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國一流科學家、兩大學術院院士多蘿西·克勞福德以生動有趣的文筆,講述了病毒的起源和歷史,也講述了人類與病毒抗爭的艱難歷程。從病毒的類型到傳播途徑、致病方式,從公共衛生、疫苗接種到抗病毒藥物,從人類已有的成就到未來看不見的風險,《看不見的敵人》為我們提供關于病毒的豐富信息、準確認識和開闊視野。“人們有權知道入侵自己身體的微生物的準確信息。”閱讀這本書,對病毒多些了解,少些恐懼。
(英)多蘿西·克勞福德 ·生物世界 ·13.6萬字
熱浪、寒潮以及其他極端氣候事件已經成為現代氣候變化的特點,人類措手不及之際,自然界的動植物早已開始行動。蜥蜴為了在颶風中求生,能在一代之內長出更大的趾墊;美洲大赤魷應對海水變暖,甚至可以進化為看似不同的物種;棕熊可以放棄鮭魚、樹木移動的速度比鳥類還快,當珊瑚礁生病時,好斗的蝴蝶魚沒有了值得爭奪的領土,立刻變成了和平主義者……大自然每天上演著關于希望、冒險以及頑強生命力的故事。博物學家、保護生物學家索爾·漢森走訪50余位學者,親歷野外考察發現,每一種動植物都展現出令人驚奇的生存策略:通過遷移、適應、演化來應對氣候變化。調查與實驗告訴我們,個體的反應有時可以決定種群、物種甚至整個生態群落的命運。自然界的模式對人類社會也同樣適用。從氣候變化生物學的視角看,面臨氣候變化時,我們應當盡己所能來做事,就像動植物那樣:面對生存的威脅,它們不會妄想改變,只會盡所能應對,它們是自然世界的冒險者,觀察它們你會發現:行動起來,生命總有辦法。
(美)索爾·漢森 ·生物世界 ·11.4萬字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生命之樹上的每個物種都表現出獨一無二的個性:小小的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實體;鸚鵡螺經歷了五次災難性的大滅絕,其形態和生活方式卻幾乎沒有變化;長頸鹿是一種動物,也可能是八種動物……本書的每一章都以一個或一組有代表性的物種為起點,介紹生命故事中的一個特定元素,從而揭示地球生命在時空中的進化過程,以及人類在其中扮演的愈發重要的角色。在脈絡清晰且不失幽默感的敘述中,瑪麗安·泰勒巧妙地引入生物學領域的經典概念和新近數據,通過生態保護、人工生命等具有啟發性的話題,為我們(還有外星訪客)繪制出一幅動蕩不安又生機盎然的行星畫面。
(英)瑪麗安·泰勒 ·生物世界 ·10.1萬字
本書通過探索細胞、基因和胚胎學的科學發展史,回答生命如何從最初的單細胞合子演變成復雜的生物體。作者從古希臘人普遍相信的先成論,到亞里士多德提出后成說,以及細胞學說的出現,回顧了150余年來我們對發育過程的認知。除此之外,作者也探討了器官衰竭的原因;為什么有的生物能夠再生,有的卻不能;以及胚胎與腫瘤那令人不安的相似性。科學的發展自然離不開科學家們的不朽貢獻。他們通過研究發育過程尋找治療癌癥的新方法,他們努力將細胞重編程等技術的胚胎研究成果應用于醫療實踐,他們基于干細胞研究創建了再生醫學這個全新的領域。這些看似水到渠成實則充滿靈光乍現與艱難求索的故事,作者都將在書中娓娓道來。本書不僅是一次關于生命起源奧秘的科學探險,更是一次關于探索和發現的哲學思考。每一個生命都是從單一細胞開始的奇跡,而這個細胞中所蘊含的潛力,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利用!
(美)本·斯坦格 ·生物世界 ·21.3萬字
“社會生物學之父”、兩屆普利策獎得主、進化生物學先驅、殿堂級的科學巨星愛德華·威爾遜,深情講述全球的物種滅絕故事,探索生物多樣性的未來出路與方法。閱讀《半個地球》,就如同威爾遜在帶領我們領略地球多種多樣的生物多樣性。整個地球生命的進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生物多樣性發展史。但隨著人類足跡的擴展,我們也逐漸將眾多物種帶向了瀕危與滅絕的不歸路。只有將半個地球交還給大自然,我們才能保護地球上眾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現存的有生力量,實現人類生存所需的穩定與發展。
(美)愛德華·威爾遜 ·生物世界 ·10.8萬字
《動植物的生存智慧》是一本探索生物奇妙生存策略的科普讀物。本書深入自然各個角落,展現了動植物為適應環境所進化出的獨特本領。書中涵蓋多樣生態環境,從極地到草原,從海洋深處到天空,再到地下世界,全方位呈現生物生存智慧。讀者既能了解北極熊厚皮毛與脂肪層的保暖秘訣、角馬大遷徙的艱辛與意義,也能知曉深海魚抗壓的特殊身體結構、候鳥精準遷徙導航之謎。此外,書中還揭示了生物間復雜關系,如小丑魚與海葵的共生、杜鵑的巢寄生等。通過豐富實例與生動描述,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生物進化的魅力,讓讀者領略動植物在殘酷生存競爭中的智慧抉擇。
王雨編著 ·生物世界 ·3.2萬字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畢生觀察研究的心血結晶,也是經久不衰的昆蟲學百科全書。它詳細記載了蜜蜂、螞蟻、蛾子、蜘蛛等數百種昆蟲的生活,同時收錄了一些講述作者童年及成長經歷的回憶性往事。法布爾將自己對昆蟲的獨特認知與本人的生平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在揭開昆蟲世界運作規律的同時,也表達出對人類社會生存處境的深沉思考。
(法)讓-亨利·法布爾 ·生物世界 ·5.1萬字
探索真社會性的起源,揭示人類成為地球主要力量的化邏輯。對于人類處境的探索和追問一直是很多學術大家關注的主題,每次探討都會引發社會各個層面的熱議。本書英文版在出版后引發了學術界的巨大震蕩,它顛覆了在學界廣受認同的親緣選擇理論,重新講述了人類的化故事,證明群體選擇才是人類化的首要推動力。威爾遜用他廣博的博物學視角,融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帶領我們深人類社會的核心區域,給出了絕無僅有的解釋。可以說,除了愛德華·威爾遜,沒有人能夠給出如此宏大、深刻的闡釋。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個問題給出有史以來最為清晰的解釋!作者借用“高更三問”做骨架,勾勒出人類演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以及我們是誰三個問題的大畫面,將群體選擇、真社會性、基因—文化協同演化等關鍵概念悉數囊括在內,讓人沉浸其間。威爾遜用“逾層凌域”的“變焦思維”向我們展示了道德、宗教及創造性藝術的生物性起源,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個問題,提供了有史以來最為清晰的解釋。
(美)愛德華·威爾遜 ·生物世界 ·17.6萬字
為什么要學點兒生物學?從進化的時間角度來看,人類與世界上的所有物種有著共同的遠古祖先,我們的基因由同一套三聯體密碼構成。我們排除萬難地生活與繁殖,才有今日的生命。2400年前,實證科學將正確的理論從原先愚昧的認識中解放出來,生物學由此萌芽。這本書帶你從公元前5世紀的生物學起源,一路狂奔到現代基因編輯的奇跡,涵蓋進化、發育、遺傳、基因、微生物、環境與人類等生物學核心主題,勾勒出一條清晰的生物學研究脈絡,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跨越2000年,貫通生命科學史的知識體系。在歷史的時間線上細數生物學領域的風云人物和他們的輝煌成就,為我們提供了發現萬物之理的整體視角。一場跨越千年的人體解剖學接力,開啟了人類對于生命的直觀探索;三代基因編輯工具歷經50余年的艱難進化,終于在21世紀打開了操縱人類基因的奇跡之門。這本書中的內容直觀地展現了60余位科學家、10余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歷程,帶領讀者快速了解生物學發展的完整軌跡。從微觀到宏觀,從細胞到整個自然界,探索生命的繽紛、科學的理性,這就是生物學的意義所在。
劉銳 ·生物世界 ·10.2萬字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即“小獵犬”號)艦進行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觀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在本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證明物種的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方式實現的。進化論被恩格斯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插圖版選擇最忠實于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初版《物種起源》為母本,精選百余幅達爾文時期的手繪博物插圖并配以圖注,忠實呈現那個時代的博物學之昌明盛美。
(英)查爾斯·達爾文 ·生物世界 ·29萬字
從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到大洋深處的荒涼島嶼,鳥類忙碌而自由的身影無處不在。在覓食、社交、求偶、育兒,乃至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它們表現出多樣化的行為與高度的靈活性,為人類提供了理解進化、反觀自身的新途徑。本書在進化論的語境中繪制出全球鳥類私生活的豐富圖景,收錄150幅彩色照片、科學圖例和水彩插畫,為我們呈現了鳥類各種獨特行為的含義。與此同時,作者也記錄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觀鳥愛好者觀察、研究鳥類的故事,以及人們為了拯救鳥類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美)童文菲 ·生物世界 ·10.1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動物們的生存能力,包括謀生、逃生、再生、御敵、繁殖、發明、感覺、認知、情感、審美等能力;二是動物們的兩性關系,包括婚姻模式、性關系、兩性地位等現象。求生與求偶,可謂包括人在內各種動物的兩大生活主題。作者通過眾多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動物們神奇的求生與求偶技巧:海島上的老鼠掌握了用尾巴釣取螃蟹的技能;風暴來臨時,鳥兒會到人類的海船上躲避災禍;水牛群會向獅子沖鋒,將其踩得粉身碎骨;飛蛾的翅膀宛如隱形飛機的機翼,幾乎不會反射蝙蝠發出的超聲波;蜜蜂會在蜂巢中一起振動肌肉,為蜂巢提供“暖氣”;原本是好丈夫的雄冬鷦鷯在食物富足時就會“出軌”;小丑魚的一妻多夫家庭中雌魚如果死去,一條雄魚會自動變成雌魚;雌寬尾擬八哥會通過修繕鳥巢的姿態讓“拈花惹草”的丈夫收心回家……通過栩栩如生的描述,作者展現了演化史上出現過的動物們令人不可思議的求生技巧和豐富多樣的兩性關系。
(德)費陀斯·德浩謝爾 ·生物世界 ·13.9萬字
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大衛·愛登堡與倫敦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結伴而行,前往圭亞那、印度尼西亞、巴拉圭等地尋找珍稀野生動物,制作出里程碑式的自然紀錄片《動物園探奇》。博物學從精英走向大眾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大衛·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含《叢林飛行》《尋龍之旅》《蝴蝶風暴》三本圖書。在這三本優雅而風趣的博物游記中,大衛·愛登堡用他獨有的睿智語言,引領我們踏上當年那些曲折動人的探險之旅。他和同伴駐扎在荒野和原始部落,一邊追蹤威嚴的科莫多巨蜥、神秘的大犰狳,一邊處理復雜多變的地形、難以預測的天氣,記錄尚未被工業文明侵蝕的自然奇觀和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這些經久不衰的作品,標志著愛登堡七十年荒野生涯的起點。他以博物探索變革時期鮮為人知的點點滴滴,喚起了我們對自然及生命的深厚敬意。
(英)大衛·愛登堡 ·生物世界 ·22.1萬字
這是一本講述昆蟲在整個人類發展歷程中扮演角色的科普書籍。也許它們只是在我們家里生活過,也許它們在我們的文化符號上出現過,也許它們在科技的進步上功不可沒,這本書將為你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昆蟲故事。本書把人類歷史與昆蟲的關系分為了六個遞進的階段:觀察、總結、應用、描述、模仿、學習。從最簡單的觀察昆蟲行為,最后到在昆蟲中尋找科技進步的創意,這實際上也是個人學習昆蟲的順序。六章的內容將重新梳理這些習以為常的歷史,原來昆蟲對人類這么重要。作者語言生動有趣,形象地描繪了昆蟲的習性與行為,進而峰回路轉,原來這與人類息息相關:人人嗤之以鼻的屎殼郎,在古埃及竟然被當成太陽神崇拜;小小夏蟬,身上擔負了多少帝王將相的轉世輪回期望;蝗災肆虐,該求饒還是該殊死拼搏;嫘祖繅絲,短暫的蠶生卻描繪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興衰,更描繪了一個嶄新的未來;只愛躲藏角落的蠼螋,也有在太空中大放異彩的神奇本領……
陳睿 蘇洽帆 ·生物世界 ·10.3萬字
機智幽默、對大自然充滿孩童般熱愛的昆蟲學家戴夫·古爾森絕對是理想的旅行伴侶,從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的巨石陣到薩塞克斯郡的灌木叢,從東歐的波蘭到南美洲的厄瓜多爾,跟隨他的腳步,我們得以發覺,原來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豐富多樣的蜂兒正嗡嗡譜寫著生命的樂章。非凡的昆蟲世界里,隱藏著令人著迷的博物學真相。這是一段縱貫全球的尋蜂旅程,也是獻給堅韌自然的生命贊歌。
(英)戴夫·古爾森 ·生物世界 ·14.5萬字
《自然史(譯林人文精選)》作者綜合了大量的事實材料,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地球、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演變歷史。《自然史(譯林人文精選)》精選了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中觀點最具代表性,論述最為精彩的片段,依寫作年代進行編排,既濃縮了《自然史》的內容,又相對完整地呈現了其結構風貌。
(法)布封 ·生物世界 ·14.2萬字
一個活細胞的內部運行就像一座城市,其中布滿分子居民,它們移動、交流、合作、競爭。在這本書中,菲利普·鮑爾深入探究了分子結構和分子活動如何決定著物質的特性和生命的過程,顯示了我們身體內部的分子和周圍世界的分子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比如,一個小小的受精卵如何生長為多細胞的音樂家莫扎特,蛛絲在晨露中為何不會溶解。作者還考察了我們對分子的認識和合成如何開啟了一些激動人心的新領域,使分子機器以及體積微小但功能強大的分子計算機的開發進入日程。
(英國)菲利普·鮑爾 ·生物世界 ·7.6萬字
虎皮鸚鵡怎樣挑選心儀的配偶?看似陰森的渡鴉居然是世界上最貪玩的動物之一?鳥類和我們一樣,也會日復一日地與同類交流、勞作、玩耍、育兒、思考,它們的種種行為背后隱藏著非凡的策略和智慧。在本書中,珍妮弗·阿克曼通過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鳥類生活和行為,證明了鳥類擁有可同人類或少數高智商哺乳動物相媲美的能力。她將個人的觀鳥經歷與世界各地鳥類學家的前沿科研成果熔于一爐,使我們得以窺見生命的復雜和多樣性,并對人類中心主義做出深刻的反思。
(美)珍妮弗·阿克曼 ·生物世界 ·22.7萬字
恩斯特·邁爾在這本書中著重于對進化現象和過程進行解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位于中間水平的關于進化的描述,它不僅為科學家所寫,也為受過教育的公眾所寫。全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進化的證據;二是對進化和適應的解釋;三是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和意義。而在關于人類進化歷史的單獨一章中,恩斯特·邁爾詳盡地介紹了人類及其前身(原始人類)的進化過程。他把每個主要的進化現象都被視為需要解釋的問題,向我們詳細、直白地展示了一幅綜合進化論圖景。這是一本為每個對進化感興趣的人,尤其是那些真正想了解進化變化的根本原因的人所寫的好書。書中刻意省略了分子生物學最前沿的技術細節,語言直白明晰、易于理解。對于非生物專業的人而言,《恩斯特·邁爾講進化》將是一本關于進化論的理想教材。恩斯特清晰的文字可以讓任何受過教育的外行人都能理解進化的主題。
(美)恩斯特·邁爾 ·生物世界 ·14.5萬字
在這本書中,細胞生物學家阿方索·馬丁內斯·阿里亞斯指出,我們一直看得不夠遠,沒有注意到更大的場景。決定我們是誰的,不是我們的基因,而是我們的細胞。法國數學家亨利·龐加萊曾說,科學是由事實筑成的,正如房子是由磚頭砌成的;但事實的堆砌不是科學,正如磚頭再多也不是房子。不妨套用他的句式:基因再多也不是細胞。雖然基因很重要,但我們的DNA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解釋為什么心臟在身體的左側,我們有多少根手指,甚至無法解釋我們的細胞是如何增殖的。阿里亞斯教授根據他自己的實驗室和其他科學團隊的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細胞能發號施令、測量長度,而且它的本事遠不止這些。細胞不僅會增殖、調控、溝通、運動和探索,還會計數、感受力與幾何形狀、創建形態,甚至會學習。你很可能知道生物學中“自私的基因”這個說法,但大多數人并不了解“無私的細胞”,正是細胞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的地球生命。生物體的構建過程就是一曲精巧復雜、動態變化的細胞交響樂。這本書引人入勝,雄心勃勃,全面介紹細胞的起源、細胞與基因之間及細胞彼此之間的關系,還有它們如何構建胚胎這個“個性大熔爐”。它將徹底改變你對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理解。
(西)阿方索·馬丁內斯·阿里亞斯 ·生物世界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