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切音聲皆含道性,道性通達一切音聲。《音聲之道》是作者對各種音樂聆聽及理解的筆記,是闡釋,也是再一次重塑音樂。作者借釋迦牟尼、老莊、耶穌的智慧,為我們闡明音樂之起源,帶我們聆聽和體味非洲歐洲原生態音樂、格里高利圣詠、非暴力的音樂作品《雨》《敦煌》、藏族歌手才讓旦的雪域天籟、搖滾音樂之父崔健、無一絲火氣的南音,一十六講內容不多,卻提供讀者以一種全新的理解音樂的心界、眼界,悟得音聲之道。
瞿小松 ·音樂 ·17.4萬字
本書主要以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唱本為中心,研究北京民間說唱的種類、淵源及其地方文化特點。從歷史淵源看,北京地區的說唱發展于金元,轉變于明,至有清一代遂成大觀。滿族皇室的重視、整體文化生態的鮮活,均促進了北京說唱文藝的繁榮。從藝術方面看,北京地區的說唱在情感表達、文體創新、詩體創新等方面頗有新意。當一種說唱藝術傳唱市井、口傳心授之際,坊間刻本、抄本亦會隨之盛行。這些泛黃的民間小冊子承載了本地民眾的人文意涵與生命形式。通過作者的論述,讀者可以發現北京民間說唱本身具有的文化意蘊與價值。
崔蘊華 ·音樂 ·17.2萬字
我愛肖斯塔科維奇--肖氏鋼琴作品導讀》是林華教授繼長銷書《我愛巴赫》《學琴日記》之后、專為鋼琴師生而撰寫的最新力作。全書共分四章,以作品難易程度和風格衍變為綱,依次講述了世界音樂大師肖斯塔科維奇的鋼琴作品《兒童練習本》《木偶舞蹈組曲》《三首幻想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及至高峰之作《二十四首序曲與賦格》。作者林華以一貫優美的筆調,逐小節逐樂句剖析詮釋,將肖氏錯綜復雜的復合和弦、錯音技術、隱伏旋律、突兀大跳等要點難點一一挑出明解,顯現音樂的本來面目,并給出演釋訣竅。這對于把握現代音調與古典結構一體、新奇語言與內在張力并存的肖氏風格,對于理解肖氏的悲劇情懷、桀驁個性,解讀他用怪異荒誕反諷專制、用音樂警句宣讀立場、用獨特語言坦露靈魂,以及胸懷國家民族深情大義等等這些演奏的深層意義,尤為重要。對于長期游離于大多數讀者視野之外的肖氏鋼琴作品的國內現狀,本書用十八萬言篇幅及圖譜雄辯地指出:肖斯塔科維奇的一整套系統的鋼琴作品,是“繞不過去的鋼琴教材”!同《我愛巴赫》一樣,本書稿實際是一種實用的肖氏鋼琴手冊,一種學習肖氏的新思路。
林華 ·音樂 ·17.2萬字
本書為“禮俗之間——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叢書”系列之一,對泰山不同時期歷史脈絡中,國家祭祀與區域祭祀用樂進行考察,從制度層面全面梳理泰山祭祀的歷史沿革。這一歷史沿革顯示出大祀、中祀、小祀遞衍發展的規律。梳理出泰山帝王封禪等國家高層級儀式及用樂形態,泰山作為岳鎮海瀆祭祀以及望祀陪祀時的用樂形態;明清時期岱廟、東岳廟作為國家小祀和群祀意義的禮制儀式及用樂形態;歷史上國家祭祀與民間信仰小祀一直是一個交互影響的過程,民間神靈在特殊條件下與國家權力互動,一些民間信仰被納入小祀的祭祀范疇,名正言順地進入到國家祭祀體系,如此使得各地小祀神祇一致性的同時,又有差異性。
逯鳳華 ·音樂 ·17.2萬字
本書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42期,論題為“柏拉圖與古典樂教”,討論了音樂在以柏拉圖為核心的古典傳統中的位置與角色,涉及樂理、音樂政治學、音樂與教化的關系等層面,其中彌漫著一類明顯的暗示,即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靈魂,歸根結底,應是那種具有樂感的靈魂,音樂教育塑造人的個性,使人獲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讓人的言談舉止變得優雅,質言之,“人類生活處處皆需節律與和諧”。
婁林 ·音樂 ·16.8萬字
2017年5月13日晚,由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辦,深圳大劇院協辦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研討會”在南方科技大學順利舉辦,來自羅馬尼亞的國寶級聲樂藝術家瑪麗阿納·妮可蕾斯科,中國聲樂界泰斗郭淑珍先生和多位來自中國的聲樂教育家、歌唱家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本次研討會旨在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貢獻。本文集收錄了南方科技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音樂研討會”暨全國首屆“即興演奏藝術”系列活動中的多位知名藝術家、教育家的精華文章,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畢寶儀,南科大藝術中心主任。擁有多年豐富的海內外教學經驗。作為中央音樂學院歌劇中心特聘教授,引進世界先進的歌劇教學和排演模式,導演了中央音樂學院歌劇中心的經典歌劇之作《阿依達》,上演之后好評如潮。同時,在擔任德國魏瑪萊瑞克歌劇中心特聘教授以及馬來西亞沙巴藝術學院學術顧問期間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人才,在國內外重要音樂賽事中屢獲殊榮,如意大利貝洛克國際聲樂大賽、臺北世華聲樂大賽、韓國亞洲音樂大賽、羅馬尼亞哈利科雷亞·達克利國際聲樂大賽等。
畢寶儀 ·音樂 ·16.7萬字
本書遴選、介紹了世界認可的9家有名芭蕾舞團,包括法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丹麥皇家芭蕾舞團、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德國漢堡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劇院。書中詳盡的史料可以讓讀者一覽芭蕾近500年的發展歷程,各團充實鮮活的現狀闡述,飽含經典劇目、編舞大師、明星演員的全面信息,同時不乏人才培養和市場運作等方面的措施與經驗。本書充分地展示了世界芭蕾舞名團的發展現狀,將幫助廣大芭蕾愛好者更全面地了解世界芭蕾藝術,也將滿足專業機構和從業人員學習、借鑒國外名團運作模式的需要。
譚元元主編 ·音樂 ·16.7萬字
《作曲與分析.音樂結構:形態、構態、對位以及二元性》內容簡介:大學科研的一個首要目的就是教學,《作曲與分析.音樂結構:形態、構態、對位以及二元性》從結構的深層基礎來歸類表層形態,將音樂構成的過程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作為對作品的理解,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疑惑,并指導未來的音樂創作。《作曲與分析.音樂結構:形態、構態、對位以及二元性》靠前、二、三篇可供專業音樂學院作曲本科音樂分析課程使用,第四、五篇可供研究生必修使用。
賈達群 ·音樂 ·16.6萬字
香港的流行音樂是香港文化中獨特的一道風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長過程中某種意義上的必修課。本書是一位資深而又年輕的港樂樂評人所寫,細膩的筆端觸及港樂的方方面面,如詞人林夕和黃偉文,曲作者陳輝陽,著名音樂人陳奕迅、王菲、楊千嬅、古巨基等,講述了港樂之所以能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的靈魂所在,以及音樂背后的各種故事。
何言 ·音樂 ·16.6萬字
作者的足跡遍及奧地利著名音樂勝地,多次出席重要的音樂節慶活動,觀賞數十場各種規模形式的歌劇及音樂會,除沿途撰寫音樂旅行隨筆外,還拍攝大量照片,忠實記錄了一次次心靈怡悅之旅。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通過對音樂故地的探訪,喚起對音樂家往昔生活的追述,對音樂精神的思考,對音樂發展史的評說。
劉雪楓 ·音樂 ·16.3萬字
音樂審美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音樂的審美依賴于聽覺,不受空間的制約,不像語言的聲音那樣具有約定俗成的語義指向,也不像自然的聲音那樣具有聲音與現象之間的對應聯系。在傳統音樂審美中,通常都是根據作品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的課堂教學手段,音樂審美教學一般遵循“介紹、聆聽、引導、聯想”四個環節。而本書的內容在于培養學生的情緒運動能力,常態化地進入情緒運動狀態的音樂審美教學方法——深度音樂審美教學法。本書作者帶領他的學生們針對“深度音樂審美教學法”的科學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可重復性的進行了長期的數據記錄,并在書中呈現了學生們的音樂體驗實錄,這些材料彌足珍貴,也構成了本書的一個特色。
田耀農 宋艷艷 ·音樂 ·16.3萬字
《音樂的歷史》評述了世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在眾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以平易近人的語氣、獨特的犀利目光,對西方音樂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靜心讀來,高雅的音樂,經典的旋律,名垂樂史的大師,仿佛就在你的身邊。該書邏輯和條理清晰,讀者可以讀一本故事書的狀態來品讀房龍的音樂思想,并由此大體把握歐洲音樂史的發展脈絡,知曉那些光鮮的音樂家的別樣人生。
房龍 ·音樂 ·16.3萬字
本書主要針對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群體,從設備選擇到配置方案都有具體講解,內容涉及有關數字音樂制作的知識、設備配置、硬件和軟件的使用、制作的技巧、混音以及母帶的處理。在制作方面分為MIDI編程、音頻錄制、混音以及母帶等部分,囊括了音樂制作的所有步驟。另外,書中增加了硬件控制臺結合軟件進行錄音和混音的講述,這是目前制作領域的發展趨勢。本書根據作者的制作經驗,結合實例講解制作中的技巧。尤其在設備操作方面,以設備參數之間的關聯關系來講解,使讀者知道每一個參數的調整會對下一級參數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建立全局性調整的思維。全書實例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可以作為數字音樂初中級用戶學習音樂制作和后期處理的基礎教程,也可以作為音樂從業人員的參考資料。
游君屹編著 ·音樂 ·16.2萬字
《羅忠镕文集》是一本作曲家羅忠镕先生本人專門對自己的音樂作品、作曲技術理論進行分析、研究的專業性論文集,大一部分論文是由作者本人撰寫,也有少部分論文是由作者翻譯。羅忠镕著名作曲家、理論家、教授,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生榮譽勛章”獲得者。生于1924年,四川人。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開始學音樂,主修小提琴,1944年,轉入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小題琴,師從譚小麟教授學作曲。譚是作曲大師保羅·興德米特(PaulHindemith)的學生。1949年,羅又師事丁善德教授學習對位法。1947年,創作了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邊喲好地方》,這支歌很快便傳遍全國各地。此后,便從小題琴演奏逐漸轉向作曲。194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和聲學;1951年到北京中央樂團創作組工作;從1960年開始,還同時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兼授作曲課;1985年,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1958年,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1958-59年創作了《第一交響曲》。這兩部作品都由中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在北京相繼公演。其后,作品曾多次獲獎。
羅忠镕 ·音樂 ·16.2萬字
《百年樂府》采用音樂編年體的方式,從1907年第一首學堂樂歌起,用音樂的形式再現和還原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前任主席王立平主編。《百年樂府》共錄入1500多首歌曲。對每一首作品都注明了產生年代、時代背景,對詞曲作者的生平也都佐以考證并附加簡短介紹。對少部分無從考證或存在爭議的背景資料,也加以注釋說明。對某些特定歷史背景下出現的作品,則本著“以史為鑒”的誠實態度加以謹慎收錄。還有一些屬于譯配、填詞的歌曲,雖然旋律經典,也曾經風靡一時,但囿于體例所限未能入選。當今是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也是個鼓勵創造的時代,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為我們所聽到的真實聲音代言,讓歌聲中的歷史更加充實、真切、生動。
王立平主編 ·音樂 ·16.2萬字
《寫給大家的音樂簡史》評述了世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在眾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以平易近人的語氣、獨特的犀利目光,對西方音樂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靜心讀來,高雅的音樂,經典的旋律,名垂樂史的大師,仿佛就在你的身邊。該書邏輯和條理清晰,讀者可以讀一本故事書的狀態來品讀房龍的音樂思想,并由此大體把握西方音樂史的發展脈絡,知曉那些光鮮的音樂家的別樣人生。
房龍 ·音樂 ·16.2萬字
《羅忠镕研究文選》囊括了羅先生各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按形式分類、創作時間為序,分集編排、陸續出版。其中包括《羅忠镕文集》(收錄羅先生本人的文論26篇)、以及附錄《羅忠镕研究文選》(集他人研究羅先生所著的文論精選46篇)和《羅忠镕傳記》。其中包含四十余篇對羅忠镕的音樂創作、作品分析的論文集,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一、藝術人生;二、管弦樂作品研究;三、室內樂作品研究;四、鋼琴作品研究;五、藝術歌曲研究;六、綜合研究。
楊通八主編 劉誠副主編 ·音樂 ·16.2萬字
本書為第六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學校音樂教育論壇召開后集結出版的論文集。論壇由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與湖南師范大學美育發展與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于2017年5月在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行。本書收集了與會眾多名家學者的三十篇學術論文,就海峽兩岸暨港澳高校音樂教師教育與基礎音樂教育的對接共贏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王朝霞 ·音樂 ·16.2萬字
唐代文化多元融合,外來胡樂的廣泛傳播是中華文明對古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呼應和理解。西域文明的光芒借助音樂照射到唐人的情感中,體現為對自由的追求,這種不為他人只為自在感受的情感表達迥異于前后代。唐人接受胡樂是不同文明間的情感同構,也是不同地域情感融合的表達。作為唐人審美活動的投影,胡樂擁有與唐人情感相類似的形式,可以引起強烈的心理變化。胡樂的注入是實現情感共振的特殊途徑,也是唐人對生命意識的外在表達,表現為唐人審美中的無限生命感。
羅希 ·音樂 ·16.1萬字
《引子與回旋》是劉東教授的全新文集。劉東老師被譽為當代極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一直在開拓知識疆土,而在他自己看來,卻又不斷在重返思想的主軸,那軸心就是中西接壤的文化邊界。收集在《引子與回旋》中的文章關注了自由與進化、傳統的毀棄與更生等時代話題,也正顯示了這個回環往復的過程,顯示了劉東老師既發散又聚斂、既開拓又守成、既跨越又回歸的心路歷程。在看似興之所至的隨想中,在隨機穿插的情緒變幻中,其實真正“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在“引子”與“回旋”之間的這種對話。
劉東 ·音樂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