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典籍之一,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巨大。中國文學史上受《山海經》影響的人和作品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清單。影響的人:莊子、屈原、陶淵明、李白、李賀、李商隱、蘇東坡、關漢卿、吳承恩、曹雪芹、魯迅等。影響的作品:《莊子》、《離騷》、《西游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紅樓夢》等。這些書中所描繪的神仙、女鬼、妖怪、精怪、神魔、異僧等形象,可譽為“中國神話文學的寶礦”。
竹馬書坊 ·普及讀物 ·3.9萬字
察雅縣是唐蕃古道和茶馬古道重鎮,地處橫斷山脈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東南部,被稱為昌都花園,也有“康巴江南”之稱,是藏漢文化交流交融之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本書是畫冊,以精美的圖片和精煉的文字展現了察雅的自然風景、服飾等獨特的地域文化,凸顯“察來雅韻”。
其珠多吉編 ·歷史地理 ·1.3萬字
王耀所著的《水道畫卷:清代京杭大運河輿圖研究/歷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是對海內外現存清代京杭大運河輿圖的較系統深入的調查、整理和研究?!罢{查、整理”體現為:弄清運河圖藏圖機構、收藏路徑、圖幅保存狀況,并進行分類和編目。“研究”則集中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研究單幅運河圖圖幅內容、表現年代、圖幅價值、版本源流等問題;二是探討不同類型運河圖的特征、背景等,并歸納總結運河圖繪制內容的時空差異及成因;三是發掘運河圖圖像史料的價值,進行圖史互證、以圖證史的研究嘗試??傊@本“圖書”是對中國古地圖中類型圖研究的新探索,也力圖為京杭大運河史研究提供新史料和新思路。
王耀 ·歷史地理 ·11.6萬字
《近代史資料》總146號共收錄近代史原始資料五篇,即《徐廣縉致葉名琛信札輯錄》、《儀若日記(二)》、《歐洲觀戰報告》、《旅行長安日記》、《陸征祥致劉符誠手札(二)》。其中《徐廣縉致葉名琛信札輯錄》為徐廣縉擔任兩廣總督時與廣東巡撫葉名琛的信札,反映了道光末、咸豐初清軍在兩廣鎮壓農民起義的情況?!秲x若日記》為清末外務部大臣鄒嘉來的日記,詳細記錄了晚清政局、以及京官的日常生活。《陸征祥致劉符誠手札(二)》收錄陸征祥1936年至1948年間致劉符誠的220余通手札,不僅反映了陸征祥晚年生活狀況,也披露了他與許景澄的交往、北洋政壇舊人的行跡等內容,對全面了解和認識陸征祥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編 ·中國史 ·16.5萬字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辦,劉新成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劉新成主編 ·世界史 ·19.9萬字
《5分鐘爆笑詩詞》第二輯,以生動的歷史故事、活潑幽默的筆觸,漫畫和文字結合的形式來講述蘇軾、王維、李清照的一生,在故事情境中解讀他們重要的詩歌創作。創新萌力全開漫畫+創意微信群聊,爆笑逗趣,老少咸宜!
歷史的囚徒 ·普及讀物 ·14.8萬字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看到一段壯麗史詩——在遼闊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有過兩條史詩般的商路,它們一頭連接著大陸東頭的長安、洛陽,一頭連接著大陸西頭的羅馬、威尼斯。絲綢、瓷器、茶葉……“中國制造”除了商品的價值,更是藝術,是精致、優雅、高貴的代名詞,讓世界為之如癡如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即是兩條商路,又是兩條文化之路,千百年來,無數的東西方民族和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譜寫了一曲文化交流的千年頌歌。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歷史地理 ·11.2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 ·世界史 ·19.4萬字
清宮劇告訴你:嬪妃娘娘宮斗不能停;皇帝吃飯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正黃旗是皇族正統橫著走……這些套路你真的信了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啦,真實的清朝超乎你的想象!嬪妃侍寢可不是脫光了用被子裹起來,而是娘娘們一起在養心殿后殿集合等皇上翻牌子。清朝嬪妃不自稱臣妾或本宮,在面對皇帝和太后的時候,一般自稱“奴才”?;噬峡刹慌履阒浪目谖叮_《膳底檔》——乾隆不愛海鮮,光緒則是個“海鮮控”!…………本書從七個部分講述了清朝的日常生活,涵蓋了語言、商業、建筑、交通、旗人、后宮生活、服飾、婚姻、飲食等各個方面,用特別嚴謹的考據,還原特別有趣的清朝日常生活!
橘玄雅 ·普及讀物 ·15.4萬字
本書以清初福建遺民文人共時性的多元化心態特征與歷時性的心態嬗變為線索,構建雙重遺民群體網絡結構。圍繞遺民士人的著述,聚焦忠孝仁義、愛國英勇等遺民文化品質,對這一群體在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意識下的遺民氣節與家國情懷,展開不同向度的研究與思考,探討易代之際遺民士人離散書寫的傳播意義。本書有助于進一步拓展遺民文學的研究視角,推動遺民文化思想與文學生產價值的當代化,促進閩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與發展。
張小琴 ·史學理論 ·18.9萬字
改革開放如同一聲春雷,匯聚起改變中國的磅礴力量。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濃縮了一部讓世人矚目的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闊步前進的時代足音。羅湖是深圳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和特區創業之初的“主戰場”,改革開放在這里起步,“春天的故事”在這里唱響,羅湖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或“率先”,成為“特區精神”的歷史源頭之一,融入了中國改革開放宏大敘事的歷史洪流。
政協深圳市羅湖區委員會 ·口述史 ·7.8萬字
北宋時期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被不少西方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這段時間,儒學得到復興,北宋文壇群星薈萃,如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范仲淹、柳永、黃庭堅、周邦彥……無怪乎有人時候“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睘槭裁磿霈F這種情況呢?大約得益于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但這么做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即軍事不強,面對北方遼和西夏,常年處于劣勢?!板Y之盟”不過是緩解了北宋這方面的壓力,但是軍事上的松懈卻又直接導致了“靖康之恥”。金國攻占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雙雙被俘,宋室只好南遷至杭州建都,北宋也到此結束。
程曉南 ·中國史 ·11.6萬字
本書選取經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十四種香料——胡椒、丁香、安息香、乳香、沉香、郁金香、蘇合香、龍腦香、旃檀、肉豆蔻、肉桂、合歡、沒藥、龍涎香,為你詳細讀解它們的“旅行”足跡、多樣變遷以及在不同文化譜系中的象征意義;同時帶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對照的歷代名畫,兼容并蓄中一睹香料在神話傳說和歷史現場傾情演出的無窮魅力。
許暉 ·普及讀物 ·7.3萬字
陶器,作為考古學最基礎的研究對象,對于了解一個地區、一個文化、一個人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浙江的史前陶器,結構上基本按照時代順序,分別介紹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錢山漾文化和廣富林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制作工藝,同時包括對各個考古學文化基本情況和主要認識的介紹,旨在提供一個理解陶器的文化背景,展示浙江史前陶器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與價值。
孫瀚龍 趙曄 ·文物考古 ·13.4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自周族公亶父遷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間百余年波瀾壯闊的周人歷史,以及平行時間線下武乙至帝辛幾代商王之間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詼諧的語言,按時間順序梳理了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的晦暗經過,向我們講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領本邦及諸多小方國,推翻了熱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諸侯、制禮作樂。周的種種制度理念成為孔子畢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淵藪,商周間的歷史變革則塑造了華夏文明的基本樣貌。
高蟲二 ·中國史 ·20萬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作品浩如煙海。對于家長來說,如何能在眾多的作品中選出精品,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掌握知識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鴻恩編寫了這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本書以時間的發展為綱,以歷史重大事件為軸,采用圖文并茂、注音詳解的形式,解說中國歷史跌宕起伏的戰爭故事、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光彩奪目的文化成就,輕松活潑,寓教于樂,能夠讓孩子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中華人文知識,發展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不斷開拓眼界,陶冶情操,最終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鴻恩 ·普及讀物 ·10.9萬字
本書考察自九一八事變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國對偽滿洲國政策的演變。書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檔案資料及前人著述等,對美國與偽滿洲國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實進行一一考證,厘清雙方交往的諸多細節,以求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貌,并將其置于美國遠東戰略中進行總體考察。
段永富 ·中國史 ·14.6萬字
墨洛溫王朝時期,隨著法蘭克君主對正統基督教會的倚重程度與日俱增,召開具有“合議精神”的教務會議逐漸從教會傳統上升至國家行為。法蘭克教俗精英在會議過程中針對諸多現實問題制定的教規教令,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法蘭克共同體的權力架構、王權理論、族群意識、內外秩序以及社會風氣,繼而在后羅馬時代的地中海世界打造出一個頗具教會特性的“法蘭克早期國家”。
劉虹男 ·世界史 ·18.6萬字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探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孫祚民先生30余年來致力于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研究的論文結集。全書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論文幾十篇。孫祚民先生是中國農民戰爭史的專家,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也有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從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發表有關民族關系史方面的論文數十篇,涉及民族關系史問題的各個方面。本書就是其中部分論文的結集。
孫祚民 ·史學理論 ·18.3萬字
我們講歷史,無非還是講人,所以講上古史,也是從人開始講。人是從何而來的?古時代的人根本無法解釋,于是便出現了創世神造人、造世界的說法。西方有上帝,而地處東方的我們,也有盤古、女媧。產生這種創世神神化的時代,即便還沒有發明文字,也必然有了語言,以及簡單的社會組織。但是人而為人,大約是從猴子變來的。猴子是不會編出一個神化,并將其口口相傳于后世的。所以,當人剛開始為人的時候,是沒有那些神化的。既然沒有神話作為參考,自然也就修不可能會有史料。但是我們依然要講上古史,而且還要講清楚,這就要用到考古學了。
班惠英 ·中國史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