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管理基礎(第4版)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已成為當今職業教育的主題。教材建設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適應新形勢下我國教學改革要求,與時俱進,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成為院校和出版人共同努力的目標。2012年11月,教育部頒發了教高[2012]2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印發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書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指出我國本科教學工作要堅持育人為本,充分發揮教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通知》提出要以國家、省(區、市)、高等學校三級教材建設為基礎,全面推進,提升教材整體質量,同時重點建設主干基礎課程教材、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加強實驗實踐類教材建設,推進數字化教材建設。要實行教材編寫主編負責制,出版發行單位出版社負責制,主編和其他編者所在單位及出版社上級主管部門承擔監督檢查責任,確保教材質量。要鼓勵編寫及時反映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最新趨勢的教材,注重教材內容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獲取知識和創造知識的方法。要根據各類普通高等學校需要,注重滿足多樣化人才培養需求,教材特色鮮明、品種豐富。避免相同品種且特色不突出的教材重復建設。隨著《通知》出臺,教育部組織制訂了“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并于2012年12月21日正式下發了教材規劃,確定了1102種“十二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選題。我社共有47種教材被納入國家級教材規劃,其中本科教材26種,職業教育47種。26種本科教材包括了紡織工程教材12種、輕化工程教材4種、服裝設計與工程教材10種。為在“十二五”期間切實做好教材出版工作,我社主動進行了教材創新型模式的深入策劃,力求使教材出版與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發展相適應,充分體現教材的適用性、科學性、系統性和新穎性,使教材內容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堅持一個目標——服務人才培養。“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要堅持育人為本,充分發揮教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體現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適應不同類型高等學校需要和不同教學對象需要,編寫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優秀教材,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體系。(2)圍繞一個核心——提高教材質量。根據教育規律和課程設置特點,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手,教材附有課程設置指導,并于章首介紹本章知識點、重點、難點及專業技能,增加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理論、研究熱點或歷史背景,章后附形式多樣的習題等,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科技素養和人文素養。(3)突出一個環節——內容實踐壞節。教材出版突出應用性學科的特點,注重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有針對性地設置教材內容,增加實踐、實驗內容。(4)實現一個立體——多元化教材建設。鼓勵編寫、出版適應不同類型高等學校教學需要的不同風格和特色教材;積極推進高等學校與行業合作編寫實踐教材;鼓勵編寫、出版不同載體和不同形式的教材,包括紙質教材和數字化教材,授課型教材和輔助型教材;鼓勵開發中外文雙語教材、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材;探索與國外或境外合作編寫或改編優秀教材。教材出版是教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出版高質量的教材,出版社嚴格甄選作者,組織專家評審,并對出版全過程進行過程跟蹤,及時了解教材編寫進度、編寫質量,力求做到作者權威,編輯專業,審讀嚴格,精品出版。我們愿與院校一起,共同探討、完善教材出版,不斷推出精品教材,以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本書從培養紡織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實際出發,圍繞現代紡織業企業管理實務操作的相關知識、技能要求,從初步認識紡織企業管理、紡織企業決策理念與方法、紡織企業營銷理念與方法、紡織企業生產管理運作方法以及紡織企業成本控制與財務分析5個單元,詳細全面介紹了現代紡織企業運行與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實用技術和方法。本書的特點是突出紡織管理業務崗位和工作任務或項目所需的知識、技能要求,深入淺出、知識容量大、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適用于高職高專院校紡織、服裝、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紡織企業管理、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資料。遼東學院服裝與設計工程專業副教授。
·29.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