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我叫劉明明,出生在江北省朔門市。
身高一米七五,體重一百六十斤,有點近視眼。
我爸是網約車司機,我媽是家庭主婦,,姥姥是數學老師。
我知道這次的分數是擦邊上了朔門一中,但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高考的時候不會給學校拉后腿。
最后,我想問問,三萬塊的擇校費還有的商量嗎?”
身穿寬松白T恤的劉明明做完上述自我介紹,便被招生辦的老師轟了出來。“你看你們家孩子說的是個啥?什么擇校費?那是贊助費!讓他別去外面亂說,好像我們朔門一中亂收費似的!”
父親劉建國只是微微點頭應承,不停地跟招生辦的老師寒暄著,客套著。
朔門一中是朔門市的重點中學。一個月后,劉明明就要正式成為朔門一中高中一年級的新生了。這是所有朔門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能進入這所中學,相當于半只腳邁進了985或211。
然而,劉明明卻高興不起來。他對重點中學心存敬畏,或者說,是心存恐懼。
軍事化管理、周一到周五全封閉、早晨6點跑步和早自習……一連串令人窒息的關鍵詞,每一個都足以讓他崩潰。
“明明啊,回家吧!”劉建國不知什么時候收起了笑容,拍了拍劉明明的后背。這笑容,后來一度被劉明明形容為“虛偽”的。
“爸,我不想回家。”
劉建國追問原因。
“我……”劉明明支吾著說道,“我還沒去過網吧,要不你帶我去網吧吧!”
劉建國讀懂了劉明明的表情,看懂了他的心思。兩人上車后,劉建國打開冷氣,從口袋里摸出屏幕早已開裂的運營商定制款手機。劃動了兩下,打開了一款應用:“明明,這里是爸爸所有積蓄。最近一筆開銷,是給你掏的擇校費……”劉明明親眼所見,三萬塊錢從劉建國的賬戶里劃了出去。
“爸爸不想給你什么壓力,只是想告訴你,為了你的學業,爸爸什么苦都可以吃。只要能提高你的成績,爸爸一切都支持你。但是,我吃多少苦都沒有用,關鍵還是你自己要上進。”
三萬塊對于劉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只有劉建國知道,這三萬塊錢,自己要跑多少個日夜才能湊出來。為了網約車平臺每天發放的150塊錢獎勵,劉建國已經很久沒有在家里欣賞日出和日落了。
劉明明心中明白這個道理,卻不知如何表達,只能長出一口氣:“爸,你又說錯了,那是贊助費……”
劉建國微微一笑,啟動了汽車。
……
劉建國的車子剛剛離開,一輛黑色奧迪停在了這個車位上。車上走下一對父女,父親穿著一身運動服,女兒則穿著一條淺藍色連衣裙。
“哎呀,郝局長!”說著,原本左腳已經踏入辦公樓的招生辦老師急忙轉了180°,而后笑盈盈走了過來。“為了孩子的事兒,您親自過來啦?”
“是要親自來的,孩子的事兒沒小事兒。”說完,兩人握了手。
招生辦老師十分殷勤做著自我介紹,自己是負責招生的張杰老師。郝愛民伸手招呼著身邊那乖巧的女孩:“郝祺安,跟老師打招呼。”
郝祺安說了一句“老師好”,張杰高興地拍起了手:“好好好!局長,咱們里面說吧!我們葉校長正在趕來的路上!”
進了招生辦的辦公室,郝愛民和郝祺安在沙發上坐定。沙發前的茶幾上整齊碼放著新生名單,劉明明的登記表格和收費單據還沒來得及收走,郝愛民便隨意拿起來看。
“其實,你們葉校長不用過來,我們辦完手續就走了。畢竟不是公干,我們不便久留……什么?三萬塊?你們的贊助費收三萬塊?”郝愛民剛才還心平氣和地聊著天,突然舉著劉明明的收費單,冷臉質問。
張杰心中一驚。朔門市教育局的贊助費政策一直是各個學校自己制定的,但身為教育局局長的郝愛民已經多次強調,不允許收取過于高昂的費用。三萬塊對于朔門市老百姓來說,不是個小數。
張杰趕緊解釋:“局長啊,葉校長是完全按照規章制度辦的。您下達的精神,葉校長和我們絕對不敢含糊!”
“三萬塊,你覺得不多嗎?去年朔門市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不到三萬塊!這件事,我會和葉和平親自講!”
對于郝愛民突然轉變的態度,張杰一時手足無措。“是是是!郝局長的批評,我虛心接受!”
張杰手忙腳亂地找出空白的新生登記表交到了郝祺安的手上。郝愛民將遞來的溫水推到了一邊,從包里取出自己的保溫杯,似乎余怒未消:“你看,這個叫劉明明的,母親無業,父親是網約車司機。為了孩子,他們省吃儉用多少年,才攢出三萬塊錢來。三萬塊!定高了!”說著,還狠敲了幾下茶幾,以示問題嚴重。
張杰只好唯唯諾諾,心中暗想,價格是葉和平定的,跟我有什么關系?
……
“當當當”三聲敲門聲,招生辦門口不知何時站著一個身穿籃球服的男孩。這男孩高大、陽光、帥氣,雖然滿身汗水,卻都散發著莫名的魅力。
郝祺安調整了坐姿,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張杰抬起頭,將男孩叫了進來。
“你好,我叫重洋,我是來做新生登記的。”說著,男孩從背包里掏出皺皺巴巴的錄取通知書。張杰還忙著往電腦里輸入郝祺安的信息,沒工夫搭理他,只叫他等著。重洋坐在了旁邊的椅子上,用紙巾擦拭著身上的汗水。
過了一會兒,郝祺安的入學手續便辦好了。
“行,辛苦你了。祺安,跟老師再見。”
“那個……我們葉校長一會兒就到……”
“下周有個會,告訴他到時候會上見吧!”說完,父女二人便離開了。
“哎,你!”張杰招招手,“過來,辦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