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通解+孔子家語通解(套裝共2冊)
《論語》一書,成于很多人之手。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孔子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孔子家語》是中國古代記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內容是自漢朝以前到漢朝早期不斷編纂而成,后來王肅對其進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現存十卷。《孔子家語》的爭議很多。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孔子家語》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王柏《家語考》首先提出《孔子家語》是偽書,清代姚際恒《古今偽書考》、范家相《家語證偽》、孫志祖《家語疏證》,還有崔述、皮錫瑞、王聘珍、丁晏也都認為是偽書。
·2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