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亦是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典范之作。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附)、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精髓。朱自清先生認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全書以書為主,講解中國傳統文化,簡潔精辟,深入淺出,通俗流暢,是駛入經典的一只航船。
朱自清 ·文化評述 ·7.9萬字
孔子是儒家的開創者,是道德的楷模,對社會對政治有著非人的理想抱負。同時,他又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這樣一個集諸多令人敬佩的品德和才能的人,是值得我們一再閱讀和研究的。本書以散文式的寫法,從道德修養、社會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門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觀等方面,對孔子進行再認識,對孔子的作品、言論和思想進行再解讀。用優美的文學語言,結合歷史的筆觸,細細品味這位偉大的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卓越。同時挖掘這些偉大的遺存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以及給予人們的啟示與指引,從而傳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力量與魅力。
鮑鵬山 ·隨筆 ·9.9萬字
《大禮集與小禮集》是一部論述行為規范、倫理道德和處世哲理的箴言集,旨在于改良社會、弘揚道德、教化大眾。其中“大禮集”分三部分,上篇“為君之禮”論述帝王治國之道、御民之術以及帝王應具備的道德品行;中篇“為臣之禮”論述臣子的事君之道、為政之術以及與同僚的相處之道;下篇“為有之禮”論述辨人、識人之術,擇友、交友之法以及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小禮集”則論述社會倫理道德,勸導人們求學上進、立業修身,并倡導彰善癉惡、扶弱濟貧。
(阿拉伯)伊本·穆加發 ·各國文化 ·4.9萬字
這個時代政局動蕩、戰火紛飛,這個時代思想活躍、文化繁榮。《洛神賦》:“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中輕逸飄搖的“流風回雪”之姿成為這一時代的底色。風流瀟灑、不滯于物、不拘禮節也成為打在這一時代士人身上的標簽,最終轉化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品質一直影響至今。書中以嵇康、阮籍等人物和荀彧之死等為人所熟知的歷史事件切入,從政治與思想互動關系的角度闡述六朝精神史的變遷,理解士人是如何在積極入仕廟堂的同時,又可以在精神上處于山林之間。
李磊 ·文化研究 ·15.1萬字
中國傳統治道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態,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挖掘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資源,無論對于建立中國思想研究的主體性,還是對于建立當代世界合理的社會秩序和心靈秩序,促進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書探賾先秦以來主要儒家哲人的治道理想,試圖展現古典儒家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和核心思想。作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禮崩樂壞”的歷史背景下所教導形成的“政治共同體”,塑造了儒家以道統引導政統的政治理想。從漢代儒宗董仲舒倡導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到宋代朱子“格君心之非”,再到明代王陽明的內圣外王,儒家對王道政治的期待,內具著士大夫對道統的堅守;儒哲的獨立人格和責任精神與現實的政治并存,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的“陰陽結構”。
鄭濟洲 ·中國文化 ·19.7萬字
如果說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有哪位神仙是從古至今都被萬眾一心真心愛戴的,那么非財神莫屬。所以過年吉祥話里排名第一的,一定是那句“恭喜發財”——對財富的美好向往已經寫進了我們民族的基因,基于這種樸素而健康的民族情感,先民們積極樂觀地塑造了一個司財運的神仙,財神。財神主財運,掌富貴,是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歷來備受推崇和敬拜。有關財神的起源,頗為繁雜,眾說紛紜,因為財神不止一位,而是一個群體,每一位的來歷各不相同。在眾多的財神中,最受歡迎、香火最旺的當屬范蠡、比干、關羽、趙公明。天下財神廟中供奉的多是這四位,因而最出名,影響力最廣。本書以小傳的形式,為讀者厘清財神原型人物的生平以及財神文化的源流,從歷史視角去解讀我們津津樂道的傳統文化主題,引領讀者從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去汲取更多的吉祥、樂觀、奮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郭曉暢 ·中國文化 ·10.2萬字
西南聯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西南聯大詩詞通識課》分上、下兩編及一堂附加課,上編“中國詩學七講”由朱光潛先生以藝術、美學、心理學等現代視角全面分析講解中國傳統詩;下編“中國特色之律詩研究”由聞一多先生講解律詩的知識和藝術特征;附加課“一堂詞的賞析課”由浦江清先生講授詞曲美學特征,并重點講解具有傳奇色彩的《菩薩蠻》和《憶秦娥》。
朱光潛等 ·理論 ·12.9萬字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是中醫藥工作者必讀的經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澀難懂,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太多,沒有一定的古文基礎,背誦起來難度很大。目前一些現代的譯文版本參差不齊,有些難以表達古人的原意,有些顯得冗長拖沓,不但浪費學習者的寶貴時間,也可能將人們引入歧途。現將四大經典的原文,用七言詩的形式進行了翻譯,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助于激發起人們學習經典著作的興趣。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學習中醫藥的熱潮已經到了!相信此叢書的出版,將會改變人們的學習習慣,將會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劉紀青編著 ·中國文化 ·14.1萬字
劉紀青編著 ·中國文化 ·7.5萬字
《大話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別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南腔北調""朝秦暮楚""東拉西扯""死去活來""張冠李戴""指桑罵槐"六個部分,對中國各地方言文化進行詳細考察,并以其一貫風趣詼諧的筆調進行闡釋,內容穿古越今、走州過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現方言特色,充滿了奇聞異趣,讀時忍俊不禁欲罷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開之感,令人回味無窮。
易中天 ·地域文化 ·6.9萬字
《中國人的智慧》以易懂的語言,闡釋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國原典精髓。看完本書,中國智慧的精華也便算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
易中天 ·隨筆 ·12.7萬字
《圖像中的法律》主要由13篇主題文章構成,這些文章通過多件藝術圖像,講述了由古希臘至現代的法律歷史和思想。這些藝術圖像涉及古希臘羅馬藝術圖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圖像、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圖像、新古典美術作品中的圖像、現代藝術作品中的圖像,也包括部分的中國古代藝術圖像。各篇主題文章均通過借鑒藝術史圖像學研究方法,以圖像為主體,解讀其中蘊含的法律歷史、思想和理論,由此建立法律史的藝術觀念史參照系,建立以圖像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從而獲得一種新維度的法律史認知,其視角、方法和內容,是具有革新意義的。
陳皓 ·文化研究 ·13.7萬字
本書通過古文字研究、歌謠等古代文學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較的方法,考察中國古代社會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祭神祝告等諸多方面,并發掘背后的民族特質與文化思想,從而探討了中國古代民俗的基本內涵、起源與早期發展脈絡。其中相應地介紹、吸取日本民俗學的成果,在民俗學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上均有探索。
(日)白川靜 ·民俗文化 ·11.8萬字
本書共分為六章,是作者對晉派電影創作進行的一場歷史性回溯。晉派電影,特指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電影,以及非山西籍編劇、導演創作的山西題材作品。如呂班、伊琳執導,林杉編劇的電影《呂梁英雄》,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等。作者從現代晉派電影創作的初興出發,在傳承發展中回望當代晉派電影薪火相傳的歷程,為探索發展方向的同時,發掘出晉派電影的文化、藝術價值,并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本書以作者獨特的角度解答了如何用電影服務文化強國建設這一新時代命題。
劉子琪 ·文化史 ·14.1萬字
本書是研究日本文化和了解日本人的經典著作,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作者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把戰時在美國拘禁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同時大量參閱書刊和日本文學及電影,寫成報告。1946年,作者將研究報告整理出版成書,即《菊與刀》。報告中推斷出的結論是: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直接統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機構。因為日本跟德國不同,不能用對付德國的辦法對付日本。戰爭結束,美國的決策者同這位人類學家的意見一致。事實發展同她的預料和建議一樣。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文化研究 ·14.7萬字
詞從小道、艷科,難登大雅之堂,到上升為“一代之文學”,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是哪些人使宋詞完成了蛻變?是哪些事在宋詞中留下深刻印痕?而宋詞又是怎樣與一個王朝的興衰相始終?這背后,大有故事可講。可惜的是,許多研究宋詞的書籍,更喜歡沿著文學鑒賞的老路,去告訴讀者這首詞好在哪兒,而往往忽略了作品誕生的時代信息——這背后可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可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抑或可能是一次賓主盡歡的宴飲,又抑或是一曲哀傷痛悟的臨終寄語。一個作品,誕生的歷史信息,有時更能引起我們的興趣。這也是本書花了這么多筆墨去追述宋詞流傳過程的原因,每一次整理保存都攜帶著那個時代的信息,從而超越了詞作本身的意義與內涵。有鑒于此,本書或許是獨特的:不是從文學角度去解析宋詞的美與痛,而是嘗試著從歷史角度去走近宋詞的時代氛圍,去讀取深藏其中的興衰起落,生老病死,輝煌、深沉、熱鬧與沉默。
艾公子 ·文化史 ·19.8萬字
拉面被日本人當作國民美食,在吸收和繼承從中國傳入的制面技術的同時,也融入了日本料理的傳統味道。隨著明治維新時期肉食忌諱的解除,人們開始追求價格低廉又營養豐富的食物,拉面在日本全國普及開來。隨著方便面的發明,拉面這一食物也走向了世界。本書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為讀者描繪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日)岡田哲 ·文化史 ·8.8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連語尋趣:大連方言》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大連方言若干,以隨筆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與文化特質,帶你領略聲音里的別樣大連。
董曉葵 ·地域文化 ·19萬字
“文化之盛衰,民族之興亡系之”,文化是一個國家最深厚的根基,是維系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礎。因此研究國家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書主要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論,主要分為問題的緣起、文獻參考、研究框架、創新之處等;第二章為國家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主要分為軟實力理論的內容、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及結構框架等;第三章為國家文化建設的歷史環境,主要文化建設的內外環境;第四章為基于軟實力理論下的國家文化建設的發展脈絡,主要講述文化建設的五大類型;第五章為基于軟實力理論下的國家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第六章為國家文化建設的未來展望,主要展望國家文化建設的策略。
李姍姍 ·文化事業 ·14.9萬字
在四川白酒產業優化升級進程中,白酒產業文化既是重要發展板塊,也是必要助推力量。多年來,在四川白酒產業發展整體帶動下,白酒產業文化雖實現一定程度發展,但在“白酒文化產業”稱謂的泛濫與遮蔽下,“白酒產業文化”研究較為薄弱。本書聚焦白酒產業文化,對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情況展開系統評估,剖析當前白酒產業文化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次要問題,深究問題背后的成因,而后針對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提出具體策略。本書主要內容包括8章:一、文化與產業文化;二、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意義;三、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四、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現狀分析;五、四川白酒產業文化評估體系構建;六、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七、他山之石:白酒產業文化建設案例分析;八、四川白酒產業文化建設的創新策略。
李暉 李紅 ·文化產業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