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圖畫見聞志
免費

中國繪畫通史著作。北宋郭若虛著。郭若虛,太原人,生卒年不詳,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孫。熙寧三年(1070)任供備庫使,曾以賀正旦副使之職出使遼國。本書系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之續,共六卷。第一卷《敘話》,包括十六篇論述,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繪畫思想與藝術見解。主要論述了繪畫的規鑒作用,表現不同人物神貌和物象特征的方法,認為氣韻為軒冕才賢所有,并批評了用筆“版”(板)、“刻”、“結”的三種弊病;闡述了五代至宋初諸名家畫風的異同,如李成、關仝、范寬北方三家山水和黃荃、徐熙兩家花鳥畫派的淵源和特點;兼從畫科盛衰論古今優劣,鮮明地指出“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則古不及近”。文中還記述了宋初皇室搜訪名跡的活動。第二卷至第四卷為《紀藝》,記載了唐會昌元年(841)至北宋熙寧七年(1074)間二百八十四位畫家的生平、師承、擅長、藝術思想和繪畫成就等。北宋畫家按地位先分出帝王、王公士大夫兩類,地位一般的畫家則歸類到山水、花鳥、雜畫中分述,皆不分品。第五卷《故事拾遺》和第六卷《近事》,專錄畫壇遺聞軼事,前者采自前人著作中有關唐至五代間畫家的故事傳說,后者為作者對當時畫壇耳聞目睹之事件的記錄,本書較多利用了前人著作成果,繼承和發展了《歷代名畫記》記傳體與史論相結合的傳統,保存了大量繪畫史料,在中國繪畫史學發展中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郭若虛 ·國學 ·4.2萬字

最新章節 第7章 2015-12-27 00:28:44
太清中黃真經
免費

道家氣功著作。亦稱《中黃經》,又名《胎藏論》、《胎藏中黃經》。原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二卷。《文獻通考·經籍考》著錄《中黃經》二卷,《通志·道家》作九仙君撰《中黃經》一卷。《云笈七簽》卷十三全文收載,與本書文字大同小異,惟《釋題》本書無注而《七簽》本則有注。《七簽》本注稱九仙、中黃皆為九天之真,且自稱為“余”,《道藏提要》據此認為“本書撰注,殆為一人。”書凡十八章,經文均為七言韻語,每后一章之首皆與前一章之尾密切呼應。卷首《釋題》首先引用圣人的話,提出養生之要在于“先除欲以養精,后禁食以存命”,“食胎氣,飲靈元,不死之道,返童還年”,以下各章即圍繞這一學說展開論述。書中說,人們心起萬端,逐境而動,這是由于身中有三蟲(亦名三尸)作祟。上蟲居腦宮,使人好味嗜欲;中蟲居心宮,使人貪財貨,好喜怒,濁亂真氣;下蟲居腹胃,使人愛衣裳,耽酒色。學道之人當以內行扶持,常令靜居,辟欲胎息,內絕所思,外絕所欲,心似太虛,安鎮本根,自能元氣充足,三尸驅除,契通圣智,達于真道。書中注文博引群籍,對于經文所言服氣胎息的功能、功法、宜忌,尤多補充和闡發。《釋題》自謂此書“義精于成道,言盡于養生”,“食氣之理備載,歸天之道悉成”,足見作者對此書的價值充滿自信。載《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冊。明·高濂曾將此經及注加以刪節,改編成《太清中黃胎臟論略》,載于《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對于常握本書大要,不無提綱挈領之用。

中黃真人 ·國學 ·1萬字

最新章節 第4章 2015-12-27 00:26:22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年辖:市辖区| 抚州市| 英德市| 金寨县| 大新县| 涟源市| 财经| 页游| 和平区| 佳木斯市| 登封市| 长兴县| 汤原县| 深州市| 临桂县| 昌邑市| 丽水市| 新乡县| 禹州市| 玉溪市| 香港| 颍上县| 波密县| 邻水| 社旗县| 永城市| 沈丘县| 文成县| 阿拉善左旗| 莱州市| 施秉县| 云南省| 湖口县| 漳平市| 秦皇岛市| 盐边县| 大宁县| 志丹县| 南乐县|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