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劍橋藝術史:17世紀藝術》講述了對一切愛好美術的人來說,17世紀藝術大有看頭。不同藝術家表達同一故事時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所畫人物和所熟悉風景的觀察也不同,但他們都非常直接地對觀眾說話,看起他們的作品來,常常就好像在讀書。《劍橋藝術史:17世紀藝術》就是為幫助大家掌握這門藝術所編寫的,書中將記載藝術家創作的背景,人們要他們做什么,他們自己想做什么;我們還要講藝術家是怎樣取得某些效果的,并學會辨認不同作品的特色。
(英)瑪德琳·梅因斯通 ·收藏 ·5.2萬字
希臘人樂于挑戰由來已久的傳統,大膽革新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使他們備受激勵,而他們所尋得的解答亦成為后世公認的典范。羅馬人承認希臘人的偉業,卻并未高山仰止,他們增添了組織的天才和建造巨構的本領,留下了自己的藝術華章。蘇珊·伍德福德考察了古希臘羅馬視覺藝術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呈現了古典藝術和建筑的輝煌成就,她的文字所傳達出的那種令古代世界的藝術家們靈感噴涌的創造激情,亦會令你感同身受。
(美)蘇珊·伍德福德 ·收藏 ·7.8萬字
《膽小別看畫5:意外歸來》是藝術史暢銷書作家中野京子的代表作品《膽小別看畫》系列第五卷。這一次,作者增加了之前未曾出現過的畫家——卡洛、弗里德里希、布格羅、布朗、夏加爾、吉羅代等人,甚至收入了一些“非專業畫家”的作品,因為它們在美術市場上受到歡迎,也被選進了書中。從美術愛好者到歷史愛好者,都能在《膽小別看畫5:意外歸來》這本書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日本學者中野京子,從傳世名畫中尋找蛛絲馬跡,層層剝繭,以極富魅力的語言揭開每一幅名畫作品背后那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當你了解了畫布背后的真相,察覺到人性之惡的存在時,便會由衷感到后背發涼,“細思恐極”。《膽小別看畫1:方塊A的作弊者》、《膽小別看畫2:哭泣的女人》、《膽小別看畫3:死神與少女》、《膽小別看畫4:人性的暗影》全部上榜日本藝術類暢銷書。作者以用精彩文字配合大量西方名畫圖片,帶你暢游藝術史的世界,走進名畫背后的歷史秘境。
(日)中野京子 ·收藏 ·6.5萬字
每當我們對人類感到絕望時,只要想到那些藝術杰作,韋茲萊修道院或沙特爾大教堂,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或提香的《神圣與世俗之愛》,我們就會對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杰作如何誕生?我們為什么至今仍要觀看杰作?在《何為杰作》中,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詳細講解幾十幅藝術史上的油畫杰作,高清大幅彩圖引領讀者重返人文藝術高光時刻。他認為,杰作來源于藝術家個人真實天才的創作,是記憶和情感的匯合,浸潤于時代精神之中,又保持著與過去的深層關聯。由此,社會、文化和科學的發展通過藝術杰作的傳世得以記錄和延續,閃耀著超越時空的人文之光。書中收錄克拉克的另一篇藝術評論名作《當藝術家老去》。什么是老年風格?當藝術家老去,他的創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時間在藝術家身上刻下痕跡,他則回報以偉大的杰作。
(英國)肯尼斯·克拉克 ·收藏 ·2.6萬字
18世紀經歷了羅可可藝術和新古典主義的興盛。源于法國的羅可可風格輕盈優美,“僅僅旨在愉悅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唯一的罪過就是無聊”;新古典主義藝術則旨在喚起希臘和羅馬遠逝的輝煌,“它的傳奇就像是從神諭之所祭壇火把上升起的青煙,繚繞于藝術愛好者的眼前”。此一時期的英國藝術則以托瑪斯·庚斯博羅的田園肖像與風景及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的人物肖像為傲。威廉·錢伯斯爵士和羅伯特·亞當在建筑上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尤以精美的鄉村宅第最具風采。而在“能人”布朗的影響下,英國的花園和公園擺脫了形式上的束縛,自由無拘地模仿自然。
(英)斯蒂芬·瓊斯 ·收藏 ·4.8萬字
《劍橋藝術史:20世紀藝術》將會帶領藝術愛好者們穿越迷霧。她用非技術性的語言解說了本世紀的重要潮流、藝術家和作品;從立體主義、野獸派到波普藝術和攝影現實主義,從畢加索、勃拉克到包豪斯及之后,在薄薄的一冊書中盡顯精髓。20世紀見證了藝術與社會的巨大變革,藝術家們向觀看與描繪世界的傳統方式發起了挑戰,他們或是集結在層出不窮、令轟甚眩的藝術運動中,或是致力于個人獨特的、有時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
(英)羅斯瑪麗·蘭伯特 ·收藏 ·5.2萬字
中世紀歐洲的藝術家和匠師們留下了迄今尚無以超越的宏偉建筑和藝術珍寶。本書展現了他們的非凡杰作:從恢宏壯麗的眾多教堂,到華彩繽紛的各色掛毯,還有珍貴手稿和彩色玻璃。羅馬天主教會是最大的藝術贊助人。羅馬式和哥特式作為此一時期兩種主要風格,在教堂建筑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隨著人們信仰和崇拜方式的變化,建筑的形式也發生著有趣的演變,法國和西班牙那些朝圣之路上的教堂,足以為此提供生動的例證。以物質的恢宏來服務于精神目標的新思想,催生了眾多哥特風格的教堂,如法國的圣德尼、沙特爾和圣母大教堂,英國的坎特伯雷和索爾茲伯里。安妮·謝弗-克蘭德爾用一些重要的實例,為我們理解和欣賞羅馬式和哥特式藝術鋪就了道路。
(美)安妮·謝弗—克蘭德爾 ·收藏 ·5.5萬字
《劍橋藝術史:繪畫觀賞》明晰流暢,清新可讀,涉及繪畫觀賞的方方面面,既能增進觀賞繪畫之樂,又能激發思想靈光。蘇珊·伍德福德博士從熟悉的概念開始,進而探察幽微,發常人之所未見。譬如,她既道出繪畫如何可以作為平面圖案來觀賞,又點明深度幻覺如何有助于引發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隱含之義,又闡明傳統知識如何能提升我們對革命性作品之理解。
(美)蘇珊·伍德福德 ·收藏 ·4.6萬字
本書涉獵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知名的“古典時期”,還有一些“當代最火”的藝術家和作品。不僅僅包含“繪畫”,還容納了更具當代性的“裝置藝術”。而且,作為當代藝術,“裝置作品”更需要有人來引導,讀者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趣味。在介紹作品的同時,自然地引入作者個人觀點。不只是告訴大家某些藝術作品“如何之好”,也會告訴大家“如何之不好”。不是單一軌道的“藝術表揚”,而是“表揚值得表揚的”、“批評應該批評的”。所以本書也包含了不同藝術家和各自作品的比較。
侯曉盼 于楊 ·收藏 ·8.4萬字
《劍橋藝術史:文藝復興藝術》中,羅薩·瑪利亞·萊茨以生動而富于灼見的敘述,娓娓道出這個藝術史上的眾神時代:從美第奇家族統治下佛羅倫薩的藝術實驗與競爭對手,到烏爾賓諾宮廷中藝術和生活所達到的平衡;從威尼斯畫派的集大成者提香和喬爾喬內,到教皇統治下羅馬的輝煌,以及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15和16世紀,意大利和北歐經歷了宗教、政治和社會的重大變遷。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新生興趣,以及整個人文主義運動,在繪畫、雕塑和建筑方面結出的成果尤為豐碩。這一時期所創造的風格影響了迄今為止的西方藝術。欣賞文藝復興時期視覺藝術的最佳法門,乃是去理解藝術家地位的變化,以及他們對于贊助人和公眾的態度的變化。
(意大利)羅薩·瑪利亞·萊茨 ·收藏 ·5.9萬字
靈活運用理性的方法,輕松看懂任何藝術!日本資深策展人,經過多年策劃大型藝展和提供企業咨詢的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用邏輯思維補足藝術感受力上的不足,用理性的方法深度理解藝術品的描繪對象、背景、形式、風格、內涵,并以達·芬奇、凡·高、倫勃朗、庫爾貝、馬奈、莫奈、羅丹等20位藝術大家為例,教授五大鑒賞公式——公式一:3P架構——從人物、背景、時代三個角度,概略理解作品公式二:作品鑒賞檢核法——觀察及盤點作品細節,判斷你的好惡公式三:故事分析法:追溯藝術家的生命軌跡,體會作品深層情感公式四:3K架構:從革新、顧客、競爭共創三個方面,理解藝術圈的變化公式五:A-PEST架構——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探究大環境與藝術的關聯活用五大公式,建立屬于自己的分析數據庫,就能找到觀看藝術的脈絡。借由欣賞藝術,獲得人生中無可替代的喜悅,也多一個開拓世界的武器!
(日)堀越啟 ·收藏 ·5.1萬字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黑手”?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
(美)卡爾·梅耶 (美)謝林·布萊爾·布里薩克 ·收藏 ·35.6萬字
“青藤白陽”的書畫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崇高的地位,對后世中國花鳥畫甚至整個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自明代中后期直至今日,中國寫意花鳥畫始終沿著他們的足跡發展前行。“青藤白陽”的傳世作品數量不多,一向被視為民族瑰寶、藝術經典。此次特展由南京博物院主辦,聯合天津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蘇州博物館,精挑細選了七十余件(套)徐渭、陳淳的書畫精品,全面展示“青藤白陽”書畫藝術的完整面貌與發展源流,并推及二人的師承取法,為觀眾提供直面書畫珍品、領略大師風采的機緣。
南京博物院 ·收藏 ·6.6萬字
19世紀的歐洲和“新世界”經歷了復雜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遷,藝術亦深受影響,繁多的潮流與運動,殊難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描繪。唐納德·雷諾茲從新古典主義和浪漫派入手,借助考察大衛、安格爾、戈雅和羅丹等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辨析出本世紀繪畫和雕塑的重要主題、概念與風格特征。藉著作者廣博的學識和專精的研究,本書進而也涉及了19世紀藝術的諸多其他方面,比如歷史繪畫、浪漫派情感對風景畫的影響、法國現實主義、印象派與后印象派、拉斐爾前派、惠斯勒以及“工藝美術運動”的興起等。
(美)唐納德·雷諾茲 ·收藏 ·7.8萬字
觀賞繪畫可以悅目愉神、感動心靈、頤養性情。一些畫作會讓你一見如故,而另一些畫作卻需要借助于事先闡釋才會傾囊相與,當然其回報往往也更豐厚。本書明晰流暢,清新可讀,涉及繪畫觀賞的方方面面,既能增進觀賞繪畫之樂,又能激發思想靈光。蘇珊·伍德福德博士從熟悉的概念開始,進而探察幽微,發常人之所未見。譬如,她既道出繪畫如何可以作為平面圖案來觀賞,又點明深度幻覺如何有助于引發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隱含之義,又闡明傳統知識如何能提升我們對革命性作品之理解。
(英)蘇珊·伍德福德 ·收藏 ·4.3萬字
從構圖、視覺焦點、造型、用筆、著色、肢體動作、視線網絡、衣飾……等藝術表現中基礎又關鍵的因素出發,以12組、數百件古今藝術作品為例,巫鴻先生詳盡闡釋、示范視覺分析的含義和運作,說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種思考和談論藝術的方式,是一種在不同藝術傳統之間發現交匯的場合和機遇的有效方法。閱讀本書不要求藝術史專業知識——任何對圖像有興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讀者。這當然包括專攻藝術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學者和學生,但對他們來說本書還有另一層含義,在方法論層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藝術史”的路徑。
(美)巫鴻 ·收藏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