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史
中國史學史專著。金毓黻撰。194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7年重印。金毓黻(1887—1962),原名毓璽,字謹庵,又字靜庵,室號靜晤。主要著作還有《遼東文獻經略》6卷、《東北通史》上編、《宋遼金史》、《中國史》1冊,合編《太平天國史料》、主編《五千年來中朝友好關系》等。本書敘述中國史學,原起自上古,迄于近代,共分10章。后來以近代史學內容復雜,必須更端另述,將最后一章刪去,迄于清代而止。第1章古代史官概述;第2章古代史家與史籍;第3章司馬遷與班固之史學;第4章魏晉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第5章漢以后之史官制度;第6章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第7章唐宋以來之私修諸史;第8章劉知幾與章學誠之史學;第9章清代史學家之成就。導言稱:“本編所述,首以史官,繼以史家,史籍,于官修、私修之史,分章闡述,以明私家成就殊勝于史官。”認為:回溯清代以往史學成就,綜以兩端,一曰撰史,始以編史,繼以紀傳,“隋志以下,以紀傳為正史,而編年體降居次位,即以史學進步之征”。二曰論史,“劉氏史通創作于前,章氏通義嗣響于后”,“是則于史學向前發展之中更獲新績”。所以,“本篇榷論史學,止取馬、班、劉、章四氏,以樹二者典型”。作者認為:撰史途經于魏晉南北朝啟其機緘,于唐宋以后拓其境界,總的方向是分門別類由簡趨繁。全書將中國史學史分為3期:古代;漢魏南北朝迄唐初;唐宋至清。論述簡要,資料豐富,自成一家之言。為中國現代學術界價值較高、影響較大的史學史著作之一。
·24.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