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關于楚文化的篇目如《楚字是這樣寫成的》《秦楚悲歌》等,再現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部分是關于長江文化的篇目,收錄了《家住長江邊》《我的長江我的船》等,作者以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身份,追尋了長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第三部分聚焦故鄉,收錄了《鄉愁》《兩棵樹》等篇目,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真情禮贊。
劉漢俊 ·隨筆 ·18.3萬字
全書收入作者近年來發表的十余篇隨筆。內容分為兩大類,第一部分是參觀各音樂博物館印象,第二部分是樂器品鑒。本書的樂器書寫并非一般性介紹,而是立足同類收藏,發掘千里伏線,重在世界視野,呈現跨文化敘述的新視角。文章采用文學性與學術性結合筆調,力求雅俗共賞。該作所配圖像典雅美觀,烘托氛圍。每篇文章,配以十幅圖片左右,總數量為近百幅,其中許多樂器,極少見到,可使本書文圖并茂,賞心悅目,吸引讀者。
張振濤 ·隨筆 ·10.3萬字
維新儒學,不僅為晚清時期維新變法運動提供理論指導,也在西方科學傳播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在其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的思想中均有著生動的體現,這使得維新儒學成為了研究儒學與西方科學關系的絕佳素材。作為晚清時期出現的一種新的儒學形態,維新儒學的建構過程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儒學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這種包容性與開放性表明:儒學不會排斥西方科學,更不會阻礙西方科學。儒學與科學的關系,可見一斑。
苗建榮 ·隨筆 ·14.1萬字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魯迅文學獎得主盛瓊,幾年前提出的“快樂教育”法則,曾被媒體譽為“狀元育女心經”,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啟迪和影響。如今,她的女兒盛羅蘭已經長大成人。本書是她和女兒關于成長主題,首次合作完成的最新文章合集。在這本書里,青春靚麗、好學敏思的女兒,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腳步。而人到中年、勤于反思的母親,回望自己的人生,也寫下了諸多感人肺腑的身心體驗。兩代人,因為平等、坦誠、開放的交流,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和朋友。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讓我們跟隨這對母女,分享她們一路相伴、一路對話、一路成長的真誠感悟……
盛瓊 盛羅蘭 ·隨筆 ·15.1萬字
《說東道西》由錢理群選編,收錄了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陳源等大家的散文作品。文章中,他們以全球意識、博大情懷,站在平等、獨立的角度,用平和的語調,灑脫的態度,自由無羈的評說東西方各國文化的優劣得失,也表現了自尊自重、敢于自我批判的健全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文章字里行間的幽默感,包孕著慈愛、溫馨與苦澀,豐厚而不輕飄,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錢理群選編 ·隨筆 ·11.3萬字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背倚廣袤的內蒙古草原,南臨塞外山城張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里獨具特色的人文與生態環境。這里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之地,是“禾”與“草”的交匯區。這里有聞名遐邇的“草原天路”,更有與瑞士達沃斯處于相近緯度的高山滑雪勝地。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部分冰雪項目將在這里舉行。本書作者數十次專程赴崇禮考察,拍攝植物、勘察地質、記錄民情、尋訪遺跡、探究歷史,從博物學家的視角,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崇禮,為崇禮、為2022年的冬季奧運會獻上了一份厚禮。
劉華杰 ·隨筆 ·13.1萬字
本書是吳浩然漫畫作品的合集,每幅畫作配以簡短文字闡述畫面,延續豐子愷輕松、風雅、有趣的風格,展現作者對四季、對生活、對人生的點滴感悟。吳浩然來自孔孟之鄉,因對大師豐子愷先生的一份敬意和執著,悄然南下在豐子愷故里扎根奮斗,成為豐子愷故里浙江桐鄉的一分子。他的綠色調清新雅致,充滿了浪漫和詩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本集是吳浩然的抒情漫畫集。作者將江南風韻與豐子愷的繪畫風格完美融合,并在繼承上有所創新,讓讀者仿佛回到豐子愷所在的年代,回到他所在的世界,體會那些生活中被忽視的情緒和感悟。
吳浩然 ·隨筆 ·9183字
《北京的古橋》一書,細數京城水系上橫跨的座座古橋,它們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書中描繪了古橋的獨特造型、精湛工藝與悠久歷史,每一座橋都承載著豐富的故事與傳說。通過細膩的筆觸與生動的敘述,本書展現了北京古橋作為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讓讀者在品味古橋之美的同時,也領略到古都北京的水鄉風情與歷史文化底蘊。
楊天杰 ·隨筆 ·1.3萬字
本書為“茶鏡訪勝”“茶海探幽”“茶緣深深”“茶趣相隨”四輯,收錄了書寫飲茶、茶事、茶具、茶史、茶文化、茶感受等內容的文章九十余篇,全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文章作者們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以不俗的文筆書寫對茶的喜愛之情,并在字里行間寄寓了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本書具有較高的文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陳明編 ·隨筆 ·12.7萬字
在中國與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禪與飲茶都是沉思與冥想的藝術,是思想與精神升華的路徑。更為重要的是,兩者都能讓人意識到人生的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值得被珍惜與品味。美國文化大家威廉·斯科特·威爾遜廣泛搜集禪宗、茶道、中國哲學中源遠流長的句子,提煉出禪茶一味的“100個基本”,探討兩者之間的美妙關系。集歷史、哲學、修心養生為一體,《禪與飲茶的藝術》不僅能讓你品嘗到飲茶的快樂,更能凈化情緒與思想,讓你修得在喧囂塵世中安然度日的哲學。
(美)威廉·斯科特·威爾遜 ·隨筆 ·5.7萬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藝的人文形態及內涵,既是傳統經濟和農耕社會的產物,也賦予了記憶中江南集鎮特有的風情。小民的風流,手藝的黃昏,使得這些關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種內在靈魂的延續。作者選擇的舒展的敘述角度,讓人很容易從這些泥軟土香的地域文化中獲得了有益的東西。同時,又是那么善于捕撈過往的生活情趣,緩緩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種手藝人的街道,透過嬉戲玩樂的少小天真,闖入一個個手藝傳承的行當,見證了底層小民們那一幕幕頗富社會學和民俗學意義的生存場景。追憶往事,記錄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圖留住逐漸陌生的民間行當,讓后人不僅知道這些鄉土風物的名詞,真切地感知生存的無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還要從這一篇篇具體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擔日益遠逝的那個時代的憂傷和灼痛。
談正衡 ·隨筆 ·14.4萬字
《尋墓者說》這本書不僅是對蘇聯文學史的真實記錄,而且也是對蘇聯政治、歷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羅斯文學在蘇聯時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實情況。書中作者將自敘與挖掘蘇聯歷史真相結合在一起,看似不相干,而深意自在其中,無論是回憶、揭秘,都讓人感受到了在歷史大動蕩下,普通人的無奈和渺小,同時也引發人們重新認識和審視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學。
藍英年 ·隨筆 ·19.5萬字
本書收錄了周墻作為一個好吃佬創作的27篇生動風趣的美食散文,以食物為核心串聯起數十年人生歲月,組成一部懷舊風濃郁的個人回憶錄,既帶著時代共通的烙印,又富有獨特的個性色彩,交織了社會變遷的人情世故,穿插著與各界人士來往來的逸聞趣事,呈現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社會眾生百態畫卷。作者筆下縱橫天南海北,有山珍海味,有粗茶淡飯,有珍饈大餐,有溫情家宴,有家長里短,有江湖典故,還有文史暢想,與一眾饕客老友們共同完美地詮釋了“吃喝是本能,美食是冒險”,最終悟得美食遠在煙火庖廚之外。
周墻 ·隨筆 ·12.4萬字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智慧的集中體現,是展示我們祖先認識自然規律并用于指導農事活動和發展農業文明的窗口。江南和二十四節氣,這兩個主題碰撞在一起會是什么樣的呢?如何有機地把這兩個主題糅合在一起?作者從一個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過絢麗多彩的節氣畫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發出的自然與文化之魅力。詳細講述了地處江南之地的桐鄉在每一個節氣時的風貌,通過大量唯美、寫實的照片和樸實、準確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節氣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讀之如徜徉在江南水鄉之中。
沈衛林 ·隨筆 ·6.8萬字
《晚清中國游記:“中央王國”的游歷與調研》一書,憑借作者威爾遜深厚的軍事、工程和地理知識背景及其親身經歷,為我們回顧晚清中國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穎而獨特的視角。他的足跡遍布中國的廣袤土地,從繁華的滬上到古樸的荊楚,從遼闊的臺海到荒涼的塞外,細膩地描繪了中國的自然風光、人文地理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同時深入剖析了東西方文明在交匯與碰撞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要言之,《晚清中國游記》不僅是一本記錄旅行見聞的游記,更是一部兼具史實價值和文化內涵的著作。對于歷史和東西方文化研究者而言,該作品的翻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而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它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閱讀珍品。
(美)詹姆斯·哈里森·威爾遜 ·隨筆 ·14.3萬字
本書精選吳冠中分析評論中西、古今畫家及其作品的文章,配以高清畫作,讓讀者跟隨畫家的畫眼去了解中外名畫家及其作品。藝術大師眼中的藝術大師,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人生追求、他們的價值觀都在其中有所體現。更有中西方的藝術交流與暗合,中西方藝術觀的碰撞,讀來激蕩心靈,不無裨益。
賈方舟主編 ·隨筆 ·11萬字
學堂之所以成為現代文化人經常談論的話題,很大程度上緣于它作為學習知識、養成興趣、孕育人格與傳承精神的機構和場所。本書所編選的是近四十年來談論學堂的散文篇什,第一輯“遙憶學堂路”中所選的十多篇文章中,當事人在憶及早年學堂生活時的幽懷別抱、各有所偏,也足見此類文章的個人性和豐富性。第二輯“幸運的年月”作家們回憶自己的成長與教育經歷,在那段已然遙遠的歲月中,無論是與母校的結緣,與師長的交流,與時代的會晤,抑或是與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的邂逅等,往往都會成為回憶者珍藏的幸運。第三輯“心中的母校”中,師長的嘉言懿行、同學的深情厚誼,都成為作家們日后不斷追憶與回味的內容。最后一輯“永遠的校園”所選取的文章,既指向百年學堂的內在魅力——其校訓、“校格”和傳統等,也指向今日校園讓人堪憂的外部干擾,比如制度性因素等。各篇文章進入的角度雖然有別,可主要著眼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突出教師、知識分子與學堂的精神聯系。
陳平原 林分份選編 ·隨筆 ·13.2萬字
本書是圣凱教授于2013年寫作的禪思隨筆,分為念心、存在篇、煩惱篇、修道篇、解脫篇、佛教篇、哲學教育篇、行者篇、經典擷錄篇等。本次再版在初版基礎上有所增訂,增加了一組書畫評論,如《書寫禪意的生命——讀宗家順的書法藝術》《天地的筆畫、悟觀與境界——談田東輝的書畫藝術》《游戲三昧——生命的終極關懷與實踐》《天地筆畫之“精氣神”——讀范石泉先生書法有感》等。全書既有寬闊的歷史視域,又有深刻的歷史反思及真摯的情感。
圣凱 ·隨筆 ·6.7萬字
本書包含《環七丘城》與《狹水悠悠》兩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均是龔古爾文學獎得主朱利安·格拉克寫作的與空間、歷史密切關聯的文化隨筆。格拉克是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評論家,龔古爾文學獎得主,在法國和西方享有極大聲譽。《環七丘城》是圍繞古城羅馬展開的一場思想漫步。這座七丘之城所承載的神秘歷史與它觸手可及的現實——城墻、雕塑、噴泉——之間構成了一種充滿魔力的共振關系。《狹水悠悠》則由格拉克童年記憶中的一條河流寫起,以電影式的節奏展開,在回憶中的水面上悠然滑行。
(法)朱利安·格拉克 ·隨筆 ·5.3萬字
人類的歷史,永遠步履不停。行走,作為人類獨有的生理和文化活動,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歷史。《行走的歷史》便是一本講述人類行走歷史的文化隨筆,同時,也以行走這一活動為視角,記錄了人類發展的歷史。這本書從行走的定義、生理機制、形式,行走的人,行走的傳統等多個層面入手,講述了它的歷史:從朝圣之路到傳統商路和貨郎擔,從軍事要道到移牧通道,從巴黎街頭的閑逛到林間漫步,再到街頭游行,行走無處不在。它早已融入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層面,并作為一種獨特的行為,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展。
(法)安托萬·德·巴埃克 ·隨筆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