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易經》中著名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于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創新,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作者詳解憂患九卦,闡述消解世事迷津、轉換人生成敗之道,幫助讀者在復雜的環境中莊敬自強,提高修養,歷艱難困苦,終玉汝于成。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1萬字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系列書是海內外公認的易學大家劉君祖先生歷時四年多,對《易經》六十四卦作透徹詳盡的解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洞悉決策模式,把《易經》智慧延伸在現代生活中,更進一步通過依經解經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學術相印證,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醫養生與企業管理等,在在圓融無礙,使得我們對《易經》六十四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不再陌生,進而欲罷不能、意猶未盡。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萬字
《山海無界:東方遇到西方》以《山海經》原文內容為母題,由奈目·鵬飛山海經工作室牽頭策劃,委托知名撰稿人執筆創作,對《山海經》內容進行深入解讀,由書中的珍禽異獸、上古神人、奇花異草演繹出情致動人的故事,再配以畫家賀鵬飛先生的精美油畫作品,令西方繪畫與東方故事交織碰撞,構思奇幻新穎,情節引人入勝,深入挖掘山海經文化,向讀者展示不一樣的“山海經”世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觀賞性。本書是奈目?鵬飛山海經工作室策劃推出的第一部關于《山海經》文化的大型圖書。
奈目·鵬飛山海經工作室 ·中國文化 ·23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區域文學委員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積十年之功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國致力于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學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臺。第9輯收文21篇,洪子誠先生特稿之外,設欄目6個。“區域文化與古代文學”“區域文化與抗戰文藝研究”“區域文化與外國文學研究”是常設欄目,呈現南北學者新收獲。作家專題研究欄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發中堅新秀新成果。“巴渝學人掠影”欄目新推李敬敏專集,展示前輩名家新風范。有經有權,求新求變,持續推進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編委會一直在努力。
周曉風 凌孟華 楊華麗主編 ·文化研究 ·23萬字
在當今許多川渝民眾的記憶中,他們祖先生活的故鄉,是一個名叫“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的地方。早在宋元時期,四川人口就發生了重大變化,直到明初,幾百年間湖廣地區持續向四川移民,特別是明中期以后,以麻城為代表的移民家族在四川各地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川渝兩地同湖廣地區血緣、歷史情感的百年紐帶。而湖北麻城孝感鄉,也成為四川重慶兩地居民關于祖籍記憶的終點。本文講述了百年前湖廣填四川這場移民潮,講述了“麻城孝感鄉”是如何成為川渝民眾共同的認知故鄉,以及這種傳承記憶背后的文化情懷。
陳世松等 ·地域文化 ·23萬字
本書為“互聯網+”與文化發展研究系列叢書的總卷,通過回顧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展現互聯網從小范圍應用到大規模發展背后,我們對其認識上的階段性特點。在此基礎上,通過梳理“互聯網+”的提出背景,尋找其中的理論支撐,提出本書對“互聯網+”的定義和范式,奠定全書的論述基礎。全書內容豐富,案例鮮活,有血有肉,涵蓋了“互聯網+”對多個傳統行業的影響和顛覆時,特別強調了對文化產業的變革,可讀性強,思想性強,是一本難得的對現實具有指導性的讀物。
范周 ·文化產業 ·23萬字
本書在分析我國各地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從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視角,運用系統分析、比較研究、綜合集成、計量分析等方法,圍繞民族文化產業經濟功能、文化功能與生態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民族文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概念,構建了其理論框架,研究了民族文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具體路徑,并從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兩個角度探討了其制度保障,為民族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向。
王雅霖 ·中國文化 ·23萬字
《輕松學國學》內容精簡,包羅萬象,涵蓋了禮儀民俗、稱謂由來、飲食起居、官政典制、學制科舉、國學經典、曲藝國粹、器皿用具、神話傳說、哲學宗教、字詞含義、文學藝術等十幾個門類。編者竭力以最輕松的語言、最簡單的話語、最通俗易懂的道理,為你講述國學的文化內涵。
金鴻儒 ·中國文化 ·23萬字
書稿以京東文人集團為研究對象,采用群體研究的中觀視角,在充分梳理學術史和調查文獻的基礎上,考察京東文人集團自覺結盟的思想特征與活動方式;考索“東州逸黨”命名的深層原因,揭示京東文人集團內部結構的復雜性與思想分歧,全面呈現文人集團的面貌;在儒學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探討孫復、石介等京東士人“破立結合”的思想與策略;探究經學與文學的互相滲透,尋繹孫復、石介等文學思想與古文寫作的“經學化”特征;在科舉制度改革、黨爭、古文運動的綜合背景中考察“太學體”及“太學新體”的實質,在長時段中闡述京東文人與“太學體”的關系,重新審視石介、孫復在古文運動發展史中的貢獻與地位。
徐波著 ·文化研究 ·22.9萬字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便在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中找尋著未來的方向。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個個體,為了求得生存,人類更是與自然界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斗爭。而工具的產生為人類開啟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門。棲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黃子孫是人類最早的遠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屬現在云南省境內的元謀人,他們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70萬年。在那個時候,他們已學會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國發現最早的工具就是他們使用的刮削石器。這一時期也就是史學界所稱之的“舊石器時代”。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2.9萬字
本書在繼承歷史學實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借鑒了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方法與理論,將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相結合,多維立體解析現代中國國家紀念日。國家紀念日是民國北京政府、國民黨宣傳政治理念、動員廣大民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政治文化作用于社會民眾的重要媒介。通過回答國家紀念日如何為政權建設服務,揭示其功能的復雜多面,分析國家政權是如何通過國家紀念日對社會民眾施加影響,解釋國家紀念日表象之下的深層次內涵與意義。
郭輝 ·中國文化 ·22.9萬字
《中國文化論衡》是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傾力打造中國文化研究高端學術品牌,主要刊載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相關的最新研究論文及其他文章,常設欄目有專輯、專題、理論探討、書評、學術動態、專家訪談等。
張偉主編 ·文化研究 ·22.9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六個深藏于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作者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這些檔案是中國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奇跡,它們著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在這里,我們能看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臟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里,展現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圖景。這六個事件聚焦于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當遭遇稅收不公時,他們如何憤起抗爭;當家族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如何興起訴訟;當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發生矛盾,他們如何與官府周旋博弈;當朝廷要求整頓戶籍,他們又是如何從中造假牟利……《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萬歷年間,一項不公正的稅收政策在徽州府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亂民、縣官、州府、戶部、首輔、皇帝等諸多利益集團的博弈之局。《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戰》:婺源縣一場持續了六十四年的經濟爭端,反映了一個縣級官員,是如何在重大議題上平衡一縣之利害的。《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干院律政風云》:歙縣一樁民間廟產爭奪案。訴訟雙方在這場綿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長,用盡心思,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嘉靖法律大戲。《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一個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門機構——大明黃冊庫從建立到衰敗的全過程。了解明代的基層統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卻引來了無數貪婪蚊蟲的叮咬。胥吏之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四個無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挾入朝廷斗爭的。作者力圖以冷靜克制的零度敘事,替那些生于塵埃、死于無聞的螻蟻之輩作傳,轉述他們湮沒于宏達歷史中的聲音。想要讀懂大明,想要讀懂中國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聽到最底層的吶喊。在一個個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蘊藏著最真實的規律。
馬伯庸 ·文化史 ·22.9萬字
本書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宏觀語境下,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展開研究,將甘肅民族文化還原到歷史地理的時空坐標中,著眼于民族生活空間、生計模式與生活方式,并對處于數字革命浪潮中的民族文化現狀與未來進行探討。
柴亞林 才旺鬧日 師璐 丁力編著 ·地域文化 ·22.9萬字
本書主要從文化社會學視角,兼及哲學、美學、藝術學、教育學及腦科學的視域,對游戲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主要包括游戲理論興起的背景,游戲理論概述,中西方游戲理論思想,游戲精神與形態,游戲理論與當代文化等內容。全面地論述了游戲對文化的深刻影響,生動地闡釋了游戲對文化發展的重要價值。
周紅路 ·各國文化 ·22.9萬字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這注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彈性與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本書作者以開闊的思路,少迂腐氣的論述,活潑生動的語言,獨到有啟發的觀點,從中國傳統內政、中國傳統外交、農業與農民文化、商業與商人文化、中國傳統婚姻文化、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等六個方面入手,講述了封建社會下中國歷史在這六個方面的意識形態和存在的問題,并著重闡釋了我們應從中引起的哪些反思。是一本輕松有趣、見解深刻的歷史知識讀物。
三糊涂(端木賜香) ·中國文化 ·22.9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22.8萬字
清末民初至當代以來,清史研究在各個歷史階段分別受到不同學術思潮的支配,不斷處在演變和調整的過程中,如民國初年受到反滿革命話語和科學主義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由唯物史觀集中統領,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科學化程度的加深,社會史與新文化史的方法論因素逐漸滲入其中。《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采取“問題史”的敘述策略,系統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來清代思想文化史各個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內容和敘述模式,進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質,力求初步形成一種對“研究史”進行再研究的寫作風格。
楊念群 ·文化史 ·22.8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日本村落變遷的民族志。作者歷時多年,深入日本村落內部,在觀察和訪談的基礎上,探討了日本村落在社會政治變動、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受到沖擊,又是如何維系和發展的,并發現日本稻作村落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村落仍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共同體社會”。全書圍繞稻作這一日本農業的根基命脈,全景式、多方位地展現了一個不為我們所熟知的日本鄉村形象,小到日常耕作、大到村落自治,諸多生動的細節一一道來,是了解相關主題的一本佳作。
李晶 ·文化研究 ·22.7萬字
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甘、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全市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轄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和海興開發區,共有40個鄉鎮、446個行政村(村委會)、47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底常住人口117.46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41.48萬,占35.3%。
《走進中衛》編委會 ·地域文化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