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七情到花開,從植物到動物,在詩詞中發現中醫中藥,用科學的視角、文學的筆觸、人文的情懷把詩詞和中醫交匯在一起,在感悟美的同時也理解了中醫。詩詞抒發情感,記錄生活,中醫藥食同源。中醫養生文化更是涉及衣食住行諸多方面。當詩詞遇到中醫,詩詞內涵更加豐富飽滿;當中醫遇到詩詞,中醫變得通俗而美麗。
邊江紅 周澤先編著 ·中國文化 ·8.6萬字
說到“學習教育”,你會聯想到什么?是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最親密不過的同學,還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書中,我們陪你穿越時空,走進古人的學堂,一起探訪古代的私立學校,拜會古人的家庭教師,了解那時的同學們如何給漢字注音。我們也會把你帶回現實生活,告訴你“大手筆”的用法,“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典故,老師何以稱“老”……學海無涯,我們以“樂”為舟!
牛冠恒撰 ·中國文化 ·7.8萬字
什么是摩西“十誡”?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投身飼虎”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些我們都應該知道點。
汪淼 ·各國文化 ·13萬字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是由當時東西海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文化悠久而豐富,該書以海洋民俗為中心探討浙江海洋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民俗文化 ·12.7萬字
恐懼籠罩著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不會面對,我們只能回避,我們回避的主要方式就是欲望的狂歡,其中之一就是對情欲的任意歪曲和包裝,于是,愛情一方面成為當代人的準宗教,一方面又成為人們內心深處藏污納垢之所。
比爾狗 ·文化評述 ·15.5萬字
風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中國風箏協會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風箏科普圖書。全書共7章,分文化篇、放飛篇和制作篇。文化篇講解了中國傳統風箏的起源、發展過程、種類和流派,讓讀者了解風箏相關的文化知識;放飛篇講解了如何放飛風箏以及放飛風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安全地將風箏放飛;制作篇講解了風箏扎、糊、繪三項基本技藝,然后系統講解了“干”字、“來”字、“田”字風箏的制作案例。
范軍主編 ·中國文化 ·2.6萬字
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將在陜西舉行。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西安將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和部分重要賽事。西安也由此向世界發出了“相約西安·筑夢全運”的誠摯邀約,為了更好地服務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運動員因十四運來到西安,深切感受到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圍繞“相約西安筑夢全運”全民宣傳的核心主題,從廣大青少年的角度,以全新的語言,全新的方式向中國和世界推介“新西安新名片”。積極引導本土新生代人群對西安市的深入了解,增強在校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愛運動的良好情感,做好向來賓及世界推介西安的小小東道主。
萬波主編 ·地域文化 ·4.4萬字
希臘神話,被認為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搖籃和精神源泉,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寶庫。這本書以22位希臘神話人物為主線,通過解讀228件世界名畫與文學作品,深度講述希臘神話故事。其中包括眾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光明之神阿波羅、愛神阿佛洛狄忒、海神波塞冬、戰爭與智慧女神雅典娜、戰神阿瑞斯等奧林匹斯12主神和10位希臘英雄。本書以眾神的人物經歷和性格特征作為獨特切入點,解讀呈現希臘神話題材的后世藝術作品,涉及的主題豐富有趣,比如雕塑家呈現冥王搶親,莎士比亞為何對大力神情有獨鐘,古希臘悲劇《美狄亞》和伊阿宋的關系,《拉封丹寓言》中對女神赫拉的呈現,酒神對尼采的創作產生的影響,詩人雪萊和拜倫對里拉琴的詠誦等,敏銳捕捉希臘神話元素給波提切利、委拉斯開茲、魯本斯等藝術巨匠帶來的創作靈感,揭示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和社會等領域所產生的重要影響。這本書引領你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眾神,用觸手可及的經典藝術作品,幫你打開認知,積淀文化底蘊,提升你的藝術鑒賞力。
崔瑩 ·各國文化 ·8.3萬字
中國乞丐文化在歷史時段上有強大的延續性(時),在空間地域上有驚人的一致性(空),它與主流文化乃至精英文化之間又有生動活潑的交流性(上下),而這種交流性也反映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上,其實質也是一種上下關系。本書是作者在其英文獲獎原著StreetCriers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緊扣時、空、上下這三個主題,對晚清以來的中國的城市底層文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全書資料豐富、內容詳實、立論嚴謹、文筆生動,是中國都市文化史和次文化研究領域內一部有創意的新作。
盧漢超 ·文化研究 ·16.7萬字
從《山海經》到《聊齋志異》,從神話傳說到中華民俗,中國奇幻文化蘊含了民間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它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每代人的心中,為影視、動漫、小說、游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本書收錄《子不語》《太平廣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古代典籍中100個奇幻詭譎的故事,化身為美女的青衣蚱蜢、身披鱗甲變成龍的貨郎、活了幾百歲的獨角人、從烏龜肚子里鉆出來的鱉寶……并配以細膩詭譎的插畫,為讀者呈現一個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世界。
徐客著 山米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本書涉及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音樂類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藏族趕馬調。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基本特征、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并輔以曲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
王顯暉 阿牛木支 安圖主編 ·文化研究 ·13.9萬字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人們對色彩追尋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那么,每一種色彩的歷史命運如何?人們的色彩觀念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演變?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值得我們探索。本書共四章,分別從大自然、動物、礦物和生活4個方面講述了100多個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書中以顏色為核心,結合可愛的插畫,用詼諧的文字講述了顏色的由來、相關的名人故事、制作工藝和文學詩詞等文化知識,讓人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能了解與顏色相關的文化知識。全書圍繞中國傳統色拓展自然科普、歷史人文知識,與人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密切結合。內容豐富,語言詼諧,圖片有趣,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懂懂鴨 ·中國文化 ·2.9萬字
本書以公共經濟學、公共管理學、民族社會學等學科為理論基礎,在第一手調研資料的基礎上,本著“問題導向”,通過對青海藏區公共文化產品的內涵與結構、政府服務供給的價值目標與體系模式等核心問題的研究,梳理和架構符合民族文化特點與農牧區實際的發展思路和實踐路徑。主要內容包括:青海藏區自然、人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與公共文化發展的內在關聯性;青海藏區公共文化產品的特質與功能,公共文化建設的特殊性表現;青海藏區政府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差距;青海藏區公共文化產品價值選擇與服務供給模式建構;青海藏區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制度保障與政策工具;青海藏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的路徑和需要處理好的幾大關系。
關桂霞 ·文化事業 ·13.5萬字
清代河湟地區在行政上基本實現了內地化,各民族交往頻繁,文化互動類型豐富。本書以官方正史、地方史志、私家著述和檔案資料為基礎,通過對清代河湟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研究,探討了該地區族際交往、文化互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性,指出“交融性而非區隔化”是其文化發展的核心特征。國家意志、地方利益和民族訴求的趨同促成了清代河湟地區各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語言藝術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性,使得各民族日益結成了牢固的經濟、文化和命運共同體,客觀上鞏固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最終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區域性、基礎性和內在性的歷史力量。
魏梓秋 ·地域文化 ·18.1萬字
巴黎擁有怎樣的歷史和現在,才成為所有美食愛好者的天堂?大衛·唐尼以他標志性的機智和博學,帶領讀者探索世界美食之都的豐富歷史,對《米其林》《必比登》《高勒和米羅》美食指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唐尼還給出了實用的一套“獵食策略”,教你避開欺騙游客的陷阱,重申“一分錢一分貨”的準則。從市區到周邊值得探索的詳細巴黎美食路線也被藏在書中,等你來探索。比如,至今還在出產新鮮蔬果的安托瓦內特菜園,傳奇人物艾倫·杜卡斯在凡爾賽宮的時尚餐廳,郵件街上絕對正宗的喬治小館,集詩意與高雅于一身的勒·杜瓦揚高級餐廳……跟隨大衛·唐尼老到、獨特的眼光,重新發現巴黎的餐廳、酒館、小酒館、咖啡館、酒席承辦商、人行道上或市場里的食品攤、外賣餐館,甚至還有流動餐車,它們都在發出魅惑的邀約。
(美)大衛·唐尼 ·文化史 ·18.3萬字
本書介紹了中國古代50位科學家的故事,從天文地理到建筑數學到醫藥化學,囊括了多門自然學科。讀者既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有關科學和發明的多種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能從故事中學到古代科學家的創新和刻苦精神,以自我勉勵。
方萍 ·中國文化 ·6.2萬字
本書從社會學的“社會記憶視角”思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和方法,以社會記憶理論、本體理論等為研究基礎,綜合運用文獻計量法、語義分析法、實證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檔案學科,基于檔案自身的特性和價值、功用,客觀分析非遺建檔保護的現實狀況,構建了非遺建檔的具體流程,研究了非遺資源的數字化保護,并以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例,驗證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滕春娥 王萍 ·非遺 ·13.8萬字
大學里都有哪些學科門類?為了應對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還應該了解些什么?這本《通識:學問的門類》也許會給迷茫中的學生一些啟發,給需要“自我充電”的職業者一些助益。編者將本書內容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文化藝術四大門類,并將隸屬于不同門類的共36個具體學科從時間發展脈絡、主要代表人物、學科發展關鍵成果以及個別學科在日本的發展現狀等方面向讀者展示各個學科的基本發展情況。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書中穿插了大量關于具體學科內容的圖表,以多樣圖表的形式立體呈現各學科發展中的主要人物、關鍵時間、重要事件等。簡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圖譜展示,圖文并茂,為讀者開啟了解各個學科的大門。
日本實業出版社 (日)茂木健一郎主編 ·文化研究 ·16.7萬字
本書以朝鮮燕行使記錄的中國見聞為研究對象,展現異國使臣眼中的滿族風貌,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民風民俗展現的社會景觀,從語言接觸中滿漢語言的考察,到民族融合背景下滿族禮制風俗的變遷,從文化傳統折射的滿漢女子地位之差異到對滿族女性的綜合評判,燕行使都進行了細致描述。對滿族群體來說,這是一次從具象到宏觀的域外歷史書寫;對燕行使來說,這是一次不同文化之間碰撞與融合的情感表達。
姚曉娟 ·文化研究 ·16.1萬字
格薩爾史詩的當代傳承是對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選擇、判斷和再創造的結果,是對史詩所蘊含的民間文化精神的綿延傳續,也是對口頭文學格薩爾史詩的一次創造性轉化、重構和再創作實踐,其傳承與創新效應已成為藏文化藝術巨大的再生資源。本書試圖對格薩爾史詩的當代傳承類型、傳承實踐及其文化表征進行尋繹與分析,使民間史詩的“活樣態”以新的藝術形式與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緊相維系,從而開啟人們對古老史詩新的閱讀感受和新的接受視角,演繹史詩在當代語境中的詩性表達,賦予格薩爾史詩新的詩學意義。
丹珍草 ·民族文化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