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用戶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來自鄉間,為生活來到城市,最后選中拉洋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愿,希望。”城市似乎給了祥子實現志愿的機遇,經過三年奮斗,他買上了車,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搶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的夢想,仍然不斷振作起來,再度奮斗。
老舍 ·中小學 ·28萬字
本書收錄了林徽因幾乎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體裁包括散文、小說、戲劇和詩歌。此外,還精選了她談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交相輝映,每篇文章都是她靈動思緒和滿腹才華的凝結。她的語言溫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風。可以說。她的文字擁有超越時間的魅力。
林徽因 ·中小學 ·17.9萬字
本書包括馬克·吐溫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說,共十三篇,其中《百萬英鎊》是馬克·吐溫膾炙人口的名篇,講述了一無所有的主人公在呼風喚雨的金錢作用下的奇妙經歷。身無分文的亨利·亞當斯來到了倫敦,意外獲得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巨額鈔票。這張鈔票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名聲,讓他在倫敦社會通行無阻,成功躋身上流社會,并贏得了心愛的姑娘的芳心。作者以幽默詼諧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幅世態諷刺畫,揭露了十九世紀末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中拜金主義的丑陋實質,批判了金錢對人性的腐蝕。
(美)馬克·吐溫 ·中小學 ·15.2萬字
《中學生怎樣閱讀寫作》是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多篇文章入選語文課本的作家梁衡為中學生打造的閱讀與寫作之書。第一部分“中學生怎樣閱讀寫作”旨在分享閱讀經驗,示范多種實用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第二部分“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作品解讀”深度剖析寫作心理與背后的故事。第三部分“新作與經典”提供多篇美文范例,拓展閱讀面。梁衡老師通過本書,生動示范了如何通過閱讀經典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幫助中學生輕松提高語文成績。
梁衡 ·中小學 ·18.1萬字
那披著青松與白楊的崗巒,那映著鮮花與綠草的山泉,那陣陣的松濤和著悠悠的鐘聲,那綠茸茸的草地襯著古廟琉璃瓦上的夕陽……梁衡在文學創作方面獨樹一幟,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本書為梁衡散文精選集。這里有政治歷史的咀嚼,有山川風景的感懷,也有人生社會的思考。作為當代文章大家,梁衡的文章境界出立,運筆如風,而且總能將他的政治抱負,化成美好的文學意境。其思想內容、語言之美、遣詞造句都無可挑剔,無愧于“教科書水平”。
梁衡 ·中小學 ·10.9萬字
難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靈魂的永恒?偉人之魂竟是可以這樣的充盈天地,浸潤萬物嗎?就像老僧悟禪,就如朱子格物,多少年來,我常窮思默想這個費解的難題。梁衡在文學創作方面獨樹一幟,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
梁衡 ·中小學 ·10.5萬字
梁衡在文學創作方面獨樹一幟,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本書為梁衡散文精選集。這里有政治歷史的咀嚼,有山川風景的感懷,也有人生社會的思考。作為當代文章大家,梁衡的文章境界出立,運筆如風,而且總能將他的政治抱負,化成美好的文學意境。其思想內容、語言之美、遣詞造句都無可挑剔,無愧于“教科書水平”。
梁衡 ·中小學 ·10萬字
梁衡說:“與大自然的雄渾博大、深奧無窮一樣,人也是永遠探究不完的課題。人的精神世界其廣闊、博大、復雜,決不亞于自然世界。人是另外一個宇宙。在山水散文之后,梁衡開始寫作人物散文,他將筆觸伸入到人的靈魂深處,精辟地闡釋了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偉人的精神品質和人格內涵。梁衡不是像寫作一般人物散文那樣,通過記敘人物的語言行狀去表現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而是透過人物的遭際和命運去尋找他們的人格結構,透過世事滄桑去闡釋他們的處世邏輯,透過歷史的云煙去勾畫他們的心靈軌跡。
梁衡 ·中小學 ·11萬字
本書講述了潘冬子在革命前輩的指引和幫助下,由一個普通的農家少年逐漸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語言生動活潑,自問世以來,深受讀者的喜愛,廣為流傳。小主人公潘冬子豪爽、善良、智勇雙全,是我們小學生學習的楷模;潘冬子熱愛祖國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兒童。這本書有助于少年兒童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勇敢、堅強、善良的優秀品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紅色經典名著。
李心田 ·中小學 ·10.8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在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時期,孫大興和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成長為英勇的革命戰士的故事。1942年,年僅十三歲的小八路孫大興的爸爸孫連長在戰斗中犧牲了,孫大興悲痛萬分,他發誓要為父親報仇。在一次行軍的過程中,孫大興因為思念父親而一時溜號,意外摔到山溝,導致腿部受傷,無法繼續前行。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于是,大興和小武分別以木匠靳錫五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的身份在劉集隱蔽下來,并協助地下黨員開展革命工作。
李心田 ·中小學 ·10.1萬字
文學博士、作家、《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老師,以平實而不乏幽默的語言,在本書中為中學生和寫作愛好者們上了10堂非常實用的寫作課,指導大家如何在“深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寫作”。10堂課,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寫些什么內容?如何開頭和結尾?如何設置人物關系?如何修改和提升?又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寫作能力?……寫作類型涉及小說、說理性文章、敘事文、詩歌、評論性文章和書信,每章節結尾處均設置有“寫作作業”環節。本書以葉開老師在上海平和雙語學校為初三學生講授寫作課為原始素材,并因此融會了對學生習作的有針對性的講解、點評。本書內容從講授到實踐,深入淺出,極富借鑒性、參與性。
葉開 ·中小學 ·15萬字
《笠翁對韻》是古時為了訓練兒童學習寫作詩、詞、對聯而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工具書,后來被視為經典的國學啟蒙讀物。作者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戲曲家,他自號“笠翁”,所以這本書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上下兩卷,按韻編寫,包含了天文、地理、歷史、典故、詩詞、花鳥、人物、器物等眾多意象。全文對仗工整,極富聲韻,用詞精美,意味深長,并且讀起來瑯瑯上口,像唱歌一樣,十分適合孩子朗讀背誦。
李漁 ·中小學 ·5.7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十年所撰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名篇賞鑒文章,九十篇文章,二十五萬字,所選賞讀原文本多是中小學語文教材名篇。多年來,教材變化較大,但名篇相對穩定。解讀研究比較個性化,富有創意,力求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深思,力圖突破教學參考書的思想內容,融進自己的個性體會,融進自己的情感體驗,多元解讀,有新的思考和發現。選例涵蓋初高中,兼顧中外古今多體,極具代表性。很多名篇出現在多種版本的教材里。適合廣大師生閱讀,有助于提高師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水平。對教師教學亦有很大幫助。
徐昌才 ·中小學 ·19.6萬字
莎士比亞生活在一個大變動的時代,雖然當時封建制度仍占統治地位,但是英國已開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正處于新舊兩種制度交替的時期。他通過自己的戲劇,以非凡的藝術概括力極其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馬克思曾把他的創作譽為“世界藝術高峰之一”。讀莎翁的作品,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刻的思想內涵不僅使他的作品“好看”,而且耐讀,因為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許許多多東西。
(英)查爾斯·蘭姆 瑪麗·蘭姆 ·中小學 ·9.3萬字
這部名著是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長描寫動植物生活的藝術才能,用輕快的筆調、采用報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有層次、有類別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森林中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強盜,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著者還告訴了孩子們應如何去觀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蘇)比安基 ·中小學 ·9.1萬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的成名作。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潛先生求學于歐洲,從海外寄回了這十二封寫給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載在《一般》雜志上,后集結成冊出版,多次重印。信中所談皆是青少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話題,如讀書、作文、愛戀、情理、修身、做人,凡此種種。作者勸年輕的朋友們,眼光要深沉,戒驕戒躁,不貪容易,更不能隨了世俗、急于近利。這些信件正是朱光潛先生提供給現代青少年的成長指南。
朱光潛 ·中小學 ·7.3萬字
本書系根據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編寫的作文輔導書。作文歷來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弱項,而統編教材又加強了對初中學生作文的要求。為配合學生需求,本書對七年級每個單元的作文題進行詳細的講解與輔導,并附上供參考的習作。通過此書的學習,學生能夠擴大知識視野,拓寬寫作思路,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鐘亮主編 ·中小學 ·14.5萬字
本書為2014年春節期間舉辦的第十六屆全國新概念大賽獲獎者作品集,作為盛開的特色系列,本書均為90后的獲獎者,他們用豐富細膩的情感和超強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獨特的青春風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讀性非常強的作文學習輔導和課外閱讀書籍。
方達主編 ·中小學 ·15.1萬字
空蟬,原是指蟬褪下的空殼。又因蟬的壽命極短,有“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寓意。本書系新概念作文獲獎者作品精華,約16萬字。本書中這些作品共分五輯:“網得空蟬漏卻聲”“光陰琴師長,溪漲漫流過幾席”“山中作伴,莫負煙霞”“芳草遲歸,青駒別易”“余花落處,斜陽滿地”“江水無言,落日長煙”,每個章節主題獨立,構思新穎。本書作品依然體現新概念作文參賽者不同凡響的創作水準,高手云集,形式多樣,內容健康陽光、積極向上,是為千萬份新概念稿件的甄選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方達 ·中小學 ·14.3萬字
本書是一本幫助高中生理解《道德經》的輔助讀物,引導學生領會如何“自然”。自然,是道及由道而生的萬物的根本特征,當然也是人的根本特征。自然的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處世方式、治理方式表現為尊重生命、簡約少欲、低調謙虛、無為而治。本書結合史料,幫助青少年樹立回歸自然的世界觀,從而有助于青少年認真地對待生命、尊重生命,在生活中簡約樸素、不盲目攀比,在與人相處時謙卑柔順,由“無為”而實現“無不為”。
高路 ·中小學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