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詩
免費

詩論著作。清葉燮著。四卷。旨在推究詩之本源,探討詩歌創作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分內、外二篇,內篇“標宗旨”,外篇“肆博辨”,體系嚴整。論詩首倡源流正變、沿革因創之說,認為詩歌的發展是由源及流,由本及末的生生不息的過程,反對執源而遺流或得流而棄源的片面行為,把沿革因創的辯證統一,看作是詩歌發展的自身規律。同時還認為時有正變,而“詩變而仍不失其正”,詩歌發展的大勢是“踵事增華”,“因時遞變”。從理論上根本否定了復古擬古的風尚。其次,就創作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提出了理、事、情和才、膽、識、力之說。理、事、情概括了作為詩歌表現對象的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而才、膽、識、力則綜合了作為創作主體的詩人的才能、膽量、見識和筆力,四者之中,尤以“識”為主。所論高屋建瓴,自具系統,識見遠遠突過前人。此外,還把詩人之“胸襟”視為“詩之基”;又認為詩無定法,以克肖自然為法,以及對藝術思維中的虛實相成、有無互立、“遇之于默會意象之表”的認識等,都是深中肯綮之論,部分地揭示了創作的本質規律,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也是繼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之后,最具系統性的詩歌理論著作。但因其未能擺脫儒家傳統觀念的束縛,因而也就無法把其初露端倪的藝術辯證法貫徹到底。在探討文學發展的規律時,也往往忽視社會生活諸因素的影響,此為歷史局限性所在。有《己畦集》本、《清詩話》本和人民文學出版社霍松林校注本(1979年版)。

葉燮 ·國學 ·3.4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敘(據己畦集) 2015-12-27 06:50:33
西昆酬唱集
免費

詩歌總集。北宋楊億編。2卷。該集為館閣諸臣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參加編纂《冊府元龜》時唱和之作結集。“西昆”之名取自道家傳說,蓋昆侖山之西有玉山,乃西王母居處,其上為藏書之所,“先王之所謂冊府”,故以之切合秘閣及所修之書。參與唱和者17人:楊億、劉筠、錢惟演、李宗諤、陳越、李維、劉騭、丁謂、刁衎、任隨、張詠、錢惟濟、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劉秉,個別人雖未參與秘閣編纂,但因唱和關系其作品也被收入。楊、劉、錢三人為唱和主力,其詩作占總數的五分之四以上。集分上下兩卷,共收250首,均為律詩。詩的主題側重于文學侍臣的宮中生活,不外游賞宴從、流連光景,其中以詠物、詠史之作居多,也有若干托物寓志、借古諷今、頗具諷喻意義的作品,如諷刺真宗神道設教、迷信仙道即是。在詩歌藝術上,西昆派詩人意在扭轉宋初以來詩風的淺陋平庸,其詩學遺產也為此后宋型詩的確立提供了有益經驗,故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后歐、梅既出,詩格一變,億等之派遂微。然其組織工致,鍛煉新警之處,終不可磨滅。”此書宋元刻本已不見于世。《四部叢刊初編》本據明嘉靖玩珠堂刊本影印,舛訛較多。清初毛奇齡得舊本于江寧,徐乾學為之刊刻,因刻版不精,故印行較少。康熙四十七年(1708)長洲(今蘇州)朱俊升重加鐫刻,《四庫全書》即據以著錄。

楊億 ·國學 ·11.8萬字

最新章節 第26章 寄靈仙觀舒職方學士(11) 2015-12-27 06:50:21
西湖佳話
免費

清代話本小說集。全稱《西湖佳話古今遺跡》。16卷。無名氏撰;題“古吳墨浪子搜輯”。有康熙十二年(1673)金陵王衙精刊本,卷首有西湖全圖1幅,西湖佳景10幅,用五色套板印,極精美。又有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卷首有乾隆十五年東谷老人序。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了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新一版。全書均以西湖名勝為背景,敘述了16個人物的故事。各自成篇。合為16篇。書中記述的16個人物可分為5個類型:一類是抗敵保國的英雄于謙、岳飛,他們一個生于西湖,一個葬于西湖,英勇反抗民族壓迫,終因誣陷被殺。一類是文學故事人物蘇小小、文世高、馮小青、白娘子、他們生于西湖,長于西湖,為了愛情進行了執意的追求,有的悲慘的結束了生命。一類是隱居的林逋、駱賓王,他們全都隱于西湖,不趨炎附勢,有著極高的文學才華。一類是道教和佛教中的人物:葛洪、濟顛、遠公、圓澤、蓮池,他們全都活動于西湖。一類是白居易、蘇軾、錢镠,他們全都在杭州主過政,為西湖的建設建立了功績,西湖也留下了他們的不朽佳作。這部小說集的作者不肯蹈襲前人,全書大都根據民間傳說進行創作,情節完整,故事性較強,告誡說教的意味相對較少,筆調干凈、樸素,時時流露出對美麗湖山的熱愛。此書流傳頗廣,日本在文化元年(1804)曾有刻本《通俗西湖佳話》問世。

墨浪子 ·國學 ·14.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8章 放生善跡 2015-12-27 06:50:07
袁中郎全集
免費

《袁中郎全集》,24卷,明袁宏道詩文集。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亦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石頭道人。明代文學家。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宏道少年即能文,結文社于公安城南,自為社長。21歲舉于鄉,25歲成進士,先后兩次出仕,曾官吳縣知縣、順天府學教授、國子助教、禮部主事,乞假歸;復職后,又調任吏部主事,升員外郎,終以郎中歸里,只活了43歲。與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世稱“公安三袁”,三袁中以其成就最大。中郎為“公安派”創始人,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詩文頗不滿前后七子擬古之風,強調“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內容多寫閑情逸致,風格真率自然。間亦有批判現實之作。《四庫全書總目》云:“其詩文變板重為輕巧,變粉飾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又復靡然而從之。”有明崇禎二年(1629)武林佩蘭居刻本。今人錢伯城著有《袁宏道集箋校》,詩文均按年按集重編,頗多考訂,又附錄輯佚、傳記、題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為《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另,今人任訪秋著有《袁中郎研究》,分上下二編。上編為論述,下編為年譜。年譜中已將詩文一一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

袁宏道 ·國學 ·24.4萬字

最新章節 第65章 2015-12-27 06:49:54
金匱翼
免費

八卷。清尤怡撰。尤氏為補充《金匱心典》之不足,參照諸家之說,結合個人心得撰成此書。全書十八萬四千字。卷一為中風、濕癥、瘟疫;卷二為痰飲、飲食、血癥;卷三為噎膈、虛勞、發熱、惡寒、瘧疾;卷四為尸癥、癲狂、黃疸、消渴、水氣、脹滿積聚;卷五為頭項、背臂、眩暈、耳、鼻、口、舌、齒、咽;卷六為心痛、胃脘痛、腹痛、胺脅痛、四肢痛、腫顫振、腳氣、痺癥;卷七咳、喘、嘔吐、泄、痢;卷八為夢遺、癃閉、淋癥、痧證等,共列四十八門。書中自輯雜病證治,各門有總論,然后分述各種證候和治法,辨表里虛實,補瀉溫涼之用,后附按語。于繁重諸證,詳分治法,列為子目。如中風門有卒中八法;痰飲門分攻逐、消導、和、補、溫、清、潤七法;失血門分風熱、郁熱、蓄熱、氣逆、勞傷、陽虛、傷胃八法;噎膈門分痰膈、血膈、氣膈、蟲膈四法;虛勞門分營衛不足、肺勞、心勞、腎勞、肝勞、風勞、熱勞、干血勞、傳戶勞九法;發熱門分勞倦、火郁、血虛、陽浮、痰積、瘀血、骨蒸、食積、酒毒八法等。對內科雜病的分類較細,論述簡明,選方切于實用。所載諸方,自《金匱》以外;兼采古今名醫之方,精選慎取,分錄條下,使讀者隨證求方,不致盲目施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此書說:評其證候析其治法,表里虛實之辨,溫涼補瀉之用,開卷了然,如指掌焉,足補《金匱要略》之所未備,實能羽翼《金匱》。尤氏不存門戶之見,間采宋、金以后諸家之說,繁簡適中,不蕪不漏。可供臨床參考。有嘉慶十八年(1813)吳門徐氏心太平軒藏版趙亮彩刻本,《中國醫學大成》本,1957年上海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尤怡 ·國學 ·12.6萬字

最新章節 第13章 2015-12-27 06:49:0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遂宁市| 手游| 丘北县| 徐汇区| 丰顺县| 南宫市| 古丈县| 板桥市| 普兰店市| 桐柏县| 百色市| 绥阳县| 志丹县| 公主岭市| 古丈县| 临邑县| 嘉禾县| 保康县| 章丘市| 钦州市| 偃师市| 侯马市| 承德市| 和硕县| 南充市| 长宁县| 聂拉木县| 确山县| 巴彦淖尔市| 淄博市| 南安市| 饶河县| 惠来县| 根河市| 合江县| 九台市| 灌阳县| 黔东| 大埔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