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詞科與南宋文學
最新章節:
注釋
《詞科與南宋文學》首次以詞科為題,考察宋代詞科考試與南宋文學之間的關聯。全書分六章進行論述,主要內容包括:系統地梳理詞科的源流與設置,討論“詞學”的內涵及其在宋代發生的變化;通過南宋各階段掖垣文學的分析,論述南宋詞科入等人士的文學實踐及詞科與南宋駢文發展的內部關聯;從南宋中后期的“詞科體”“詞科習氣”等批評入手,探討這一時期文學批評的走向;通過對王應麟《詞學指南》的考察,分析這樣一部詞學寫作的集大成之作與南宋后期文章學觀念的關系;從文學的外部研究著眼,厘清了宋代詞學與理學的諸多問題,等等。本書力圖通過研究詞科制度與宋代文學之間各個層面的關聯,將南宋的文學形態與北宋的不同之處昭示出來,從全新的角度,描繪出南宋文學史暗潮涌動的真實圖景。
目錄(49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 序一
- 序二
- 緒論
- 一、研究現狀
- 二、詞學、詞人、詞臣等相關概念的梳理
- 三、“詞學”概念的延展與宋代“窮而后工”觀念的衍化
- 四、研究方法與構架
- 第一章 宋代詞科綜論(上)
- 第一節 宋代詞科的源流與設置
- 第二節 詞科考題與文體分類
- 第三節 詞科之文:道德功能與文體修辭
- 第四節 詞科與中興心態
- 第二章 宋代詞科綜論(下)
- 第一節 兩宋詞科的取士與入仕
- 第二節 詞科進卷與行卷
- 第三節 家族與衣缽——南宋詞科中的典型群體關系
- 第四節 詞科的衰落及其政治原因
- 第三章 詞科與南宋的制詔文——以南宋三個階段的王言書寫為中心
- 第一節 高宗至孝宗朝“三洪”的家族詞學與在朝文學實踐
- 第二節 孝宗朝周必大的詞學體式
- 第三節 理宗朝真德秀、洪咨夔的王言書寫
- 第四節 詞科與南宋制詔總論
- 第四章 詞科批評及南宋駢文的發展導向
- 第一節 “習氣”界說與南宋“詞科習氣”的形成
- 第二節 “詞科體”“詞科習氣”的形成——以呂祖謙、周必大、王應麟為例
- 第三節 其他詞科批評及永嘉學派
- 第四節 詞科體與西昆體
- 第五節 詞科與南宋駢文的演進
- 第五章 詞科以外的文學體式論略
- 第一節 平實與宏博的兩種散文路向——以記、序文為例
- 第二節 詞臣生活與宋調書寫——南宋詞科士人詩歌綜論
- 第三節 詞科與宋詞
- 第六章 《詞學指南》與南宋后期的文章學觀念
- 第一節 《玉海》與《詞學指南》的產生背景
- 第二節 追源溯流的文體分類與典贍詳核的文學觀
- 第三節 《詞學指南》與南宋的文章學觀念
- 第四節 余論:王應麟的通儒追求
- 第七章 詞科與南宋理學
- 第一節 理學家的詞學觀及部分理學家的詞科經歷
- 第二節 詞科士人的理學觀
- 第三節 詞學與理學:雜糅或分裂的理念
- 結語
- 附錄 兩宋詞科人士小傳
- 參考文獻
- 后記
- 注釋 更新時間:2019-12-27 16:53:42
推薦閱讀
- 臺灣問題與中華復興
- 富強(英文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等觀研究
- 政府執行力
- 天理教事件與清中葉政治、學術與社會
- 電子政務與公共服務
- 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修訂本)
- 北宋西北城鎮布局、治理與邊疆社會穩定研究
- 談談民主、國家、階級和專政(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
- 中國電影記憶與國家形象建構
- 代表制與國家治理
- 當代中國發展理論與實踐
- 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實錄(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建言者說(二):2013~2015政協提案小集
- 城鄉社區自治實務
- 城鄉結合部的社會樣態與空間實踐:基于C市東村的調查研究
- 新階段、新形勢下黨的統一戰線理論與高校統戰工作實踐研究
-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研究(第一輯)
- 出版轉型中的實踐與思考
- 歌謠風議與漢唐社會(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清末新政時期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治理與統合研究:以新疆、西藏、蒙古地區為中心的考察
- 中國政黨學說文獻匯編(第四卷)
- 中國國情報告(第三輯):精準扶貧·社會治理·文化傳承
- 新興宗教的傳播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研究
- 新編黨員培訓教材:2018年版
- 中國的未來(英文版)
- 更新中國:國家與新全球史
- 南亞頑疾:克什米爾沖突之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