了。”
楊輕抬起腳走了一步,感受著腿腳的酸麻,能夠感覺到四肢的力量在慢慢恢復。
支撐著身體站了良久,緩緩吐出一口氣,接著嘗試走兩步。
剛邁出一步,“噗通!”
楊輕摔了一跤,摔得一臉泥,再一次吃力地站起身,走了兩步三步……
雙腿的酸麻感越來越強烈,正在恢復知覺。
楊山海用袖子擦了擦眼淚,“我兒沒死!”
下人們一哄而散,楊輕愣在原地,正在梳理著自己的腦海中的記憶。
楊侍郎家的少爺被毒死了。
楊侍郎家的少爺又活了。
消息很快就從這處小院傳了出去。
楊輕坐在地上,感受著陽光的溫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消化著腦海中的記憶。
楊山海正跪在地上,不停地參拜著,嘴里念叨著感謝上蒼的種種話語。
一直到了夜里,楊輕這才捋清楚腦子里的記憶。
院子里的下人們都低著頭,不敢直視自家少爺。
其實楊輕心中更沒底,他們眼中的少爺,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位少爺。
思考著前世,整理現在的思緒。
四周很安靜,下人們都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既然楊少爺沒事,這些下人原本偷分家產的心思也就落空。
聽著自己的呼吸聲,回憶與原主的往事記憶正在恢復。
上輩子,自己讀不好書,也是子承父業,是個傳統武術的運動員,練得很雜,主要是以腿法與八極拳為主。
在比賽中確實得了個勉勵獎狀,之后自己開課做個培訓班。
后來,培訓班經營不善,落得個倒閉,最后進了一家企業,勞勞碌碌混了大半輩子。
楊輕,今年十五歲,是京城工部侍郎楊山海的兒子,他雖說在京城的名氣不大,但在街道鄰里眼中,就是個蠻橫的紈绔。
整日與三兩狐朋狗友放浪,也沒個正人君子的模樣。
楊山海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四周的下人悄悄抬眼看了一眼自家的少爺。
少爺的眼神很可怕,黑著一張臉好像要吃人。
如今是大明朝,弘治十八年,弘治皇帝朱佑樘大行剛過去了三天,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向朝中遞交一樁私鹽案。
販私鹽一直都是朝中的高壓線。
而這私鹽案首當其沖,指名道姓的就是楊山海。
要不是弘治皇帝過世的這個關頭,說不定朝中已派人來拿下了。
楊山海是個貪官,準確來說他是個老實的貪官,私鹽的利益很大,家里的庫房中還有三千五兩白銀。
那都是貪墨的臟銀。
可這些錢都不是自家的,按照私鹽販賣的路子,這些錢到了工部侍郎楊山海手里,轉一下洗白之后,再由工部以修繕各地縣學或者各種名目,再送出去。
一來二去,這些銀子就轉移了。
大明朝的貪官手段,一點都不簡單。
雖說楊山海是其中的一環。
更像是個被拿出來背鍋的。
而后下毒,來滅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