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拜經日記》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本書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藏氏拜經堂自刻本爲底本,以清費念戀光緒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編《皇清經解》所轉本屬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乾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街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瞭解乾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話學相互促動的學術盛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丁喜霞 ·古籍整理 ·27萬字
《智囊全集》,是明人馮夢龍編纂的子史經傳與筆記叢談中有關“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反映了我國古代方方面面“智慧”的“集錦”,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智慧”的全面認知。《智囊全集》,顧名思義,其核心是“智”,也就是人的智慧,是對人的體察、對物的常識和對事的經驗,是一種使人清醒的才能,還是一種面對事物的態度,也是一種洞穿本質的眼光。《智囊全集》編纂格局極大。書中匯輯智慧故事1200余則,可以說包羅萬象。涉及人物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時間跨度從商周時期到馮夢龍的時代,上下三千年;內容上既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又有機敏譎詐的小聰明。從引書范圍看,據大致統計,這些故事采自從《左傳》到明代筆記的數百種書,大部分為正史和筆記,這一方面顯示出馮夢龍的博覽群書、取材廣泛,另一方面顯示出他求全、求盡的編纂理念。從本書的結構看,馮夢龍設立了十部二十八類,將這1200余則故事分門別類地納入其中,頗有窮盡天下慧品類之用意。十部是: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專列閨智一部,跟商業經濟繁榮時代婦女地位的變化密切相關,這在當時是頗有進步性的。《智囊全集》不僅編纂格局大,而且編纂觀念正。馮夢龍重視對正史材料的選用與裁剪,重視對筆記叢談中史料的采選與類比,也喜歡對歷史事件與人物做評論,這都是史筆的一種體現。從中可見,他編纂此書并非為了獵奇,而有著鮮明的以史為鑒的色彩。
何漢杰譯注 ·古籍整理 ·43.6萬字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著作唐以后已經散佚,其《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自清末以來已有多個輯本。本書首次對歷代所見習鑿齒全部著作進行了輯校與簡注。習鑿齒的著作一向是治漢晉文史學者必備的案頭資料,此書的出版將極大地方便相關領域的文史學者。
葉植 靳進輯校 ·古籍整理 ·26.1萬字
《散木居奏稿》凡二十五卷,共收折片等三百余件,分為司業集、籌筆集、斂鋒集、紆轡集、雷池集、壺盧集、勉力集、歲寒集、讓賢集、彌節集、微管集、造塔集、西征集、熱歇集、棄肋集等,主要包括保舉將才、人事丁憂、員缺補差、軍功加賞、官兵屯田、練兵、畜牧、工程、糧餉、邊防、防務用款等內容,涉及科布多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真實地記錄其在任期間,在抵御外侮、關心民生、開發邊疆、推行教育、改善民族關系等方面所做的貢獻,再現了清王朝與地方官吏對科布多的治理情況。
(清)瑞洵 ·古籍整理 ·46.3萬字
《曾文正公全集》為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的作品全集,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由清政府頒旨下諭,李翰章編撰,李鴻章校勘。此次采用的是經典版本——傳忠書局刻本。同時為順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全集均采用了簡體橫排的出版形式,裝幀設計精美,可讀宜藏。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復興儒學的圣哲,號稱清朝咸同“中興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后人對曾國藩一生的總結性評價,而其中很大部分依據便集中體現在這套《曾文正公全集》中。全書不僅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謀略智慧,同時也以平實易懂的語言,深淺出的筆觸將許多人生感悟、妙理玄機完整袒露給世人。權臣、名將、高師、慈父……一個最近距離的曾國藩。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27.5萬字
漢代學者在大量分析漢字“音、形、義”的基礎上創立了六書理論,由于當時所見古文字資料的局限和六書理論的不完善,自許慎《說文》之后,不斷有人對六書理論提出批評、修正和補充,明代學者趙撝謙潛心六書研究,完成力作《六書本義》。本書在綜合考察趙撝謙《六書本義》的基礎上,對比古今學者關于六書理論的觀點,就六書理論及《六書本義》涉及的俗字、異體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學現象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六書理論,對字典編纂、漢字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
張治東 ·古籍整理 ·27.4萬字
本書選清代著名文學家朱彝尊所作之賦、詩、詞、曲、文凡293篇,基本上反映了他的創作面貌。注文翔實,其于竹垞之行狀、交游、思想及當時史事、名物、制度等,莫不在釋詞出典的同時,一一予以辨析,是建國以來所出的有關朱彝尊詩文的第一個較具規模和質量的讀本。
(清)朱彝尊著 葉元章 鐘夏選注 ·國學普及讀物 ·31.3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孔丘原著 劉強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9萬字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41.9萬字
楊萬里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作造詣較深,被稱為“誠齋體”。本書精選楊萬里詩文詞賦作品,加以注釋、評箋,注語清新活潑,體貼人心。于1962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初版,1979年修訂重印,深受讀者歡迎,今以繁體橫排全新再版,以饗讀者。
周汝昌選注 ·國學普及讀物 ·24.8萬字
《五燈會元》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部偉大的禪宗經典巨著,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由《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等五部禪宗燈錄改編而成。保留了“五燈”諸書的精華,修改潤色了適于實修的公案典故,是中國禪宗史料最為齊全的古代文獻。本書在參考之前舊版本并糾正其錯訛基礎上,對《五燈會元》進行了重新點校、注釋并解讀。注釋詳盡,解決了閱讀難題。“概要”為點睛之筆,對禪師的生平與思想進行整體解讀,或簡單概述,或補充史料,或研究重點難點,或分析禪宗典故與公案的含義,使我們對每一位禪師的行跡以及教化都有深刻的理解。“概要”后寫上參考文獻,使讀者可以繼續深入研究。
(宋)釋普濟編撰 曾琦云校注 ·古籍整理 ·34.6萬字
本書稽考有傳本的唐人詩集、文集、詩文及詩詞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與一般敘録類著作泛泛敘及唐集各種版本不同,本書特別注重對百余家唐集的歷代數千種傳本的具體考察,手檢目驗,勘查其版本特征、編次體例、文字正誤、版本源流以及該集在唐宋以來直到近現代的流傳、演變等情形;并對這些唐集的書名、卷數、成書年代、編輯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時代先后作了較為詳盡的考述;對研究唐代文學、史學以及目録學、版本學、古籍整理、版本鑒定、版本收藏而言,是一部資料豐富、實用便捷的參考書。
齊文榜 ·古籍整理 ·48.2萬字
齊文榜 ·古籍整理 ·45.3萬字
齊文榜 ·古籍整理 ·45萬字
本書作者為原《中國鐵道建筑報》副總編輯,是集編輯、記者、作家于一身的報人,收入本書的作品,分為兩編,上編《陋室詹言》、《書山剪徑》、《成語他說》、“根苑覓美”、《桐城文章》和下編《詩林清韻》、《詩體雜譚》共七輯。
田望生 ·工具書 ·27.6萬字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內的傳統文化普及以及研究工作等,都面臨新的局面。本書匯集若干篇有關傳統經典研讀與國學教育普及的論文,其中既有對傳統經典的文本分析,也有對推動國學教育的實踐思考,二者密切關聯,相得益彰,表達了對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的關切,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當下的現實需求。
冷衛國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國學備覽11(楚辭·六朝文絜·唐詩三百首·絕妙好詞·古文觀止):《楚辭》戰國·屈原編著,黃靈庚(浙江師范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辭賦總集,與《詩經》并列為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六朝文絜》清·許梿選編著,劉石(清華大學)審定。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駢文選本。《唐詩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編編著,杜曉勤(北京大學)審定。清代以來流傳最為廣泛的唐詩選集。《絕妙好詞》宋·周密編著,黃沛榮(臺灣大學)審定。“于詞選中,最為善本。”《古文觀止》清·吳楚材、吳調侯編著,程怡(華東師范大學)審定。學習中國古代散文的最好選本。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24.9萬字
顏春峰、汪少華《〈周禮正義〉點校考訂》,是針對孫詒讓《周禮正義》點校本的考辨之作。孫詒讓《周禮正義》旁征博引,對《周禮》作了總結性的研究。《周禮正義》最重要的版本,是1905年孫氏家藏鉛鑄版初印本(乙巳本)和1931年的湖北篴湖精舍遞刻本(楚本)。汪少華、顏春峰比勘乙巳本和楚本,并參考收藏于臺灣的孫詒讓手校本,對中華書局“清人十三經注疏”點校本作了全面梳理,為進一步完善《周禮正義》的點校提供了確切依據。
顏春峰 汪少華 ·經部 ·29.8萬字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本書以多種版本匯校,以求翔實、準確。譯注者在對原書進行校勘的基礎上,對各種術語、名詞作了科學的注釋,并配有白話文翻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部古代科技著作。此次修訂,更換底本,增補最新研究成果。
郭書春譯注 ·子部 ·34.6萬字
國學備覽6(史通·文史通義·書目答問):《史通》唐·劉知幾編著,陳飛(廣州外國語學院)審定。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文史通義》清·章學誠編著,沈文凡(吉林大學)審定。我國古代史學理論的代表性著作。《書目答問》清·張之洞編著,朱玉麒(新疆師范大學)審定。指導治學門徑的文獻目錄學類名著。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3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