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玄德纂疏
二十卷。唐末強思齊(生卒年不詳)撰。強思齊,字默越,濛陽(今屬四川彭縣)人。他自幼即探討玄關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賜號玄德大師。所撰《玄德纂疏》約成書于前蜀乾德二年(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該書將上卷(《道經》)三十七章分而為三:第一、一章,標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廣明道法;第三、一章,總結指歸。將下卷(《德經》)四十四章分而為三:第一、一章,正開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廣明德義;第三、一章總結前旨。此書開篇解釋“道德”的含義,認為“道是虛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卷一)。進而闡述二者的關系:“境能發智,智能克境,境智相會,故稱道德。”(卷一)。該著引用舊注較多,除各章解題、段落分析、標明旨意等是作者之意外,其余幾乎不參己見。其中以唐明皇所注《道德經》為主,又集各家所長而成。后世學者對其品評不一,但一般認為此書所引注疏太多,良莠并存,有繁冗之累,且集各家之說強合于一,使其體例生澀雜蕪。然其流傳廣泛,影響頗深,仍有許多可取之處,是后世學者研究《老子》的重要參考古籍。現存明《道藏》本。
·1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