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中黃真經
道家氣功著作。亦稱《中黃經》,又名《胎藏論》、《胎藏中黃經》。原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二卷。《文獻通考·經籍考》著錄《中黃經》二卷,《通志·道家》作九仙君撰《中黃經》一卷。《云笈七簽》卷十三全文收載,與本書文字大同小異,惟《釋題》本書無注而《七簽》本則有注。《七簽》本注稱九仙、中黃皆為九天之真,且自稱為“余”,《道藏提要》據此認為“本書撰注,殆為一人。”書凡十八章,經文均為七言韻語,每后一章之首皆與前一章之尾密切呼應。卷首《釋題》首先引用圣人的話,提出養生之要在于“先除欲以養精,后禁食以存命”,“食胎氣,飲靈元,不死之道,返童還年”,以下各章即圍繞這一學說展開論述。書中說,人們心起萬端,逐境而動,這是由于身中有三蟲(亦名三尸)作祟。上蟲居腦宮,使人好味嗜欲;中蟲居心宮,使人貪財貨,好喜怒,濁亂真氣;下蟲居腹胃,使人愛衣裳,耽酒色。學道之人當以內行扶持,常令靜居,辟欲胎息,內絕所思,外絕所欲,心似太虛,安鎮本根,自能元氣充足,三尸驅除,契通圣智,達于真道。書中注文博引群籍,對于經文所言服氣胎息的功能、功法、宜忌,尤多補充和闡發。《釋題》自謂此書“義精于成道,言盡于養生”,“食氣之理備載,歸天之道悉成”,足見作者對此書的價值充滿自信。載《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冊。明·高濂曾將此經及注加以刪節,改編成《太清中黃胎臟論略》,載于《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對于常握本書大要,不無提綱挈領之用。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