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它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在思想和內容上有著獨有的特色,和唐宋詩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特此精心策劃了國學經典——《元曲全鑒》。該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對幫助廣大讀者閱讀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著極好的幫助。
東籬子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精選了《尚書》中的精華部分,按照原書的順序分為虞書、商書、周書三部分。由于《尚書》原文字句較為晦澀難懂,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我們特別設立了題解、注釋、譯文三個輔助板塊。斷句參酌諸家,擇善而從;對字詞的注釋力求簡明,不做繁征博引;譯文主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文從字順、流暢自然,幫助讀者吸收《尚書》中的智慧精華。同時,書中配有朗讀音頻,讀者可掃碼聆聽品鑒。
余長保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7.2萬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語大多源于歷史事件,不僅是中華五千年的智慧結晶,也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總結積累,閃耀著先輩智慧的光輝。《中華成語典故全鑒》對所收錄的成語從釋義、出處、典故三方面進行了講解,讀者朋友們不僅可以將其當成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來讀,還能夠從中學到知識,掌握更多成語,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使用。
楊敬敬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7.6萬字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具有十分豐富的知識性。本書收錄了《增廣賢文》的原文,逐句作解注釋,并加以典型事例分析,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賢文的真諦。
余長保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8.2萬字
《智囊》是一部集智慧和韜略于一體的經典名著。全書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等十部二十八卷,集中展示了作者馮夢龍的重要政治見解和思謀韜略,堪稱“中國古代智慧的錦囊”。本書對原典進行了精準的注釋與翻譯以及評析,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及其精髓。本書將會讓您感受到那種智慧的碰撞,巧思的火花,以及閱讀經典的震撼與感觸。讀者也可掃描書中二維碼,聆聽配樂朗誦章節。
(明)馮夢龍 ·國學普及讀物 ·17.4萬字
《了凡四訓》是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教育之書。《了凡四訓》一部歷久彌新,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書。凈空法師的淺析深入淺出、蘊含生命哲學,給人以心靈的滋養。內容簡介:《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凈空法師用簡練明白的語言,對原著加以深刻解讀,以《了凡四訓》為綱,將精深的佛理講得深入淺出,使人聽后如沐春風。作者簡介:凈空法師,俗名徐業鴻,法名凈空,先后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于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
凈空法師淺釋 ·國學普及讀物 ·14.4萬字
《三十六計》是古代兵家計中國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三十六計》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譯注》對《三國志》進行白話的翻譯和注釋,是具有堅實學術基礎的普及性讀物。內容簡介:《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語源于南北朝時期,約成書于明清。本書根據計名,多選取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實例,加以說明,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簡介:文軒,男,80后人,畢業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喜愛中國古代文化,向往先秦百家爭鳴的文化盛世,心服儒家仁者風度,欲“為往圣繼絕學”,作品有《人間詞話注釋》《三十六計譯注》等。
文軒 ·國學普及讀物 ·4.7萬字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本書作者帶讀者共讀經典傳統文化圖書《道德經》,不帶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鏡,利用每章逐字、逐詞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維還原兩千多年前的《道德經》到底在說些什么。
李克華 ·子部 ·11.4萬字
白居易是唐代的詩作大家,是中國詩史上的難得的詩人。本書是其詩作的精品選粹,收入詩近200首,都是流傳久遠的佳篇、代表其創作成就的力作。作品所依版本可靠;注釋準確簡要,必要處作串講;所設“解讀”一項概括全篇要旨和賞析詩作的藝術特點,分析細膩獨到,語言流暢清新。該書由此可使讀者在精悍的篇幅之中欣賞到白居易創作的精華,洵為善本。
白居易 孫明君 ·集部 ·8.8萬字
《棠陰比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案例匯編,載述刑法折獄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寧波人桂萬榮。《棠陰比事》的體例比較特殊,即把性質相近的兩個案例并列連綴起來,“比事屬詞,聯成七十二韻”“共一百四十四條”。本書譯注者立足于《棠陰比事》文本,對這144則案例進行改寫,使之成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審案故事。
桂萬榮 朱道初 ·集部 ·8.2萬字
《論語》記述了孔子的言行思想,是儒學奠基之作,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被現代學術界稱為“東方圣經”。
陳蒲清 ·國學普及讀物 ·10.9萬字
作為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論語》是了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文化等學說的很重要的資料。“半部《論語》治天下”,從古至今,《論語》都是一部不能忽視的經典。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論語》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
孔子 ·子部 ·4.1萬字
《莊子》應該于先秦時期就已成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莊子》,是經西晉郭象刪訂并流傳下來的。漢代《莊子》有五十二篇十馀萬字,這種五十二篇本到魏晉時期仍然可以見到。魏晉時玄風盛行,莊學漸起,為《莊子》作注者多達數十家,但這些注《莊子》者往往根據自身對莊子的理解和個人喜好,對《莊子》一書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刪改,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莊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莊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馬彪本。其中崔謨、向秀本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馬彪本五十二篇。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莊子學成果之后刪訂的,是郭象對司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刪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結果。經過郭象刪訂的《莊子》,無論從篇章還是字句方面,都更為精純。由于他吸收和借鑒了向秀及當時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頗富改造性的獨特詮釋,故為歷代所推崇,逐漸成為定本,流傳至今。
莊子 ·子部 ·13.1萬字
《道德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著作,歷代學者都將研讀《道德經》作為必修功課。《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多為韻文,分為“道經”與“德經”兩大部分。《道德經》五千言,篇幅不長而論述精辟,其中含義深遠,思想廣博。其內容從多方面論述宇宙的本體、萬物之源、自然規律等,并將其意義融入到現實自然、社會、國家、民生等眾多方面。大致分為:論道、治國、修身、砭時、養生、議兵六大方向。本書《道德經》原文遵照中華書局發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開頭,之后有“注釋”和“譯文”兩個板塊,對字詞的注釋簡明扼要,對原文的翻譯精妙準確,同時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讀思想。另外,本書除了常有的字詞注釋和譯文之外,還加入了“河上公”對道德經的注解,希望這位黃老學派的集大成者的見解,能為讀者們拋磚引玉,以其為伴為鏡,協助自我來更好地閱讀并理解《道德經》的主旨思想。
老子 ·子部 ·8.6萬字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于《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為孔子后人子思所作,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孔子及其弟子 ·古籍整理 ·11萬字
孟子是儒家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后人尊封為“亞圣”,與孔子合稱“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為《四書》之一,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哲學、倫理、經濟、教育、文藝等多個方面,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次出版以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義》為底本,約請專家充分借鑒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釋疑難詞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譯;每章都作題解,概述該章主旨。在校對文字、注釋及作品辨偽、評析方面盡可能汲取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本書版本權威,注釋簡明,翻譯曉暢,裝幀精致,是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者的案頭必備書。
孟子 ·子部 ·15.4萬字
本書以古代詩詞創作最為繁榮的唐宋兩朝為時代背景,收錄當時的數十首名家名作,選取不同的視角進行解讀,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詩詞背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感受他們的喜悅與哀愁,進而帶給我們更美好的閱讀體驗。
蕗蘊 ·國學普及讀物 ·11.2萬字
《老子百句》精心擷取《老子》中深富智慧的段落百句,以權威的釋義、精當的解讀,闡述老子五千言的核心思想。著名學者汪涌豪教授在本書中緊貼當下讀者至為關心的內心話題,以深入淺出、意蘊悠長的文字,將人們已然忘卻的老子精義從歲月的銹蝕中打磨出來,探尋老子哲學世界中的生命意義,傳遞經典所蘊含的深刻智慧。
汪涌豪 ·國學普及讀物 ·6.7萬字
"老聃是中國哲學的開山祖,其作品《老子》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又作《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流傳兩千多年的《老子》是跨時代作品,在不同的時代,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5萬字
莊子是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莊子》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1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