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鐸
文言小說集。清沈起鳳(1741—1805前后)撰,參見附錄小傳。全書十二卷一百二十二篇,約在乾隆四十五至五十五年(1780—1790)這十年間陸續(xù)寫成。乾隆五十五年由其門生胡文水出資付刻。又有《續(xù)諧鐸》,今殘存不到十篇。作者痛感社會的黑暗,人世的險惡,在《諧鐸》中鋒芒畢露的是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警策性,如《棺中鬼手》篇,對貪官污吏進行了嘲諷;《桃夭村》篇,揭露了當時社會賄賂公行、是非顛倒的現(xiàn)象;《村姬毒舌》篇,譏弄了新科狀元以財勢誘人的丑態(tài)。每篇故事,非神即鬼,非精即怪,作者借題發(fā)揮,對于社會病態(tài)的解剖,人情世態(tài)的揭露,寓莊于諧,言簡意深,頗具功力。再加上故事短小精焊,文字簡練生動,大量運用夸張、對比、不協(xié)調、故意出錯、輕重倒置、諧音等俳諧手法,寫出了一篇篇以諧入鐸、寓莊于諧的作品,使本書在當時社會就得以廣泛流傳。《青燈軒快譚》評說:“《諧譯》一書,《聊齋》以外,罕有匹者。”
·9.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