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東偏紀要
又名《伯利探路記》。邊疆地理著作。清曹廷杰(1850—1916)撰。不分卷。廷杰有《東三省輿地圖說》已著錄。此書系光緒十一年(1885),作者奉召密訪東西伯利亞原屬清朝的領土,包括自海蘭泡至黑龍江入海處,烏蘇里江流域,綏芬河下游的廣袤地區。五月九日至十一月六日,歷時一百二十九天,行程一萬六千余里,收集到一百一十八條重要資料,十二月成書,五萬七千余字。前有作者《上希元稟文》,后附軍機處、吉林將軍奏折三件。均系清末中俄關系重要文獻。正文所記一是軍事地理,以俄軍分布、武器、彈藥、糧食儲存、兵工廠、醫院為主。二是經濟地理,包括氣候、水土、森林、農作物、工礦產品、水陸交通、電訊、城鎮港灣、商業貿易等。三是民族地理,詳載赫哲、尼夫赫、烏第改、鄂倫春、漢、朝鮮、俄羅斯等民族居住地域、人體特征、經濟、文化、風俗、人口戶籍數目等。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該地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專著。不僅考察永寧寺碑,并有首次拓制碑文之舉,十分重要。宋將牛皋、王貴和一些漢族名人后裔定居東西伯利亞的記載,首見此書。其學術價值和政治價值,深為國內外史學、地理學、民族學專家所推崇。有《皇朝藩屬輿地叢書》本,《遼海叢書》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遼海叢書》后)可供參考。又收入叢佩遠等新編《曹廷杰集》1985年中華書局鉛印本)。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