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律
曲學著作。明魏良輔著。最早見于明萬歷四十四年刻本《吳歈萃雅》卷首,首行題《吳歈萃雅曲律》,次行題《魏良輔曲律十八條》。主要內容是就唱法提出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絕”(字正、腔純、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難”(即閉口難、過腔難等)。另外還論及學唱、演唱和聽唱諸方而。是當時對戲曲歌唱規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較全而的研究與總結。現存《魏良輔曲律》版本很多,而且名稱不一。除《吳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外,尚有明天啟三年刻本《詞林逸響》卷首附刻題作《昆腔原始》(共十七條);崇禎十年刻本《吳騷合編》卷首附刻題作《魏良輔曲律》(共十七條);崇禎十二年刻本《度曲須知》卷下引錄題作《曲律前言》(共十四條,其中四條非《曲律》之文)。六十年代初發現的毗陵吳昆麓校正、文徵明寫本《婁江尚泉魏良輔南詞引正》,凡二十條,比他本內容略多。《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本題作《曲律》,以《吳歈萃雅》卷首附刻本為底本并校以《詞林逸響》和《吳騷合編》的卷首附刻本。
·5.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