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言二拍》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98.8萬字
《初刻拍案驚奇》是由明末凌濛初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是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成的短篇小說集,和后來的《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初刻拍案驚奇》完稿于明天啟七年,次年(崇禎元年)由尚友堂書坊刊行,共四十卷,為四十篇獨立故事。但原本已失,今所見最早且最為完整的版本是藏于日本內閣文庫的尚友堂刻本,全書三十九卷,缺第二十三卷。今本第二十三卷和《二刻拍案驚奇》相同。《初刻拍案驚奇》,明末擬話本小說集,凌濛初編著。它同作者稍后刊行的《二刻拍案驚奇》一起,合稱“二拍”,是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的寶庫之一。通常亦與馮夢龍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并稱,稱為“三言二拍”。《初刻拍案驚奇》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奇書,共有短篇小說40篇,它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商人由厄運而致富,讀書人由貧寒而成名;清官們斷案如神,貪吏們枉法如虎;惡棍們奸淫攬訟,騙子們爾虞我詐;青年們怎樣追求忠貞不貳的愛情,而封建禮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劇。語言通俗簡練;情節(jié)曲折起伏,撲朔迷離,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內心刻劃細致入微,藝術形象栩栩如生,歷來評價甚高。
(明)凌濛初 ·集部 ·39.4萬字
《庚巳編》,明朝陸粲撰,馬鏞校點。此書內容多為明初奇聞逸事,包括明初各種社會新聞、祥瑞災變、刑獄案件、各地風俗等。書中記載了大量的神狐鬼怪傳說,反映了作者及當時人們渴求懲惡揚善、伸張社會正義的愿望。此書文字清約雅健,部分條目如“洞簫記”等,文筆婉轉生動。本書以《記錄匯編》本為底本,以《說庫》本為參校本。《今言匯編》,明朝鄭曉撰,楊曉波校點。此書內容所涉范圍極廣,皇室、宦官、名臣、邊事、漕運以及歷朝典故等,無所不包,可補正史之闕,訂正史之誤,是我們研究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政治、經濟、軍事等的重要材料。本書以《鹽邑志林》叢書本為底本,參校了嘉靖本、《紀錄匯編》叢書本和鄭心材刻本,并參考了其他叢書及《明史》、《明實錄》等材料。
(明)陸粲 鄭曉撰 馬鏞 楊曉波校點 ·集部 ·13.9萬字
《賓退錄》,趙與時撰,傅成校點。本書作者自序云:“余里居待次,賓客日相過。平生聞見所及,喜為客誦之。意之所至,賓退或筆于牘。閱日滋久,不覺盈軸。”書名即由此來。《卻掃編》,徐度撰,尚成校點。本書多記北宋國家典章制度、前賢逸事,因所據皆來源于其父處仁靖康中曾知政事時的傳聞,故翔實可信,“深有裨于史學”。
(宋)趙與時 徐度撰 傅成 尚成校點 ·集部 ·12萬字
《歷代筆記小說大觀: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包括《石林燕語》、《避暑錄話》。《石林燕語》所記為北宋以來有關典章制度,頗足援據;所錄人物逸事也十分廣博,向為史家所重。《避暑錄話》據書前自序稱,紹興五年(1135)因酷暑難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擇泉石深曠、竹松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
(宋)葉夢得撰 田松青 徐時儀校點 ·集部 ·13.2萬字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點。前集二十卷,續(xù)集十卷,在唐人筆記中是一部別具特色的重要作品。此書分門別類輯事,魯迅先生稱其記錄秘書、敘述異事,仙佛人鬼,乃至動植物,無所不包,以類分別,猶如類書。千百年來,此書為世人所重,資料頗具研究價值。美國東方學者勞費爾和英國李約瑟博士分別在他們的科技著作《中國伊朗編·阿月渾子》和《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征引了本書。本書有《四部叢刊》本、《學津討原》本、《津逮秘書》本、《稗海》本等等,諸種版本中,以《四部叢刊》本為最早,影印明萬歷三十五年李云鵠本,而《學津討原》本最為完備。今以《學津討原》本為底本標校,參校他本。
(唐)段成式等撰 曹中孚等校點 ·集部 ·13.2萬字
《封神演義》故事的構架和枝葉,可以追溯到《尚書》、《呂氏春秋》、《史記》和《帝王世紀》等秦漢古籍。如《尚書》中《武成》篇有一句:“維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說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討伐殷紂。這已經是一種神話傳說。《孟子》有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專家們且認為《武成》篇經東晉人改竄。又如《逸周書》之《克殷篇》說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這里把魔與人分說,已經具備神魔打斗的雛形。
陸西星 ·集部 ·58.8萬字
《禮記》為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禮論為主的論文匯編,內容涵蓋戰(zhàn)國以后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等,闡釋禮經意涵,可指引后人閱讀禮經的思考方向。《孝道》,是“中國固有文化的精華”,以“尊老,敬老、養(yǎng)老、送老”為基本內涵;而《孝經》一書是中國古代漢族政治倫理著作。涉及孝道,說到了一些行孝的具體事項,其核心是以“孝”勸“忠”。一些內容在今天,仍是新社會的倫理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
胡平生 陳美蘭譯注 ·集部 ·13.1萬字
《喻世明言》,白話短篇小說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明末馮夢龍纂輯。部分為宋元話本舊作,也有明人擬作。文字可能經過纂修者的加工。題材多來自民間,也有根據歷史小說和前人小說改編改寫的。《喻世明言》,同作者稍后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并稱,稱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后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于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于同一個小說發(fā)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舍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tài)。
(明)馮夢龍 ·集部 ·35.7萬字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中國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本次出版的《左傳》,系由中華書局“三全本”《左傳》譯注作者郭丹教授等根據新叢書體例選篇改版而成,注釋簡明扼要,譯文流暢清晰。
郭丹譯注 ·集部 ·19.5萬字
《三言二拍精編》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24.4萬字
《徐霞客游記》是一部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記錄下了六十余萬字的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書中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了詳細記錄,寫景記事,追求細致,內容豐贍,文筆雋永,具有地理學、文學以及史學價值,被后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朱惠榮譯注 ·集部 ·21萬字
《地藏經》全稱《地藏菩薩本愿經》,是中國佛教在大眾信仰層面影響最大的幾種經典之一,又被稱為佛門中的“孝經”。《藥師經》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近代以來受到諸多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大力提倡推廣,影響極大。這兩部經典主要涉及佛教名相和故事,義理相對淺顯易懂,其對社會人心病態(tài)的分析也相當深刻,值得勞碌的現代人閱讀參考。本次我們將這兩部經典統一注釋翻譯,合并出版,希望廣大讀者能通過這些古老文字,體會到其適應現代社會的新意,在開闊視野的同時開悟智慧。
許穎譯注 ·集部 ·13.4萬字
《浪跡叢談、續(xù)談、三談》,清梁章鉅撰,吳蒙校點。《浪跡叢談》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年,雜記清末時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揚州一帶的名勝掌故等,還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訂,古代詩歌、碑銘、書畫的評介,甚至傍及方藥。《浪跡續(xù)談》八卷,作于1848年,多記溫州、杭州、蘇州等地的名勝、風俗和物產,及明清某些戲曲、小說的舊聞和掌故。《浪跡三談》六卷,作于1848到1849年,“記時事,述舊聞”,內容多雜考古代的名物、年號、飲食等。本書記載翔實,考訂精當,文筆尚佳,也適合閑讀。此次標點《浪跡叢談》取道光丁未亦東園刻本,《續(xù)談》取道光戊申亦東園刻本,《三談》取咸豐七年鄭氏小琳瑯館刻本為底本,校以宣統三年掃葉山房石印本《梁氏筆記》而成。
(清)梁章鉅撰 吳蒙校點 ·集部 ·25.4萬字
《鐵圍山叢談》原書寬山識語言是書“上自乾德,下及建炎,中間二百年軼事,無不詳志備載,亹亹動聽”。《獨醒雜志》是曾敏行的一本隨筆,記錄了他在讀書、交友、旅游及各種社會活動中的所見所聞,身后由其子三聘整理成書。
(宋)蔡絛 曾敏行撰 李夢生 朱杰人校點 ·集部 ·10.9萬字
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其故事始于說書,后經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為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鏟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小說從施仕綸做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時止。所做之事,不外“審案”和“剿寇”。情節(jié)比明代公案小說更加曲折,斷案之外,又有私訪遇險之事。書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夢顯靈、鬼神鑒察來解決,靈怪色彩很濃。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為俠客黃天霸。黃出身“綠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稱“改邪歸正”,改名施忠,充當官家的護院和走卒。他與昔日的“綠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計斬決十二寇,逼殺結義兄嫂,邀功請賞。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濟民的“俠客”和致君澤民的“忠義”結合起來,把“俠客”變成忠于封建統治的奴才和幫兇,從而維護封建帝國利益。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佚名 ·集部 ·115萬字
佚名 ·集部 ·37.2萬字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25.9萬字
國家語委重大項目《中華經典誦讀與語文素質、語文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關研究》于2011年7月立項,劉明華教授負責的子項目之一是《大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定篇研究》。該子項目的最終成果形式是誦讀和閱讀本三卷。通過廣泛收集,深入調研,精選百年來最具認同感、最富文化價值、最受歡迎、最易誦讀的古詩文,分小學捐(誦讀,中英文對照)、中學卷(閱讀)、海外華人卷(閱讀)三卷出版。該書的編選是建立在對百年來各種語文教材、語文讀本古詩文篇目統計的基礎上,使選本具有堅實的學理基礎和文獻依據。該書不僅名學了各年齡段學生最宜誦讀的古詩文,對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家庭開展蒙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提供了作為一個中國人通過誦讀而積累文化素養(yǎng)的途徑。
劉明華 ·集部 ·7萬字
《六韜》匯綜了先秦兵學的諸多精華,內容豐富。其中,《文韜》論治國用人,《武韜》論用兵,《龍韜》論軍事編制,《虎韜》論特殊作戰(zhàn)、武器和陣型,《豹韜》論戰(zhàn)術使用,《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自西漢以后,逐漸受到重視。到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始,《武經七書》成為武試必讀的書,對中國兵學產生極大的影響。它采用文王與姜太公問答的形式,對前代的儒、道、法各家也兼收并蓄,儒家發(fā)民貴君輕,道家的清靜無為,法家的賞信罰必,《六韜》都加以吸收包容。
陳曦譯注 ·集部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