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70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書系·總序
- 編選說明
- 輯一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研究
- 政治美學的“混生”與“延宕”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接受的發(fā)展
- 一、“從本土到海外”的譯介轉變
- 二、“從政治到藝術”“從單調滯后到多元同步”
- 微緩不絕的異樣“文火” ——中國當代文學在荷蘭
- 一、文火:中國文學荷蘭傳播歷史概觀
- 二、“代言人”王露露:用荷蘭文寫作的小說家
- 三、冷靜與自由的日常藝術:中文詩歌的荷蘭生態(tài)
- 四、“翻版”中的錯位期待:中文小說在荷蘭
- 五、結語
- 影響與焦慮:中國當代詩在美國的譯介狀況
- 一、英譯選集有多大的代表性?是否以質量取勝?
- 二、文選、專著、期刊的廣泛或深入,流傳的時間和范圍
- 三、個人詩集的英譯出版機會如何?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 四、離開政治因素,漢語當代詩能否引起外界注意?
- 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寫作 ——莫言的海外傳播與接受[1]
- 一、作品翻譯
- 二、莫言的海外研究
- 三、莫言海外傳播的原因分析
- 新世紀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譯介在韓國 ——以2001年至2009年為中心
- 一、20世紀中國當代文學在韓國的譯介情況
- 二、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在韓國的譯介情況
- 三、被介紹至韓國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
- 結語
- 翻譯先行、研究滯后——余華作品在越南
- 一、“快”與“熱”:作品翻譯與讀者反應
- 二、“慢”與“冷”:批評的“缺席”與反思
- 當代中國電影與文學的海外接受關系 ——以《紅高粱》《活著》為例[1]
- 一、走向世界的轟動與爭議——《紅高粱》
- 二、被壓抑的中國“表情”與“分量”——《活著》
- 輯二 當代海外漢學研究之研究
- 想象“文化中國”的方法 ——論王德威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 枳橘之間 ——顧彬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
- 一、顧彬的中國文學研究
- 二、《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書評
- 三、枳橘之間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
- 顧彬對中國當代詩歌的傳播
- 再中國化和再政治化 ——論柯雷對多多詩歌的解讀
- 上篇:柯雷對多多詩歌的解讀
- 下篇 對多多詩歌再中國化和再政治化的嘗試
- 細膩的雄心,獨特的兼容 ——評柯雷的中國當代詩歌研究[1]
- 一、語境與文本
- 二、語境、文本與元文本
- 三、新材料:民間刊物
- 結語
- 銜泥之燕:杜博妮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
- 輯三 當代海外漢學家訪談
- 重寫中國文學史 ——王德威訪談錄之一
- 中文語境里的“世界公民” ——王德威訪談錄之二
- 研究些又美麗又藝術的 ——洪安瑞教授訪談錄
- 更重要的是要容有“百家” ——戴邁河訪談
- 動蕩中的前行 ——關于中國當代先鋒詩歌訪談柯雷
- “太簡單、但剛好是最重要的幾點” ——萊頓大學柯雷教授訪談錄[1]
- 關于中國文學研究與中國當代文學 ——顧彬教授訪談錄之一
- 一、從懷疑開始的回應
- 二、關于海外漢學,以及漢學家的中國背景
- 三、師者之于學生
- 四、書評與中國學者
- 五、中國當代小說,否定與肯定
- 六、兩位導師之間的學生
- 關于中國文學研究與中國當代文學 ——顧彬教授訪談錄之二[1]
- 一
- 二
- 三
- “我希望得到從容” ——顧彬教授訪談
- 最好是有真理,有風格 ——對漢學家拉斐爾先生的一次訪談 更新時間:2020-05-14 17: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