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怪物解剖學》是一本圍繞“創生”展開的歐洲文化研究散論。從泥人哥連、瓶中小人、自動人偶再到工業革命之后的機械文明……這本隨筆集梳理了各類神話傳說與宗教典籍中出現的創造者的譜系,解說了從神話時代到現代的創造思想與文化變遷,并且考察了創造的條件和創造行為背后的深層心理等。
(日)種村季弘 ·隨筆 ·11.3萬字
幾千年前,一群來自另一星球的超人領導了地球上生命的進化,決定了人類的存在狀態和內在特質。這些來自天外的天才建造者如何創造了人類的奇跡?宇宙中所有生命的核心中,DNA是一個聯系地球與天國、人類與神明的“宇宙密碼”嗎?在《宇宙密碼》中,撒迦利亞·西琴有一個最突出的發現:由22個符號組成的希伯來字母表是通過模仿22對染色體而設計出來的。這一發現讓我們逐漸認識到,與染色體匹配的希伯來字母表與其字母的數值是如何作為一個密碼,承載了人類命運的秘密──作為地球眾生的凡人的命運和作為神之造物的人類的天命。
(美)撒迦利亞·西琴 ·神秘文化 ·14.3萬字
《樊登講論語:學而》解讀了《論語》的上半部;《樊登講論語:先進》解讀了《論語》下半部。《論語》是對樊登人生影響的一本書,他捧著《論語》反反復復地研讀了20年。樊登發現,《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我們當下遇到的各種痛苦,孔子早就解釋清楚了。本書的特色,是既還原了《論語》本來的意思,又站在應用的角度講透《論語》,結合中西方經典書籍,讓讀者能夠把《論語》用在當下的生活、工作、學習、創業、人際關系中。
樊登 ·隨筆 ·24.1萬字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即為殷墟。殷墟是一個王朝的縮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重要文化遺產,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輝煌歷史,也驗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為華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難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嘆道:“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
乾坤魚 藍昕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全書從及笈、談婚論嫁開始談起,乃至生育、衰老、死去……緩緩展現一個唐代女子的一生,旨在對唐代婦女的生活作多方位的觀察,豐富人們對唐代社會的理解。著重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唐代規范性觀念對婦女生活的界定;婦女生活與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制度的關系;唐代婦女的自我標識以及影響她們角色認同的因素;唐代婦女生活與唐代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等等。除了史書、詩文集、筆記小說和敦煌文獻之外,本書采用了大量唐代墓志文獻,取材廣泛,內容徵實,論述謹嚴。
姚平 ·中國文化 ·19.4萬字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的風俗和節日,大家知道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指什么嗎?在這些節日中需要準備什么?有什么樣的禁忌嗎?大家想了解少數民族的婚禮是怎么的一種場面嗎?他們的服飾豐富多彩,有著怎么的來歷嗎?一年分為四季,有二十四個節氣,這些節氣是怎么形成的呢,他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媽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黃帝陵祭典是人們對先祖們表示尊敬的儀式,想了解他們有著怎樣的傳奇的經歷嗎?打開本書吧,它將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劉振鵬主編 ·民族文化 ·7.1萬字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生動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對研究儒家學派的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等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于該書保存了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該典藏誦讀版對原典進行了注釋、翻譯,并對部分內容配有朗誦音頻,便于讀者全方位品讀賞析。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8.5萬字
中華文明的起源,并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這些如群星一樣的文明,經過交融合流,最終都依附于同一個主流,形成我們獨特的文明。中華文化漫長的演變過程經歷著縱橫兩個尺度的文化交融,橫向是各類外來思潮的影響,本書關注的重點則是縱向的歷程,即中國古代文化變遷中的文化融合與碰撞問題,涉及主題從與人們生活相關的飲食(火鍋、月餅、螃蟹)、服飾(秋褲)、社會生活(廁所、垃圾、快遞、追星、閱兵、抗疫)到節慶(春節、清明節)、習俗、信仰(灶神、哪吒、玉兔)等。本書不同于那種宏大的敘事,而是著眼于古人生活日常,選擇從文化變遷的細節來觀照歷史,這種邊緣文化史為思考當下社會文化碰撞提供了一個別樣的切口。
侯印國 ·中國文化 ·9.4萬字
千奇百怪的UFO為何頻頻光顧地球?外星生命把地球生命當作活標本嗎?恐龍干尸為什么會重現人間?億萬年的冰川里驚現的“男尸”究竟是誰?古老的龐貝城怎么會在一夜之間消失呢?人造心臟在五萬年前就已被“研發”了嗎?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嗎?法老的“殺人魔咒”又是怎么回事……神秘的、奇幻的、懸疑的——斗轉星移,到底有多少離奇真相被歷史的陰霾遮掩?滄海桑田,到底有多少驚人謎團被歲月的塵埃湮沒?做好心理準備,調動你所有的感官,隨《世界神秘現象全知道》一起跨越時空的維度,穿越真相的叢林,揭秘智慧的瑰寶!
湯勇編著 ·神秘文化 ·18.2萬字
《長物志》共十二志,分屬制器、栽植、造園諸學科,含衣、食、住、用、行、游等各方面的生活內容。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志,闡述了中國古代園林生活的構建要素,指出了這些要素的互用關系及其選用原則。而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七志,其記述,或重制法,或重擺放,或重材質,卻都體現了古代士大夫階層掩去人巧,不使人巧外露的審美心志。《長物志》講求的并非材料價值,而是黯雅古樸的材質與形態美感,其營建的古雅天然的物態環境,不僅是古代文人對精致生活的一貫追求,而且是風雅文士溫文氣質的物化表達。
文震亨 ·民俗文化 ·15.2萬字
盡力去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過是許多無神論者的興趣所在,但是真正的問題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設他不存在,人類將如何自處。《寫給無神論者的宗教》主題在于一個人即使是一個無信仰者,但是他也能發現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給人帶來安慰的。在這部刺激的完全屬于作者首創的并且即將面臨著爭議的作品中,德波頓認為世俗的人們可以從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道德、藝術和教育等等領域中去學得一些東西。在這本書中,德盡力去淡化和消彌宗教中教條主義的一面,攝取了宗教中能夠安慰懷疑論者當下思想的一面,讓人們去感受美麗和睿智的東西。
(英)阿蘭·德波頓 ·隨筆 ·9.5萬字
中國是龍獅運動的發源地。舞龍、舞獅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歷代相傳,長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燦爛的龍獅文化。長期以來,大多青年朋友都認為龍舞、獅舞只是春節、廟會、慶典時的喜慶表演,殊不知它歷經了幾千年的傳承流變,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董勝 陳秀伶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巫術曾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巫術,人類嘗試了解疾病的起源,掌握自然的力量,預測星象的變化。巫術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直觀認知。巫術中的交感理論是細菌傳播理論的探索起點;占星學為天文學研究留下寶貴的星象記錄;咒語符箓中隱藏著對古人來說最為看重的事;巫術的概念中混雜了人們對叛亂和陰謀的恐懼…………巫術既反映了環境、宗教、科學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同時也被這些變化所影響。翻開本書,從巫術的歷史開始探尋人類的思想演變史。本書講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區巫術信仰到哈利波特電影的故事,探索廣泛的巫術信仰和實踐,書中的內容包括巫術發展的歷史、巫術審判、人類學對巫術的研究、影視劇中的女巫形象分析等。
(英)歐文·戴維斯主編 ·文化史 ·20.4萬字
臺州是個怎樣的城市?這里的每個小地域都擁有不一樣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間略微差異的水土養出了個性十分不同的臺州人。臺州人的N種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來翻翻這本書,保準能讓你樂個開懷,還能讓你更了解臺州,這個南國大地上與眾不同的城市。
王寒 ·地域文化 ·8.5萬字
《中華年俗文化》叢書從歷史、民俗、傳說等角度,通過對中華吉祥年俗文化(福、祿、壽、喜、財)演進變遷、淵源流向的客觀陳述,力圖為廣大讀者充分展現具有中華民族特質的喜樂觀和人生觀,使得每位朋友都能納福、進祿、增壽、添喜、生財。本書從民間敬財神的起源和種類說起,細致講述了招財求富的民間習俗,能帶來祥瑞的招財寶貝,敬神奉寶求財的禮儀和禁忌以及開財轉運的講究和方法等等,使讀者通過閱讀能夠全方位地了解財神文化,享受一份獨特的民俗文化盛宴。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 ·民俗文化 ·5.6萬字
《宋茶:風雅與腔調》選取宋代范仲淹、歐陽修、蔡襄、蘇軾、宋徽宗、審安老人等人有代表性的茶詩茶文,展現了宋代茶文化的發展脈絡;通過詳細的原文譯注和延伸講解,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雅與腔調。
周重林 ·隨筆 ·9.7萬字
手藝,凝聚著中華文明與先人智慧,于世代相傳中,塑造華夏子孫特有的文化素養和民族氣質。制瓷、剪紙、竹編、木雕……這些承載著千百年歷史與情感的手藝,是中國人對綿延數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著中國人與古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本書將帶領大家走進歷史長廊,用手藝描摹中國,尋訪指尖上的華夏文明之美。你將會從105件文物瑰寶中,穿過22種古老手藝的歷史記憶;了解150余道工序細節,讀懂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和終極浪漫;體悟24位匠人的守藝人生,感受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與處世哲學。手藝里的中國,質樸、堅韌、廣博、靈性,有著無窮的生命張力。
李武望 ·中國文化 ·8.2萬字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是中國人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然而,“當代青年十大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紅樓夢》名列榜首。如何消弭這一悖論?本書是當代名家講解《紅樓夢》的通識之作,將真知灼見寓于深入淺出、趣味盎然的文字中。作者貼近青年讀者,以深厚的學識、細節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講述《紅樓夢》的思想與藝術、版本與價值、作者家族、續寫與再創造、跨文化傳播、“紅學”隊伍,讓讀者一書在手即可讀通悟透《紅樓夢》。作者深刻地揭示出《紅樓夢》如何通過小說方式回應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一個危機:當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禮儀日漸虛假時,怎樣通過真情的充實或者重構,重新建立起適宜的人際關系。
詹丹 ·中國文化 ·8.6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專著。全書梳理了端午節的歷史脈絡和地域變遷的軌跡;考察了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在內的端午節日習俗“同核化呈現”“糅合化呈現”和“邊緣化展示”的涵化模式。并結合多地田野調查的素材,基于“核心元素”的普遍性和“變動元素”的多樣性,來探尋中國各地端午節的現狀。
宋穎 ·民俗文化 ·19.2萬字
北大微講堂是北京大學為學生開設的科普講座,邀請各學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講解內容權威卻又通俗易懂。
梁敏和 ·各國文化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