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語通解+孔子家語通解(套裝共2冊)
會員

《論語》一書,成于很多人之手。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孔子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孔子家語》是中國古代記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內容是自漢朝以前到漢朝早期不斷編纂而成,后來王肅對其進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現存十卷。《孔子家語》的爭議很多。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孔子家語》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王柏《家語考》首先提出《孔子家語》是偽書,清代姚際恒《古今偽書考》、范家相《家語證偽》、孫志祖《家語疏證》,還有崔述、皮錫瑞、王聘珍、丁晏也都認為是偽書。

鄒憬 王盛元通解 ·國學普及讀物 ·24萬字

唐摭言: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會員

科舉制度濫觴于隋,在唐代逐漸健全而興盛,作為一種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曾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唐摭言》是一部專門記載唐代科舉制度特別是進士考試的筆記小說,書名中的“摭”,為拾取、摘取之意。全書共15卷,分103門。對唐代科舉制度的規制、禮儀、風俗做了真實詳盡的記載,多為史志所不載,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為我們全面認識和評價唐代科舉制度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唐代科舉以進士為重,進士以文學為重,作者進士出身,偏愛才學之士,意在增其鼓吹,助其流傳,凡有一言可記、一事可載者,皆不吝收錄,以光耀才人,傳于后世。因此《唐摭言》除了記載大量科舉相關的社會風尚、舉場習氣之外,更收錄了諸多士子文人的詩文書信、趣聞軼事,生動展現了唐代科舉社會的真實生態,使讀者得以窺見當時士人的生活風貌與精神氣質,以及他們沉浮科舉、悲歡喜怒的人生百態,充分體現了作者“旌表贍敏而矛楯榛蕪”的撰寫目的。部分條目后附有“論”與“贊”,作者于記人敘事之際評判是非得失,隱寓褒貶規箴,供人取法或警戒,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謂“法戒兼陳”。書中記載的眾多唐代士子,有名者固多奇人偉事,無名者亦不乏嘉言懿行,其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被后世小說、戲曲廣泛演繹,流傳頗廣。

孔燕妮譯注 ·古籍整理 ·49.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犍为县| 沁水县| 扶沟县| 正镶白旗| 三都| 栾川县| 平和县| 南开区| 昭觉县| 莱芜市| 运城市| 宾阳县| 盐城市| 黄骅市| 确山县| 莎车县| 象山县| 富顺县| 吉木乃县| 华容县| 略阳县| 扶余县| 临高县| 保定市| 武隆县| 涿鹿县| 深州市| 崇明县| 磐安县| 交口县| 朝阳区| 丹凤县| 库车县| 阳江市| 南乐县| 浙江省| 科技| 佛冈县| 方正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