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界對外國流派研究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考察和總結。該分析考察在簡要回顧建國前研究情況的基礎上,分別對建國后前17年和改革開放30年來的研究進行了整體性分析,對此間的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做了概括性分析,并對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了一定前瞻性的思考。研究情況的資料翔實,分析準確而透徹,對總結六十年來的成果及經驗得失提供了積極而有益的思考。
申丹 王邦維 ·文化研究 ·26.8萬字
本書講一個文化跨國流傳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地域、兩種不同文化傳統、兩個不同時代之間。它講德國十九世紀史學家蘭克的思想,歷經輾轉傳述,在二十世紀進入中國后,受與拒的曲折過程。蘭克終身對抗抽象理論的歷史哲學,堅持從歷史現象、歷史事實里了解各個歐洲國家的特質。史實與史料對蘭克而言,有“科學”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它們蘊含特定的政治取向,甚至有宗教的內涵。十九世紀后期,隨著學術急速的專業化,蘭克史學“求真”的面相被后人凸顯出來,被人們以特定的方式崇拜著,他的史學思想被狹隘化。透過世紀轉換期間里的史學方法論、史學史專書,蘭克的科學形象在全世界傳遞開來。二十世紀伊始,蘭克進入中國,在人們熱情追求新社會、全心信仰科學的氛圍里,他的治史方法在中國被輾轉傳述著,反映出國人心中殷切的期望,也呈現出現實中多重的局限。
李孝遷 胡昌智 ·文化交流 ·29.8萬字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系列書是海內外公認的易學大家劉君祖先生歷時四年多,對《易經》六十四卦作透徹詳盡的解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洞悉決策模式,把《易經》智慧延伸在現代生活中,更進一步通過依經解經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學術相印證,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醫養生與企業管理等,在在圓融無礙,使得我們對《易經》六十四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不再陌生,進而欲罷不能、意猶未盡。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萬字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提議、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強親自關心、支持下,于2012年6月4日揭牌成立的湘學研究機構、組織機構。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以弘揚湘學研究、推進文化強省為宗旨。通過整合省內外、國內外的研究力量開展湘學研究,從而達到宣傳湖南形象、擴大湖南影響、培養一代湖南新人的目的。作為湖南省湘學研究院院刊,《湘學研究》希望成為研究湖南的新平臺和宣傳湖南的新名片。既有代表湘學最高水平的前沿學術成果,也有激勵人心的湖南歷史文化的知識普及。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地域文化 ·22萬字
本書比較系統地梳理了全球音樂產業發展的概況,從唱片業、演出行業、著作權與集體管理組織、音樂教育和音樂人才培養等角度對多個國家的音樂產業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并對音樂產業發展建設提出了建議,能幫助讀者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全球音樂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對全球音樂產業發展進行梳理與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將各個國家的音樂產業進行橫向聯系,相互借鑒,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對我國的音樂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今后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環境和其他國家的音樂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本書適合音樂產業從業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音樂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
張豐艷 ·文化產業 ·22.1萬字
本書從多民族文學史觀出發,立足文學人類學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四川省四市州主體民族文學的發展狀貌的描述、歸納、比較與分析,展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發展過程、狀態與水平。在呈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發展狀貌與特點的同時,為當代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作鏡像觀照。本書既是文學的人類學描述,也是文學本體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內,由文學現場到文學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特點、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對文學和政治、區域、民族身份的關系作了思考,對多民族文學的發展未來也作了思考。
余紅艷 ·民族文化 ·23.6萬字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十三篇”、《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充分表現了兵家的哲學,原文共六千字左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漢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陳曦 駢宇騫譯注 ·中國文化 ·22.3萬字
魯迅超越他的時代,也超越我們的時代。直到今日我們仍沒有跳出他早已看透的“五指山”。本書對魯迅作品中蘊涵的中西文化比較、改造國民性、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對魯迅周作人羽太信子之間的矛盾、《傷逝》《非攻》等文的創作動機、魯迅赴香港講演等細節進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辨,旁及澳洲、德國的魯迅研究近況,為后來的研究者厘清了若干問題。作者既能置身于魯迅所處的時代,通過文本辨析、材料分析考索等力圖窺見和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同時又能超越魯迅的時代,探尋魯迅在當下的現實意義,挖掘魯迅思想中的特質。
張釗貽 ·文化研究 ·20.1萬字
本書依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為作者在多年田野調查、理論鉆研與案例分析之上的研究成果。本書從流動性和旅游化背景下,社會空間日益凸顯的對正義的訴求出發,運用文獻法、田野調查法、數理分析等方法,圍繞空間生產理論對周莊、西塘、烏鎮、南潯、甪直、朱家角六個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長時段的空間流變進行全面剖析,提出旅游空間是旅游實踐的產物之觀點。并從空間平衡生產的角度,呼吁古鎮發展應尋求消除空間異化的方法,在重塑空間價值結構中尋求富有成效的空間發展路徑。本研究可為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的旅游管理提供有益建議,亦可填補目前學術界所缺乏的對日常生活空間生產的案例研究。
郭文 ·文化產業 ·23.4萬字
《香典》,集傳世香書《香乘》《香譜》《陳氏香譜》于一體,從香料種類、產地考證、逸聞趣事說起,分別闡述著名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爐、薰球、香囊、香盒、香盤等香器;與香有關的史料故事、逸事奇聞;歷代文人墨客的詠香詩文。編者另補入香料真假鑒別、收藏,焚香禮儀等專題知識,全面反映我國古代香文化面貌。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民俗文化 ·28萬字
全書分兩編,上編為“美國文化批評集”,關乎美國文化思想史,下編為“歐美新學賞析集”,涉及20世紀西方文論,即對西方文明的反思與批判。皆出自作者在哈佛所做的課堂筆記、讀書隨筆、博士班論文。哈佛強調各系科交叉訓練,文史哲課程豐富多彩,這些筆記、隨筆均反映了哈佛這一特點。貝爾、鮑克、米爾斯、屈瑞林、霍夫斯塔特、派瑞?米勒、胡塞爾、海德格爾、福柯、拉康、巴特、鮑德里亞……了解了這些思想家,便了解了美國,便看清了當代西方文明的發展脈絡。
趙一凡 ·隨筆 ·29萬字
本書就中華書局標點本《清史稿》,根據《清實錄》等文獻資料,吸收時人研究成果,對《地理志》、《職官志》、《皇子世表》、《公主表》、《藩部世表》、《諸王傳》、《藩部傳》七部分進行考訂和糾謬。
佟佳江 ·中國文化 ·33萬字
本書是作者上的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配套教材,用于學生閱讀朗誦的輔助教材,在課程的教學中也需要有對一定量的經典深入研討,從元典入手,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而編寫的標準是基于“文化”的含義:以文教化。另一方面,作者也申請了校級課程《中國文化概論》的范式教學改革項目,這本書也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內容包括儒家的“四書”、道家的《老子》、《列子》、《莊子》等。
朱懷清 ·中國文化 ·26.4萬字
《顏氏家訓》主要描寫孔子弟子顏回的后人、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顏之推歷經梁朝、西魏、北齊、北周和隋朝,在三次亡國、九死一生的情況下,感悟人生,留下一部千古家訓的故事。
楊義堂 ·中國文化 ·21.6萬字
對于古老的中國文化,西方人總認為偉大而神秘。這神秘,既讓他們著迷,又讓他們困惑。而中國的五岳具有中國古老的本土文化的特質。蓋洛通過《中國五岳》試圖剝去五岳表面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外衣,探尋五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蓋洛認為這神圣氣息是中國文化的源泉和本質,是中國文化的神秘性所在。《中國五岳》不僅全面介紹了清末民初五岳的自然人文景觀,還詳實記錄了圍繞五岳的各色人等的生存狀態。作者對中西文化作出了比較客觀的對比,還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性格有獨到的見解。尤為難得的是,《中國五岳》大量引用了中國古代的典籍、地方志、游記等資料,加之作者當時拍攝的大量珍貴的紀實性照片,不僅是一次五岳歷史文化探尋之旅,而且為現在乃至后世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美)威廉·埃德加·蓋洛 ·隨筆 ·20.6萬字
本書全面收錄了仲躋昆教授對阿拉伯文學、阿拉伯文化的整體看法,包括對阿拉伯詩歌、傳記文學、以及著名作家、作品的獨到論述,和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文學上的交流和相互影響。還包括對阿拉伯文化的見解,以及對具體文化問題的研究,包括中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復興與現代化、中阿文化的交往與對話、反對西方中心論等多方面內容。本書還收錄了仲躋昆教授的一些回憶錄和散文,文章對了解作者研究的心路歷程極具價值。
仲躋昆 ·各國文化 ·45.2萬字
不同于主要作為新知識、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廣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意義更在于新舊共生、士庶交涉、旗漢雜居,傳統政教與近代文明相交融。這一文化空間,既不失其固有的政治資源,更在清末“中西學戰”、新舊社會沖突、上下關系變化、中外習俗更迭等一系列文化轉型過程中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間》將晚清北京視為一個“文化空間”,探討其間各個社群在各種場合運用多樣表達方式的共生關系,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充分利用報刊、檔案等原始材料,力圖深入晚清的歷史情境,研究具體的文化人物、事件、機構和相關的文學文本,力圖交織呈現晚清北京這一特殊歷史橫斷面的文化生態和城市性格。
夏曉虹主編 ·文化史 ·23.7萬字
《紅樓財經傳家》一書,作者從財經與傳家的角度來解讀和分析,分為六章。第一章:財經之眼看賈府;第二章:秦可卿背后的家族與財富博弈;第三章:賈寶玉是賈家財富核心;第四章:實力和勢力背景的妻妾博弈;第五章:《紅樓夢》里的教子邏輯;第六章:賈府轉型詩書傳家。作者認為《紅樓夢》的主線其實是在講勛貴世家的三代到五代的轉型,暗線是“天香樓”和秦可卿為鏈接點的財富博弈過程。最終,四大家族的轉型,只有賈府的轉型最成功,“蘭桂齊芳”是賈府第五代人通過讀書來實現的。作者解讀《紅樓夢》,追求知至,展現了一部不一樣的紅樓景象。
張捷 ·文化研究 ·28.8萬字
為什么火星上只有河床而無流水?詭異的百慕大三角為何會成為無數飛機與船只的夢魘?為什么黑洞能吞噬靠近它的任何物質,即使光也無法逃逸?為什么有的人在去世千年以后,其肉身仍完好如初……段曉蕾編著的《人類神秘現象》將幫助讀者深入解讀種種神秘現象,揭秘詭異事件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充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和獵奇欲望。
段曉蕾 ·神秘文化 ·32.1萬字
夢華主編的《超級彩圖館:失落的文明》分為覓祖尋根、遠古記憶、文明溯源、文化謎團、文字探秘、古墓探訪、廢都揭秘、古跡拾貝、奇觀透視、古物擷珍、歷史懸疑十一個部分,在參考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層層揭開塵封千年的文明之謎,力爭給讀者提供最豐富、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
夢華 ·各國文化 ·4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