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旨在通過對財產法體系偏差的梳理和校正來求得對財產法體系的正確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財產法體系的內在邏輯,明確財產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時代功能,更重要的是從解釋財產法體系的角度為《民法典》的適用作出理論貢獻。《財產法體系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財產法邏輯》為深刻理解貫穿《民法典》的財產法體系的邏輯,為《民法典》財產法體系的解釋、適用提供了合理的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李國強 ·理論法學 ·25.3萬字
本書為《中德私法研究》第20卷,本卷主題為:情勢變更。《民法典》第533條將情事變更原則納入法典,且與《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相比,在規范內容上也發生了變化:首先,明確了情勢變更所涉及合同的“基礎條件”。其次,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不再是法定的互斥事由。再次,增設了受不利影響的一方當事人之重新協商權。后,明確了裁量機構系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同時,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引發的民商事爭議也多與情勢變更原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德私法研究(20):情勢變更》即以情勢變更為主題,安排主題報告、專題論文、專題譯文與案例分析,從制度史、比較法、法官法等維度呈現情勢變更制度的各個面向。
王洪亮等主編 ·理論法學 ·33.7萬字
在司法實踐中,沒有國家會對輕微危害行為一律給予刑罰制裁。不處罰輕微危害行為,意味著需要確定犯罪成立的量度,是為犯罪定量。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為犯罪定量確定了法律依據,具有出罪與入罪雙重功能。作為但書理論根據的社會危害性理論,是主觀判斷與客觀判斷、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有機統一。在構建犯罪構成論體系時,應當包含體現犯罪量度的要件。但書規定對界定排除犯罪性行為是否過當,對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的處罰范圍以及既遂犯的處罰類型,以及對共同犯罪中的共謀共犯、幫助犯與教唆犯的處罰范疇等,均具有直接影響。以但書為依據,在具體犯罪的定量上應堅持立法定量與司法自由裁量并行原則。適應但書定量需要,應對我國刑法中的罪刑體系加以改革及完善。
彭文華 ·理論法學 ·34.1萬字
企業合規,是晚近30年來的全球化法律現象,既是的理論前沿問題,也是的企業治理與法律服務實踐的熱門話題。本選題著重對全球主要國家、國際組織的合規制度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與評價分析,為準確把握企業合規國際趨勢與發展方向,為我國合規制度建立提供經驗參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避免合規風險、提升競爭力提供路徑與策略指引。本選題的出版,可在不同層面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并滿足企業風險治理與開拓風控法律服務兩方面的緊迫現實需求。
張遠煌等編著 ·理論法學 ·48.8萬字
本套書第39期圍繞“律法與政治哲學”的論題展開。收錄主題性譯文六篇,分別探討希伯來圣經中的政治哲學及律法觀念,以不同角度解析《創世記》、《出埃及記》、《士師記》、《以斯帖記》等篇章。史應勇教授的論文以文獻學的方式比較了鄭玄與王肅的《論語》注疏。劉振博士的論文《自然與基督教的權威性》解讀黑格爾的論文《基督教的權威性》,探討哲學與宗教的關系。“舊文新刊”部分收入中西交通史名宿方豪先生的《拉丁文傳入中國考》。
彭磊 ·理論法學 ·17.2萬字
本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研究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法律問題。作者從介紹隱性債務的含義及引起的風險入手,通過剖析產生隱性債務風險的根本原因,總結我國地方政府在隱性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探討穿透式監管理論和系統性防化思維,提出關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防范化解的完善建議。
劉冰 ·理論法學 ·9.7萬字
本書以“經濟發展與法治保障”為研討主題,探索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問題。經濟與社會協調、健康、有序、和諧發展,發揮規劃法、稅法、金融法、企業法等的功能,共同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要關注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及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趙秉志主編 ·理論法學 ·45.8萬字
《法治思維:理論·案例·課件》由四篇構成,第1篇理論,從理論的視角論述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基本內容,特別從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探討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作用。第2篇案例,收集了13個有關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方面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以有效的法院判決書為基礎。第3篇課件,系由課題組成員開發的課程PPT,反映了課件的原樣。第4篇論文,收集了課題組成員圍繞本課題所撰寫并發表的有關論文。
胡建淼 ·理論法學 ·32.2萬字
人大法學院“教授沙龍”自2005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雖然每一期沙龍都是利用午餐的時間,最多不過兩個小時,但這其中的收獲卻是無法單純用時間多少來計算的。“沙龍”(Salon)作為一種社交方式,在西方經歷了由民間到官方再回歸民間的復雜過程,但沙龍的形式卻是簡約的,參加者是自愿的,發表是自由的。也許正是這種形式簡單、自由而又有主題的聚會形式太適合以“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為主旨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沙龍”便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和文化的差異,成為一種學界常用、學者心儀的學術交流方式。法學院的教授沙龍當然更是如此。十年來六十次午間的交流時光,給法學院及愿意造訪沙龍的每一位學者提供了高質量的學術觀點發表平臺。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沙龍十年的精選,文中所發表的演講稿大部分經過作者修訂,少部分是演講過程的實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沙龍編寫組 ·理論法學 ·40.5萬字
“法律一本通”系列叢書自2005年出版以來,以其科學的體系、實用的內容,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2018年我們對其進行了五次改版,豐富了其內容,增強了其實用性,再次博得了廣大讀者的贊譽。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理論法學 ·34.7萬字
本書以法學正義理論為基石,構建自然資源有償使用與生態補償的理論架構,嘗試以“矯正正義”為視角分析該制度的運行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結合我國的國情,試圖最大化地實現“生態紅利”的平等分配,消除“生態貧困”現象,為我國未來生態補償立法、行政執法、司法的路徑選擇提供學理支持,并為填補立法之空白、減少行政之阻力、維護司法之權威提供新思維。本書內容涵蓋林業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的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采用比較法和實證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問題為導向,緊接地氣,在深刻剖析和嚴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該領域相關制度的政策法律建議。
曹明德等 ·理論法學 ·28.1萬字
本書收錄了三十年來中國諸多法律學者訪問哈佛法學院、特別是與哈佛大學東亞法研究中心安守廉教授交往的見聞感受與學術成果,是中美法學交流與中國法學發展的一份重要剪影。安守廉教授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在促進中國法學界了解美國法律教育和美國法律制度的特點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書上卷包括王利明、王振民、李曙光、張保生、張騏、於興中、郭銳、韓大元等學者對安教授和哈佛大學訪學經歷的回憶,其間我們可見中美法學互動的珍貴史料和大洋兩岸學人的真摯交往。下卷為學術論文,王軼、王振民、劉仁文、何海波、汪慶華、趙小硯、郭靂、郭銳、聶鑫、程雷、繆因知、熊丙萬等賢達縱論法理、司法、法學教育及人工智能等前沿課題。這些智慧成果均為作者的精心之作,亦非隨機排出,其主題、構思、取材多源于他們在龐德樓的初撰,在蘭戴爾圖書館的覃思。一管窺豹,可見哈佛大學訪學經歷對學林賢達們的助益。
郭銳 繆因知 ·理論法學 ·18.6萬字
河北要優化營商環境,集聚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不可或缺。為此,《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不斷創新完善人才培養使用、選拔評價、激勵保障機制,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網絡,落實高端創業創新人才引進的具體措施,為人才在醫療、社會保險、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保障。本書對其條文適用要點作了解讀,結合法治營商的新時代需求和工作重點作了實務解讀,并收錄了歷次審議報告,資料豐富,具有較強的參考適用性。
周英 孟慶瑜 ·理論法學 ·18.4萬字
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關于專門介紹中國娛樂法的英文書籍非常稀少,本書正是基于填補這個空白的觀察力,作者充分利用其法律專業、實務第一線實踐經驗及英文語言的交叉復合優勢,以英文寫就,對中國娛樂產業、相關規則及實務操作進行詳細介紹,旨從法律實務的角度為有關產業的外國主體提供完整的、務實的指引,使其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娛樂產業及市場規則;同時,也幫助與外國主體合作意愿的眾多中國企業能夠更好的推進、落地合作。為泛文化娛樂領域的中外企業構建更為暢通的語境,進一步促進中外企業的合作與交流。
張釋文 Shiwen Zhang ·理論法學 ·6.9萬字
政府經濟職能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中心問題,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關鍵在于政府經濟職能的法治化進程。政府經濟職能的法治化,其實質就是在政府經濟職能履行的過程中,通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化的過程和手段,充分實現政府經濟職能的經濟社會效能,持續提高把法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績效的能力。《政府經濟職能的法治化研究》首先以我國政府經濟職能的法治化為研究對象;其次以比較借鑒的視角,研究了西方國家政府經濟職能轉變的時代背景、演進邏輯以及目標路徑,分析了西方國家政府經濟職能法治化的有益經驗及其啟示意義;后探究了我國完善政府經濟職能的必要性,根據我國完善政府經濟職能的制度環境,從立法上提出制度環境的健全和完善建議。
劉厚金 ·理論法學 ·23.1萬字
本書包含1個總報告、6個領域(即體育立法、體育行政、體育組織、體育賽事、體育糾紛解決、體育法學研究)的分報告以及附錄。其中總報告主要從宏觀層面介紹中國體育法治2022年的發展概況,具體包括立法概況、法治實施概況、法治監督概況以及法治保障概況。
馬宏俊主編 ·理論法學 ·22萬字
財稅憲制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在財稅法律體系中,以稅收法治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制度、以預算法治為主體的財政支出制度、以財政監督為主體的財政控權制度構成了財政法治核心的基本框架。在這之中,以財政監督為中心的財政控權制度是廉能政府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法治新時代的公共財政監督》積極提煉和倡導財政控權理論,結合實踐進行交叉研究,以國際比較、中國語境和法治路徑建構作為邏輯主線,探討公共財政監督的法律理念、基本規則和中國公共財政監督法治化路徑。
劉劍文 ·理論法學 ·24.6萬字
本書主題是“正當防衛”,設有“主題探討”“刑罰理論”“實證研究”“理論前沿”“信息數據犯罪”“實務熱點”“刑事程序”七個欄目。涵蓋內容既有正當防衛等刑法總論的重點內容,也包括信息數據犯罪等刑法分論的熱點問題,還涉及刑罰理論、罪刑法定、犯罪化、犯罪論體系與共同犯罪等刑法問題。
江溯 ·理論法學 ·59萬字
本書為《民法典判解研究與適用叢書》的繼承編分冊,以《民法典》繼承編為主線,結合民法典繼承編司法解釋,以司法實踐和現實生活中的44個典型案例為依托(包含《民法典》施行后的新案例),首先總結提煉相關問題,其次圍繞問題進行理論闡述,厘清法律關系、解決疑難問題,最后結合各方理論對案例進行評析,為審判實踐和現實生活服務。《民法典判解研究與適用叢書》以民法典為主線,以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等單個編章為載體,分為8個分冊。叢書采用判解研究方法,博百家理論之精華,集司法實踐之經驗,以案釋法,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抽象的民法理論。
何志 ·理論法學 ·20萬字
當今社會對行政約談、行政評估、行政備案、行政登記、行政統計這五類新興的中性行政行為的運用日漸頻繁,但行政法理學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在此背景下,《中性行政行為研究》綜合運用“面向行政的行政法”和“面向司法的行政法”的研究進路,通過對規范文本、具體個案和實踐運行的資料整理,深入剖析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行政法理論對其法律屬性進行了深度闡釋,并就其法治化的進路和重點進行了前瞻性研究,以推動我國行政法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章志遠主編 ·理論法學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