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匯集了眾多北大學者、學子有關中國歷史研討的精辟論述和觀點,以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為主線,按照朝代更迭的順序,介紹了從炎黃傳說到清帝退位之間,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制度沿革以及社會變遷的文化風貌,可使讀者對中華文明有一個清晰、簡潔的了解。《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適合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希望領略更多史學大家觀點的讀者參考閱讀。
程門立雪 ·中國文化 ·14.3萬字
《明太祖寶訓》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語錄集。全書按內容進行分類,共6卷,計51章,包含治國、理政、選才、任能、納諫、武備、齊家、育子等諸多內容,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朱元璋,也對明初官方的主流思想有一個清晰認識。為了使讀者對朱元璋有一個較為立體的了解和認識,附錄部分全文收錄了《明史·太祖本紀》,以了解一個草創皇帝的人生全貌,方便讀者從中汲取古人智慧,服務當下,指導當下。
(明)朱元璋 ·隨筆 ·14.5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背包十年》作者小鵬繼“夢想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與前三部不同的是,這部書的主線是一個作者以前從未講述的故事。2008年,作者在孟威村——位于老撾一個不通電、沒有網、沒有手機信號的原始村落里,融入村民的生活,與他們產生千絲萬縷的糾葛,并在那一個月的時間里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困境。
小鵬 ·隨筆 ·10.9萬字
本書按照四種元素劃分成相應的章節:水、空氣、土和火,而第五章則專門講述包含一些無法分類的生靈在內的鬼怪世界。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由于從祖先那里繼承的恐懼,一直被這些鬼怪所困擾。書中包含神話中的怪物,如美杜莎、彌諾陶洛斯或九頭蛇勒拿;被賦予象征意義和隱藏力量的真實動物,如鱷魚、貓或蠑螈:雜交和不可能存在的生物,如蛇怪;在所有文化都中普遍存在的生靈,如龍;或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使我們恐懼的由人類想象出來的生靈,如狼人。這些怪物、動物和生靈構成了一個野獸世界。它們很少能做出任何善事,其中最好的怪物、動物和生靈也會構成令人不安的因素。其力量、殘酷性和象征性作用,無非是向我們展示我們自己的內心:一個既吸引我們又讓我們恐懼的魔幻和陰影世界。
(西班牙)康塞普西翁·佩雷阿 ·文化研究 ·7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兩部著作的合集。《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分門別類、簡明扼要地列出國學入門的必讀書目;《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從“經史子集”中選取代表著作如《論語》《史記》《荀子》《詩經》等進行了詳細的考據辨偽和讀法指導;除此之外,本書新增的“附錄”部分收錄《治國學雜話》《治國學的兩條大路》《讀書分月課程》等六篇文章,皆為作者治學經驗之談。生當今日而讀古書,應要找對初入門徑。希望這本書能夠如任公先生所說,在國學這條路上“替青年們添一點趣味,省一點氣力”。
梁啟超 ·中國文化 ·9.2萬字
藝術是什么?首先它是被創造出來的。它是一種進步的象征。在壓力下的動力,在生活中它讓所有的生物突破常規。通過艱苦努力過程和充滿創新的思想互相結合演變為以后的神奇,從而創造出一副出眾的藝術品。本書從書法、繪畫、建筑、服飾、民間傳統工藝等多方面地展現了中國藝術的魅力,讓青少年在閱讀中受到傳統藝術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13.2萬字
突厥是古代歐亞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為雄跨歐亞草原的霸主,在歷史上有深遠的影響。本書在歐亞草原廣闊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突厥民族的興起、發展和衰亡過程,及其與周邊各政權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于古代歐亞歷史的深刻影響。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學、語言學成果,從多個側面展現突厥民族復雜多元的文化面貌。
陳凌 ·文化史 ·9.7萬字
本書通過五個方面梳理中國神話體系:《山海經》探秘、上古時代的神界領袖、日常生活中的諸神、動植物與器物神話、佛道神話與民間傳奇。并指出“神的名字背后暗藏中外神話關聯”,將中國神話置于世界范圍內考察,同時本書還解讀了神話背后的史實,如倉頡造字或許反映了龐大的漢字構建體系,嫦娥奔月可能是一次應對生存危機的移民。
朱大可 ·隨筆 ·24.5萬字
“哄堂大笑”出自一項有趣的制度“私淑弟子”究竟是什么樣的弟子?“高足”原來指驛傳制度中的駿馬“無它”原來是古人相見的問候語100個日常詞匯,如果追根溯源,能發現怎樣更迭變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詞匯的變遷隱含著什么樣的真實生活細節?歷史嚴肅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風俗被人遺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還原?《100個漢語詞匯中的古代風俗史》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寫我們生活里耳熟能詳的詞語,在輕松起步的閱讀中,不經意地走向歷史的深度;而100幅與詞匯既相關又參差互補的圖畫,仿佛支撐起一座紙上美術館,讓人流連于審美之旅中,感受綿密的歷史質地和人情風物變遷。
許暉 ·中國文化 ·14.5萬字
俄羅斯李福清在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發現《樂府玉樹英》《樂府萬象新》,在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發現《大明天下春》,與復旦大學李平研究后,李平認為是明萬歷年間戲曲選集殘本流存在海外的孤本,經二人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出版。書名為《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這是很珍貴的戲曲文獻資料。本書對此三種中的南戲散出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考證。因南戲散佚多,大多是無名氏作品,流傳情況復雜,而其主要是在民間的演出場中流存,大部分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因此,海外孤本的南戲散出,潛在著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初步分析,其中的南戲散出約有49種103出。
李曉 ·文化研究 ·21.4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論》(陜西師大出版社2000年版)的修訂版上冊。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唯物史觀的立場和方法探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規則和運行機制,全面論證了古代皇帝制度的形成和演變的歷程,介紹了與皇帝制度相關的太子制度和太后制度等內容,分析了皇帝制度的運作方式及其與官僚制度的關系;論證了古代中央政府從世襲制到官僚制的演變,展示了帝國時代中央政府從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后期六部制的變化內涵。全書資料翔實可靠,邏輯嚴謹,言必有據,有助于讀者從政治制度角度了解中國國情的歷史淵源,初版得到學界較高贊譽,適用于對本主題感興趣的各類讀者。
劉文瑞 ·中國文化 ·27.2萬字
作者用數百幅親手拍攝的不同季節、不同背景的高清照片,以散文的筆調,將茶席歷史、茶席構成、茶席美學、茶席的插花等,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書客觀嚴謹,翔實耐讀,并由安徽農業大學著名茶文化專家丁以壽老師傾情作序推薦。
靜清和 ·中國文化 ·10.2萬字
本書選取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需要學習的漢字,旨在通過介紹漢字的產生源頭、造字本義,以及其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字形演變軌跡,讓孩子對語文課上所學到的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體會中國漢字的無窮魅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底蘊。書中還精選了近百幅精美的圖畫,對漢字予以補充說明,使文字更加直觀,可讀性更強。
冠文 ·中國文化 ·1.2萬字
這是一本濃縮了世界文化常識的知識寶庫,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全書覆蓋面大,涉獵面廣,具有超強的參考性與指導性,既是一部容納世界文化百科知識的實用工具書,又是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一書在手,讓你盡覽世界文化全貌;一卷在手,讓你輕松掌握世界文化精華。
文若愚 劉佳 ·各國文化 ·63.1萬字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并收錄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蔡元培 ·中國文化 ·10.6萬字
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街頭,克勞公司的廣告牌隨處可見。公司創辦人卡爾·克勞是上海灘較早開始從事廣告和商品推銷業務的外國商人,他將四萬萬中國人全都看作潛在的顧客,研究了與他們相關的方方面面。本書中,克勞以記者獨有的敏銳眼光和詼諧精準的文字,描繪了他所經歷的一系列逸聞趣事:“漢堡馬掌”并不都來自德國漢堡,一包十二枚規格不同的縫衣針就算作為贈品在中國也沒有市場,買錢塘江的魚付的錢可能并不包括拴魚繩的費用,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國菜”炒雜碎在中國卻并不存在……背后折射出的一些中國文化和在中國做生意的思維方式,至今仍未過時。
(美)卡爾·克勞 ·隨筆 ·15.2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其視野廣闊,氣勢恢宏,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從豪邁悲壯中體會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尋找人生真諦。《豪放詞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了歷代優秀豪放詞,對其進行了注釋、翻譯與賞析,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本書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原文誦讀鏗鏘有力,歡迎聆聽品鑒。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4萬字
《中國文化的精神》聘請樓宇烈教授講述:反顧20世紀中國文化的處境,主要有兩個不平衡:一是人文與科學的不平衡,二是傳統與西學之間的不平衡。這兩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國人的心靈困境。環顧現今世界文化,其發展呈現出兩大動向:即向傳統的回歸,以及對東方愈來愈關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重新審視。首先要澄清的是,關注和學習傳統是否要求我們盲從?其次,西方世界在歷史上及當今是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中國文化的特點和根本精神是什么?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又有怎樣的內涵?
樓宇烈 ·隨筆 ·1.6萬字
本書全面收錄及介紹廣東各地區民間的習俗,內容涵蓋廣府、潮汕、客家等文化形態,從節慶、婚喪、時令、手工藝等領域全方位記錄廣東地區民俗的知識。本書文字通俗易懂,知識全面,是了解廣東民俗文化的必備讀物。
葉德良編著 ·民俗文化 ·14.4萬字
岡倉天心以一己之力,縱橫捭闔,為我們闡釋了東方文化尤其是日本茶道文化所蘊含的美妙意境。——《紐約時報》在所有講述茶道的書中,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岡倉天心的著述不僅是空前的,今后也很難有人超越他。——《東西》雜志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可以共同品味藝術殿堂里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精華,然而,當岡倉天心滿懷深情地守護“大和之心”時,難道我們不也應當好好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蔡春華(學者,岡倉天心研究專家)《茶之書》,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書,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李長聲(學者,日本文化觀察家)
(日)岡倉天心 ·文化研究 ·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