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倉頡造字開始,說到漢字的六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系列漢字、和漢字有關的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的漢字故事來源。用通俗有趣的方式,詮釋了漢字的字形演變、和該漢字有關的成語故事等。在分析字形時,語言盡可能流暢平易,多用比喻和圖表示,形象而易于理解。博聞館豐富多彩,增強了可讀性。
徐劍 張欣 喻英賢 ·中國文化 ·6.9萬字
誰家的槐樹會有罪?哪里的石頭會敗家?赤壁緣何分文武?西湖可曾有胖瘦?紫禁城為何非紫色?懸空寺是否真懸空?一書行盡千里路,閑來細品五千年。本書將帶你行走在祖國的遼闊疆域,了解山川地理、尋訪名勝古跡,一起品讀它們背后的歷史典故和人文傳說,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李強 ·中國文化 ·6.6萬字
東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從江戶到京都的驛道──東海道──途中所經過的53個宿場。東海道是當時日本最繁華的驛路,沿途風景名勝、名店特產眾多,歷來是浮世繪的經典畫題,著名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葛飾北齋都曾進行過系列創作。本書以廣重經典版《東海道五十三次》為主,附以北齋、國貞等大師創作的東海道浮世繪,并一一對比,講解其中的風景故事、地方風俗及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廣重以安閑的筆調再現了東海道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呈現的種種景致,將各種人物活動融入自然風景,體現了日本和歌中特有的含蓄典雅的意境,洋溢著淡定悠遠的抒情氣氛。
(日)歌川廣重等繪 王紫著 ·民俗文化 ·6.6萬字
什么是簡約但不簡單的基本款?什么是能走入日常、豐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想要的東西這么多,究竟該如何取舍?《日日物事》收錄飲食旅游生活作家葉怡蘭20年間的選物用物心得,從筷架、杯墊的選擇,到餐具的搭配、各式酒杯的用處,乃至作者的美學師承。《日日物事》不僅寫物,更寫出了作者在與器物的日日相處中獲得的對人與物之緣的理解和體悟。
葉怡蘭 ·隨筆 ·6.5萬字
暢銷20年,加印38次,全彩修訂。臺灣地區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每日一字》獨家授權,臺灣中小學生人手一冊。100幅名畫作注,從甲骨文起源講到字體流變與演進,字字有來頭。本書從字義發展及一般人最易混淆誤用的字詞進行分析與解讀,并列舉大量的古人經典示例,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收到了取精用宏的效果。
林黎 ·中國文化 ·6.5萬字
香文化內容廣闊、駁雜,包括了香的歷史傳承、香品基本分類、香器使用、香思想轉變發展等內容,作為一本香文化的入門書,我們將從歷史文脈、技藝傳承、生活空間等多角度展現香生活的雅趣。本書的第一章講解香的歷史傳承、基本香品分類以及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核發展變化,讓大家對傳統香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再分別講述各個歷史時期的香與香文化故事,我們想這更有利于理解香在不同時期的發展以及與人的關系。最后介紹了現當代香文化的發展與現狀,帶大家了解當代香文化傳承成果。
張金發 黃歐編著 ·中國文化 ·6.4萬字
本書介紹了中國古代50位科學家的故事,從天文地理到建筑數學到醫藥化學,囊括了多門自然學科。讀者既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有關科學和發明的多種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能從故事中學到古代科學家的創新和刻苦精神,以自我勉勵。
方萍 ·中國文化 ·6.2萬字
節氣指的是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作為自然規律,節氣反映出太陽運行周期的完整。遠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本書從與節氣相關的“三候”、“花語”、“科普小知識”、“農事與農諺”、“風俗與趣聞”、“詩詞”等方面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生動有趣的講述,既與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學習緊密相連,把審美、認知、探索融為一體。本書力求體現以下四點:一是以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使讀者能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建立鄉土觀念,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二是順應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編排上圖文結合,呈現方式靈活多樣,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有助于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三是注重實用性,其內容對了解二十四節氣有實際的幫助,并對課外知識做有益的補充,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四是融合了開放性——它的內容夠豐富,但絕不等同于概念性的百科全書,它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觀察、體悟、審美,也是親子閱讀的良好選擇。
江長冰 ·中國文化 ·5.9萬字
小花戲產生于太行山巔的左權縣(原名遼縣),是流布于左權縣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順部分地區的一種漢族歌舞小戲。它以歌抒情,以舞傳神,以扇表意。每逢節會喜慶祭奠之時,他們走街串巷,或到廟中,或在廣場活動。小花戲是在鬧“社火”中,由民歌小調到扭唱,進而發展成了歌舞小戲,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左權小花戲的歷史、形成、特征和類別屬性,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如何將小花戲弘揚并傳承的。
劉紅慶 弓宇杰 ·非遺 ·5.5萬字
本書以客觀的敘述、散文化的文字、真實的圖片,圖文并茂地介紹苗族的地理分布、自然環境、歷史來源、傳統經濟生活、語言、文化藝術、生活習俗以及民間宗教信仰等。
嚴風華 ·地域文化 ·5.4萬字
廈門,故稱“鷺島”,是我國首批“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之一,曾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然而,這座開放的現代化城市里,卻完美地保留了閩南小城的特色和溫柔,讓人流連它的繁華,卻也難舍它的愜意。到鼓浪嶼,看萬國建筑的設計之美,聽萬琴博物館的天籟之音;去云水謠客棧住上一晚,順道夜游土樓,思念故友;到南普陀許個愿,去集美學村感受文化熏陶,千萬不要忘記吃一頓閩南特色美食……本書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插畫,描繪了廈門的過去與現代;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新老廈門”的城市亮點;這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作為先導,帶你深度了解廈門的城市情懷,在吃喝玩樂中體會這座城市的趣味,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廈門故事”。《廈門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3萬字
采用中醫藥、藝術、文學相結合的模式,通過中醫藥、畫與詩的形式展現,打造全媒體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而有效將中醫藥、畫、詩連脈,構建中醫藥文化的詩畫融合傳播路徑,以期增強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知曉率,降低中醫經典文獻解讀難度。從而提高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用創造性思維與方法對中醫藥文化的詩畫融合傳播路徑進行研究。
李蕊著繪 ·中國文化 ·5.3萬字
“漢語四字經叢書”精選中華文史精華、世界文史精華、重要科學發現以及科學人文思辨等重要知識點,互相輻射,連點成面,架構出古今會通、中西會通、文理會通、科哲會通的基礎知識和思想體系,直接涵蓋成語典故100多個,詩詞歌賦100余首,中外名人近500位,重大歷史事件及科學發明創造等近600起,以及科學人文、思辨和創造思想。本書是叢書之一,精選中華文史精華,主干韻文部分采用少年兒童易讀的四字一句、通篇押韻的結構,韻腳整齊,文義體系完整精良。每句附作者親筆飽滿解讀,繪本彩圖,圖文并茂,將古典文言韻律美與人文基礎知識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集文學性和知識性于一體,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氣勢恢弘,感染力強。
里京 ·文化史 ·5.2萬字
在古典名著《西游記》的演繹中,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從西天取得真經。八十一難故事的主角便有大大小小的妖邪精怪。本書從《西游記》中的這些妖怪入手,以別致視角解讀了這本古代小說巨著,不但對妖怪們的動物原形、故事梗概、身份后臺、歷史背景、文化涵義等進行了細致剖析,而且以唯美的極致筆觸勾勒出妖怪的面目情狀,是一部閱讀收藏兩宜的中國古代妖怪圖鑒。1.《西游記》里真正有趣、有性格的,正是這些迷人的“反面角色”。2.首次完整梳理《西游記》中妖怪名錄,并結合真實唐玄奘西行史料,將妖怪和歷史的對應進行了巧妙設置。3.全書妖怪采用古典博物繪制方法,并輔以奇妙想象力,讓每一個形象都無比精美,極具收藏感。
五色神石著 呂洋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從《山海經》到《聊齋志異》,從神話傳說到中華民俗,中國奇幻文化蘊含了民間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它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每代人的心中,為影視、動漫、小說、游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本書收錄《子不語》《太平廣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古代典籍中100個奇幻詭譎的故事,化身為美女的青衣蚱蜢、身披鱗甲變成龍的貨郎、活了幾百歲的獨角人、從烏龜肚子里鉆出來的鱉寶……并配以細膩詭譎的插畫,為讀者呈現一個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世界。
徐客著 山米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重慶,別稱“巴渝”“山城”“橋都”,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之美,包含了山勢的險峻,融合了江水的柔美,更多的是歷史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重慶,向前看是一馬平川,向后看是萬丈懸崖;在重慶,你可能上一秒在地底穿梭,下一秒在空中馳騁;在重慶,你可能不愛吃辣,但你絕對無法拒絕“洞子火鍋”的誘惑……本書作者,用彩鉛把重慶的美景和故事一張張畫了出來,畫中有動人的時尚風采,也有溫暖的市井人文;又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把老重慶的味道講述出來,有史實典故,也有民間傳說。就讓這本書作為向導,帶你深度了解重慶的城市情懷。衣食住行有魅力,吃喝玩樂有趣味;也讓這本書,為你講述更多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重慶故事”。《重慶城事繪》,是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手繪中國”這個項目中的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1萬字
瓷器是生活中常見的器物,卻記錄了人類歷史和文明。本書通過講述瓷器發展歷史上多個重要節點,勾勒整個中國瓷器發展歷程。從青白瓷到青花瓷,從鈞窯到琺瑯彩,從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工藝。用文明的碎片,拼出中國瓷業的興衰起落、傳承斷裂。通過此書,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了解我們自己,了解悠久的中華文明。
涂睿明 ·文化研究 ·5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4.9萬字
《神話之門》從中國古代史籍、子書、小說、筆記,以及民間神話中挑選出三十個著名神話故事。通過閱讀這些故事,讀者可以充分感受中國式的奇幻想象,并在想象中體會神話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我們還從世界范圍內挑選出和中國神話內容相對應的同主題外國神話,讓青少年讀者在對比閱讀中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同時也拓展青少年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了解。此外,本書還特別加入了現代科學和現代文化對古典神話的闡釋,為想象的翅膀搭載理性的導航。
楊昊鷗 ·中國文化 ·4.8萬字
文水鈲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源于祭祀祈雨文化,在演奏樂器、鼓譜、表演形式以及服飾、道具等多個方面都顯示出華夏農耕文化的特色。文水呱子是我國歷史文化瑰寶,是山西鑼鼓藝術珍品,號稱山西鑼鼓三絕,這一具有濃郁黃土風情的民間文化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繼承、發展和創新,賦予古老藝術新的時代元素。隨著對民間藝術的不斷拓展,其生存空間也日益豐富。
武曉輝 ·非遺 ·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