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見聞志
中國繪畫通史著作。北宋郭若虛著。郭若虛,太原人,生卒年不詳,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孫。熙寧三年(1070)任供備庫使,曾以賀正旦副使之職出使遼國。本書系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之續,共六卷。第一卷《敘話》,包括十六篇論述,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繪畫思想與藝術見解。主要論述了繪畫的規鑒作用,表現不同人物神貌和物象特征的方法,認為氣韻為軒冕才賢所有,并批評了用筆“版”(板)、“刻”、“結”的三種弊病;闡述了五代至宋初諸名家畫風的異同,如李成、關仝、范寬北方三家山水和黃荃、徐熙兩家花鳥畫派的淵源和特點;兼從畫科盛衰論古今優劣,鮮明地指出“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則古不及近”。文中還記述了宋初皇室搜訪名跡的活動。第二卷至第四卷為《紀藝》,記載了唐會昌元年(841)至北宋熙寧七年(1074)間二百八十四位畫家的生平、師承、擅長、藝術思想和繪畫成就等。北宋畫家按地位先分出帝王、王公士大夫兩類,地位一般的畫家則歸類到山水、花鳥、雜畫中分述,皆不分品。第五卷《故事拾遺》和第六卷《近事》,專錄畫壇遺聞軼事,前者采自前人著作中有關唐至五代間畫家的故事傳說,后者為作者對當時畫壇耳聞目睹之事件的記錄,本書較多利用了前人著作成果,繼承和發展了《歷代名畫記》記傳體與史論相結合的傳統,保存了大量繪畫史料,在中國繪畫史學發展中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