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類進入21世紀,由于人與自然的沖突而造成生態危機,人與社會的沖突而產生人文危機,人與人的沖突而構成道德危機,人的心靈的沖突而產生精神危機,文明之間的沖突而造成價值危機。和合學提出和生、和處、和立、和達、和愛五大原理,以化解此五大沖突和危機。本書共分兩卷,上卷論述了和合學的定義、和合學“三界六層”、“八維四偶”的邏輯體系、整體結構,和合精神的追尋、和合源流的考察,以及21世紀人類文化的戰略構想。
張立文 ·理論 ·62.4萬字
大數據時代,廣告的形式和業態不斷進化繁衍,但萬變不離其宗,深入洞察目標消費者是廣告傳播的基礎。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網絡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消費者的網絡行為皆有跡可循,在此背景下,廣告調查是選擇抽樣還是全體樣本?是紙質問卷還是電子問卷?是數據推測還是智能分析已成為新時代廣告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書從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出發,在深刻理解傳統廣告調查的基礎上,詳細解讀大數據時代廣告調查的新的特征、操作流程,并佐以最新的大數據消費者調研案例,力爭為高校廣告、營銷專業的學生及老師提供指引,并為廣告從業人員提供實踐幫助。
王凌峰 ·理論 ·10.3萬字
《文化常識全典》匯集了古今中外幾千則基本的文化常識,內容包括哲學、文學、書籍、語言、文字、美術、工藝、音樂、舞蹈、曲藝、體育、休閑、名勝、古跡、飲食、服飾、教育、稱謂、禮俗、節日、歷史、典故、政治、軍事、經濟、法律、天文、太空、歷法、自然、地理、交通、生物、環境、科技、醫學、通信、傳媒等諸多方面,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于一體,既能豐富知識儲備,開拓視野,還能對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稱得上是一本小型的知識百科全書。
李衛主編 ·理論 ·34.6萬字
本書對“記憶”和“歷史”的關系進行深入闡述,通過揭示兩者關系的歷史性變化,呈現它們在記住、解釋、建構過去的意義方面的作用;對科幻文藝的研究既有對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細致解讀,又有對西方科幻電影中的“隱私”主題、“元敘事”問題的深入分析;聚焦于新媒體環境中的青年亞文化的生產、消費與話語建構,涉及網絡話語中的“自我矮化”問題、網絡游戲的文化批判、泰劇粉絲的跨文化想象問題等;深入梳理“情動”理論在西方人文學術界的研究動向,以及中國學者對這一問題的前沿思考。
周憲 陶東風 胡疆鋒 周計武 ·理論 ·29.6萬字
本書一直為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深影響今人,享譽海內外。
李奎編著 ·理論 ·12.5萬字
本書通過中西方文學中經典喜劇性作品的解讀,比較研究了中西喜劇意識的文化發生、中西喜劇意識的審美要素、審美本質、審美特征、審美風格和中西方關于喜劇意識的理論思考,闡發了中西喜劇意識審美意蘊的共同性與差異性。從最概括意義上說,西方歷史理性主義文化中的喜劇意識主要源自社會歷史的微妙,中國倫理主義文化中的喜劇意識主要源自倫理道德的迷醉。
馬小朝 ·理論 ·18.8萬字
西南聯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西南聯大神話通識課》選取聯大蕞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聞一多神話課”的講義,選錄聞一多愛徒陳夢家教授對古代信仰活動“巫”的講解,并將吳晗教授的山海經神話系統研究作為補充,成為一部完備的神話通識讀本,將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以及奔放瑰奇的想象之美呈現于眼前。
聞一多等 ·理論 ·11.8萬字
本書為中國傳統文化論壇系列論文集之一,當前包括了30多篇學術論文,內容涵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國學熱、儒學融合與發揚、弘揚儒學價值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與路徑分析、國學思辨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孟子的廉恥觀、荀子的社會治理思想、儒學思想中的治理智慧等。
國承彥主編 ·理論 ·30.3萬字
《百年文言》由陳永正、徐晉如主編,遴選近百年來200余人近300篇文章,每人附有小傳,每篇采用集評形式予以賞析。所選文章富于故實,作者大抵皆一時名賢。通過本書可藉以窺見百年風氣轉移之一端,亦可以為今人習作古文之參考,又可以作一部百年小史參看。
徐晉如 陳永正 ·理論 ·36.2萬字
《北大國學課》是一本輕松、好玩、全面而又淵博的書,它帶領你穿越時間的阻隔,走入中國文化的深處,領略她優美而深厚的人文風光;它帶領你跨越地域的障礙,隨時隨地都能走入北大課堂,聆聽國學大師們充滿智慧的聲音。史、儒、佛、道、法、兵、中醫、易經、禮節、飲食等等,這里無所不包,等待你的探索。
季風 ·理論 ·19.3萬字
2016年6月26日下午,“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論壇于北京市朝陽區規劃藝術館成功舉行。該論壇是由“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以“傳承創新,價值再生,合作共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高端論壇。來自京津冀三地11家聯盟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與城市特色、傳統文化的價值再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書為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論文集。
高春利 ·理論 ·6.8萬字
《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內容簡介:20世紀90年代起,文化學和歷史人類學框架下的“文化記憶”(daskulturellegedchtnis)研究在德國蓬勃展開。文化學對“記憶“的研究不是從神經學或者腦生理學的角度出發的,而是將記憶看成是一個和文化、歷史等范疇緊密相連的概念,它以關于集體起源的神話以及與現在有絕對距離的歷史事件為記憶對象,目的是要論證集體的現狀的合理性,從而達到鞏固集體的主體同一性的目的;它的傳承遵循著特定而嚴格的形式,有自己的符號系統或者演示方式,如文字、圖片和儀式等;由于其對集體的主體同一性起著極其重要作用,所以存儲和傳播都會受到嚴格控制,對這一控制權的掌握一方面意味著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權力。《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分三部分:第一編基礎理論涉及“文化記憶”的學術演進和關聯概念;第二編展示由記憶理論生發出的視角和問題,包括“記憶作為文化學的核心概念”、“什么是文化文本?”“回憶的真實性?”、“論回憶的隱喻”等;第三編討論文學文本是如何作為文化記憶的媒介的。編選宗旨力圖在展現發展脈絡的同時又反映國外尤其是德國文化記憶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馮亞琳 阿斯特莉特·埃爾 ·理論 ·26.1萬字
《法國文學史》從中世紀論述到當今,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全面而重點突出。二是改變以往的《法國文學史》以每一百年作為一個文學發展時期來講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為每一章的劃分標準,特別是19世紀和20世紀文學,采用了“19世紀浪漫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義文學”、“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意識流、未來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新小說和荒誕派”等分章,打通了這兩個世紀的文學,也就是說,以文學發展現象作為橫向劃分的依據,重視文學發展的規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歷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藝術特點,以展示文學發展的概貌。四是不僅進行思想內容的分析,同時也注重作家的藝術成就和作品的藝術分析。
鄭克魯 ·理論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