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陳青楓關于香港書畫界的文章的結集。大體分成兩部份。一是關于香港一些書畫家的文章,述人,敘事,評藝。二是作者對中國晝畫藝術的一些認知和評論。此結集的文風,一仍他“清”的風格。不故作高深,不丟書包,平實而雅淡,只言片語,金針度人,甚有禪味。——陳萬雄青楓兄介紹的畫家大多數是有堅持的人,反映畫壇的一個面向,讀他們的作品總可以窺探畫壇平靜無波的表面下,他們還孳孳不倦的努力創作,這是畫道不衰的所在。——徐子雄
陳青楓 ·藝術理論 ·5.2萬字
本書由對比色展開,通過理解和運用色彩的對比關系,加強對色彩的認識,并掌握色彩在設計中的靈活應用。本書主要分為4章,分別是色彩的基礎知識、傳遞意象的色調配色、增強畫面魅力的色彩對比法則和對比色的配色技巧。
Sun I視覺設計編著 ·藝術理論 ·3.6萬字
從審美的角度講藝術,全面涵蓋繪畫、建筑、雕塑、書法、音樂、舞蹈、電影等藝術門類。同時,對藝術的理解處處指向人生,探討美育應該如何滲透進人生的方方面面。最后,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提煉中華美學精神,提倡對人生神圣價值的追求。葉朗、陳旭光、樓慶西等數十位學者解讀藝術價值與內涵,走進藝術的世界,領略人生的趣味,感受中華美學的精髓。
葉朗 顧春芳主編 ·藝術理論 ·17.3萬字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欣賞到16個傳統色背后的文化故事,如“紅”,明代以火德王天下,紅色具有崇高地位;又如“黃”,黃色自唐高祖以來就被皇室專用,明代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本書還通過各種顏色,深入挖掘了明朝代表性的文物與紋樣。從服飾到建筑、器物,再到畫作,每一種文化形式都呈現出了鮮明的特色。本書不僅有詳細的色彩講解,還對明朝的用色規制、特點和崇尚的顏色等知識進行了介紹,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文化背景。每一種顏色的講解都從嚴謹而新穎的角度,給讀者帶來啟示與思考。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顏色的書,更是一本引領讀者深入了解明朝文化的書。本書適合藝術類色彩學研究者、專業工作者及學生,以及對國學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使用。
紅糖美學 ·藝術理論 ·3.2萬字
中國藝術史的兩大敘事體例于唐宋時臻于成熟:一是借用正史體例的藝術通史,二是傳衍稗史志怪的私人藝術筆記。由于宋代及以后,以個人見聞、微觀敘事見長的藝術筆記,無論是數量,還是學術影響力,都遠超體現宏大歷史敘事意識的藝術通史。因此,通過著述家及其文本案例,追問藝術史微觀敘事勃興的現象、緣由與價值,就是重審傳統藝術史學的一個重要角度。作為著述家,米芾既參與過官方藝術通史的編撰,也因其自由、多變而具創見的五本筆記聞名于史。通過對其生平及著述的考察,米芾在宋前藝術著述的基礎上,思考藝術著述的寫作體例和藝術史論研究中的敘事對象問題,放棄了以朝代為類目、以藝術家為中心的宏觀“敘史”品評體例,逐漸建構起以藝術作品為中心的微觀“敘事”模式。
李浩然 ·藝術理論 ·16.4萬字
藝術是人們對美、思想、境界的一種概括與表現,可以說,自人類產生以來,藝術就存在了,成為與人類生活休戚相關的話題。藝術活動也是人類文明史開始的標志之一,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人類生活場景和文化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要想知道人類的發展史,要想了解中國和世界的文明傳承,要想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和創造能力,就去了解前人留下的這些寶貴的藝術遺產吧!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博而不亂,精選出繪畫、書法、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影視幾個藝術門類的內容,每個章節中又分為中外兩個板塊,將中外常見的藝術常識都包含其中,精彩紛呈,不僅適合學生閱讀,也適合忙碌的上班族陶冶身心,便于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輕松獲取知識,提高欣賞、分析藝術作品的能力。
諸葛文 ·藝術理論 ·11.9萬字
何謂時尚?時尚就是持續而有規律變化的風格。時尚最集中的體現莫過于人類的服飾。作者認為人熱衷于時尚的心理原因在于追求新奇的沖動。這種沖動有時是一種盲目的從眾,但有時也會像布羅代爾所說的,成為人們對社會秩序進行批判的方式。作者敘述了時尚在古典階段、近代階段(資本主義時代)和現代階段的三種不同形態,如古典的華麗,近代的內斂,現代的多元等等。作者回溯了時尚的歷史之后,分析了時尚傳播的機制,時尚是媒體、明星和消費工業構成的巨大社會系統。最后作者簡述了代表性的時尚理論,對時尚這一復雜的社會現象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學術闡釋。
楊道圣 ·藝術理論 ·12.4萬字
本書包括對書法的形態研究和現代闡釋兩部分。深入現象的敏感、研究方法的貼切,為當代藝術研究、人文研究貢獻了一份有深度的個案。書法歷來被稱為“不可言說”。書法研究的推進,為中國文化的現代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本書對中國書法進行了全新的闡述。全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對書法形式構成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對書法有關現象的解說。作者基于對書法作品中時間和空間共生這一基本特征的思考,對書法的形式構成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并運用它對筆法史、章法史、書法與繪畫基本性質的比較等重要課題進行深入剖析。此外,作者對書法現象所引發的語言學、美學與哲學等領域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討論,由此而將書法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思想領域。
邱振中 ·藝術理論 ·19.8萬字
中國傳統的“五色觀”并非獨立靜觀的事物,而是一個有廣度的整體思維系統。本書是一本為藝術、設計、攝影類相關從業人士、學者以及中國傳統色的愛好者準備的配色速查手冊。中國傳統顏色關乎歷史、文化、民俗等,本書精選最具代表的傳統色彩,包括紅、黃、綠、藍、紫、黑白六大色系中的47種中國傳統色,以及24節氣的代表顏色,其中還包括280余種相關色,470余種搭配色系,560余種配色方案,160余種色彩應用方案。同時本書還言簡意賅的講解了顏色的特征、色彩意象和色彩搭配,每種顏色都附有CMYK、RGB值,從而方便讀者查找與使用。
矯永志等編著 ·藝術理論 ·1.3萬字
本書試從飛來峰元代造像的相關資料出發,通過對其造像題記的深入研究,憑借實地勘察與典籍互證、區域分析與圖像比較等手段,提出飛來峰元代造像是由楊璉真加及其子楊暗普兩代人共同主持鐫造的觀點。又在經過對西夏、元兩都及杭州地區原有造像題材及樣式的分析比較后,得出飛來峰元代造像中的漢傳題材及部分樣式是對本地原有題材的合理承繼,而有些漢傳造像樣式與梵相又共同來自于西夏等地,并在梵相中保留了藏西和衛藏兩大造像樣式特點的結論。
朱晨 ·藝術理論 ·8.7萬字
本書是一部藝術理論專題論集,分為上、下篇。上篇集中于討論藝術理論的學科、研究對象以及與相關知識領域的復雜關系。尤其是在晚近國內藝術學和藝術學理論學科充滿爭議的語境下,作者努力厘清這一知識領域的歷史演變和當代問題,以一種開放性和學理性的態度提出了一系列設想,同時也觸及現當代藝術理論的重要問題、藝術邊界的爭議、藝術自主性及體制、意義闡釋等。下篇則是對幾種不同藝術門類的批判性考察,分別探究了設計、繪畫、電影、戲劇和舞蹈五個領域的一些專門問題,是藝術理論用于具體藝術門類及其現象分析的嘗試。
周憲 ·藝術理論 ·18.8萬字
本書為浙江省哲社課題《新藝術社會史》(項目編號:16NDJC272YB)的成果。本書選取邁克爾﹒巴克桑德爾和T.J.克拉克為代表,試分析解讀藝術與社會的關系。巴克桑德爾的《繪畫與經驗》試圖探尋諸多概念如何直接地置于社會控制中。在這樣一些特定的群體,他們不一定是同一個階級,但是可能有機會接觸和了解一系列“較普遍的鑒別風格”,這些共享的視覺經驗也是畫家的創作來源,正如巴克桑德爾所說的,“畫家總是根據他的觀眾的最普遍的技巧來創作繪畫。”意識形態的問題是克拉克定義新藝術史分支的中心問題,也是劃分馬克思主義學派和巴克桑德爾的依據所在。與巴克桑德爾不同,克拉克在藝術社會史研究中提出了幾個概念,即“階級”(class)、意識形態(ideology)、景觀(spectacle)等。他的研究對象投向現代繪畫,他認為現代繪畫是對現代生活的社會與政治條件的闡述,而繪畫作品在塑造社會和政治態度方面扮演著積極的角色。
毛巍蓉 ·藝術理論 ·8.4萬字
“名家館·談藝錄”系列之一。本書為現代書畫大家沈耀初先生談藝文論的編選,全書分為一筆一形狀、自然的律動、傳承與創新、學問與境界、苦樂在畫中、詩文題跋和談藝短文七個章節,收入了沈耀初關于書畫藝術文獻,記者采訪錄以及少量的詩文、題跋,書末附沈耀初部分彩色作品和沈耀初年表。全書編選嚴謹,適合書畫學習者參考研習。
沈金耀 沈秋農編 ·藝術理論 ·2.8萬字
費德勒揚棄了傳統上習慣于從藝術作品中尋找情感和思想內容的觀察方法,將藝術評判從美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認為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別在于,藝術所表達的是意識中其他一切形式都無法表達的東西,藝術與言語和概念一樣都是思想表達的形式,它使可見的現象脫離感知和思想而具有可視性,強調藝術的真實是如何表達,而不是所表達的內容。
(德)康拉德·費德勒 ·藝術理論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