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寫意草蟲有問必答》系中國畫技法有問必答叢書之一。本冊介紹了寫意草蟲畫法和碰到的百余個疑難問題。作者以海派名家潘君諾的草蟲技法為基礎,介紹了寫意草蟲的各種畫法。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解疑排難,除了分步驟介紹了這些草蟲的畫法步驟及畫理外,另附有獨立成幅的示范圖。除此還以文字詳細地敘述了筆墨、調色、技法等,簡明實用,十分適合初學者學習參用。
姚善一 ·繪畫 ·2.7萬字
《書法知識叢書》著眼書法基礎知識的普及而精心策劃的一套圖文并茂、簡潔易懂的知識性叢書。通過介紹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生成發展,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依次敘述,以供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置身源頭,順流而下,馳騁觀賞。對書法的發展演化歷程,可以窺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與書法藝術的概貌,從而引起研究書法史的興趣,促進書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王客 ·書法篆刻 ·4.3萬字
為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個不同層面:包含本能的(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為的(產品的功能)和反思的(個人的感受與想法),并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制化與互動設計的服務產業來說,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在諾曼博士的暢銷書《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中說明了:為什么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則解釋了為什么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13.8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術新秀撰寫稿件,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19.1萬字
在《設計心理學2:與復雜共處(修訂版)》中,諾曼博士探討了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復雜,而不是簡單,而設計促成了復雜生活的實現。作者以清晰而又輕松的行文,為讀者講解了為什么我們渴望的不是簡單。當物品的設計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悅的,在適度的情況下,在適合的時間里,我們渴望的是復雜。實際上,通過基于良好溝通的設計,復雜可以被管理近而生產出最實用的產品,形成理想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美)唐納德·A·諾曼 ·設計 ·13萬字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0.4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以阮榮春教授為首席專家主持的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寫意體系研究”為重心,收入王宗英、阮榮春合著的《中國繪畫寫意美學的早期建構——以宇宙生命哲學為中心》等文章,對中國畫寫意的哲學美學根源,對寫意概念的生成,對山水畫寫意的創作實踐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本書稿是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進中國藝術研究發展與交流。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28.8萬字
本冊收錄了惲壽平《仿古山水冊》與吳湖帆《臨惲壽平仿古山水冊》,將這兩件關系密切的作品并置于一冊,從中可以看到吳湖帆早年曾收到惲壽平的巨大影響。畫冊的序言中詳細分析了這種影響來源于惲壽平花鳥畫的用水法,使得畫面滋潤清逸,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吳氏的山水畫創作,使得清潤豐腴的風格貫穿其畫臘始終。
湯哲明 ·繪畫 ·5651字
1979年“馬圈灣漢簡”的出土,除卻其不可忽視的歷史文獻價值外,對研究書法的演變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一手資料。《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可謂漢代隸書中最為恣縱的“變體”,其中包含了隸書。草隸、草書多種風格的樣式,筆鋒清晰俊逸,纖毫畢現,為研究臨習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今選其中精佳者分類編排,放大精印,以為臨習之資。
張德芳 王立翔主編 ·書法篆刻 ·3098字
本書為“中國雕塑史論文叢”之一,本書分為五個部分,主要涉及對雕塑的基本認知、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覽評論、雕塑案例的對比分析,以及雕塑家個人作品市場交易的行業規約等探討。“中國雕塑史論文叢”匯集了多位知名藝術理論家、評論家的研究成果,旨在從歷史和未來的角度,深入梳理中國雕塑的歷史經驗,探討中國雕塑的發展路徑和趨勢。該叢書為中國雕塑的研究和理解開辟了新的視角和思路,也為中國雕塑的發展和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和啟示。
王林編著 ·藝術理論 ·21.1萬字
本書關注與探討軟雕塑之于傳統雕塑的突破與改變。全書共分五章,由表及里的探究了軟雕塑藝術全新的美學樣態,是如何建立在不同于傳統美學的、消除藝術神圣感的,基于生活的流動性、日常性、反思性的邏輯關系的生成。本書以解析軟雕塑藝術的概念入手,從軟雕塑藝術的材料語言、造型語言及空間語言三個維度,來揭示軟雕塑藝術有別于傳統硬質雕塑的美學特征,并將其置放于藝術與生活關系發生巨變的語境之下,探究軟雕塑藝術全新美學樣態形成的原因,旨在借由生活與身體感知的關聯之于軟雕塑藝術,引發人們對藝術、生活、社會、人的自我關注等現實問題的思索。
韓璐 ·藝術理論 ·19.1萬字
本書從王鐸的書法研究入手,探討晚明時期中國書法之演變。王鐸意欲借復古而創新,調和王羲之的側棱用筆和精細細節,與張旭的中鋒行筆和雄闊氣勢。全書由七篇長文組成,在整個晚明文化的時代背景中,討論了王鐸書法線條的形態、來源,以及他與同時代書法家的對比。同時,作者還對張芝、王羲之、王獻之,以及張旭、懷素、顏真卿、米芾、黃庭堅、董其昌等中國歷史上眾多書法大家的風格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并匯集了大量藏于海內外難得一見的書畫珍品。
(美)張以國 ·書法篆刻 ·10.2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由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創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為本專輯的特色,內容包括《當代人物畫創作與當下問題》《如何以優秀作品融匯新時代: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管窺》《重提繪畫性:對于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的一點反思》《論“主題性”美術創作與大眾審美接受》。作為美術學研究的專業科研單位所主編的專業學術研究系列,該出版物本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精心策劃藝術專題,立足于對中國美術學科開展全面研究,介紹最新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優秀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編 ·藝術理論 ·26.8萬字
《紫竹齋藝話》是林岫先生書畫藝術隨筆的集結,內容涉及書畫藝術、詩詞文學、文史掌故等諸多方面。作者文史修養深厚,又能貫通古今,對當代書畫界現象更有獨特的觀察與思考。作者對書畫中的詩詞、掌故信手拈來,文章清新雅逸,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向讀者展現了文史視角中的書畫藝術,對書畫、文史愛好者提高文史、藝術修養極有裨益。
林岫 ·藝術理論 ·12.4萬字
“藝術的金枝玉葉”系列打破常規藝術史的書寫方式,以趣味為框架,運用大量的圖文講述歷史上的藝術作品。《雕塑》一書以雕塑為切入點,借“故事”的載體講述雕塑獨到的技藝,被賦予的功能和重現后世的契機。
鄭小千 ·雕塑 ·6.7萬字
藝術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如何感動我們,知會我們,挑戰我們的?作為國際知名畫家大衛·薩利的首部藝術隨筆集,本書介紹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批藝術家的作品,從畫家到觀念藝術家,包括薩利的朋友和同代人,杰夫·昆斯、約翰·巴爾德薩里、羅伊·利希滕斯坦、亞歷克斯·卡茨等。本書不僅探索了藝術家本身特性的多重性,同樣揭示了他們作品的特別之處。薩利擺脫藝術理論的行話,以幽默和熱情的行文,精確和深具緬懷的描述,帶領讀者奔赴一場訴諸直覺的藝術之約。這是一堂講述如何用藝術家的眼光觀看藝術的大師課。
(美)大衛·薩利 ·藝術理論 ·14.8萬字
“藝術的金枝玉葉”系列打破常規藝術史的書寫方式,以趣味為框架,運用大量的圖文講述歷史上的藝術作品。《西方繪畫》以時間為線,借“故事”為載體講述西方藝術背后的歷史,旨在以大歷史主干以外的“細枝末節”來還原藝術“現場”。語言輕松詼諧、標題吸睛、文字緊湊是此二本書的一大特色,符合“金枝玉葉”這一系列“趣味”和“輕閱讀”的特點。
李樹波 ·繪畫 ·10.6萬字
為配合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中國畫的需求,我社組織編寫輕松學技法叢書,此套中國畫技法圖書分為燕雀、蝦蟹、鷹鷲、鯉魚、牡丹、荷花、梅花、蘭花、菊花、墨竹等10種。內容豐富,技法演示簡單易學。不僅有花鳥畫技法的步驟演示,更有筆墨、形體動態的表現,配以名家點評賞析,使初學者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入門技法。學習中國畫,學會掌握用筆墨來表現對象的方法和能力。這是一套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技法圖書,可給廣大讀者借鑒和參考作用。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繪畫 ·2511字
本書涵蓋了古希臘戲劇,以及自文藝復興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劇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無一遺漏地鑒賞了莎士比亞重要的二十一部作品。布魯姆認為,相較于保守的小說,戲劇具有內在的革命性與復調性,它拆解了文類本身,并引導我們去尋找隱身于角色背后的劇作家的聲音,正是這些特點使得戲劇界始終能大師輩出,佳作不斷。
(美)哈羅德·布魯姆 ·戲劇藝術 ·26.9萬字
18世紀經歷了羅可可藝術和新古典主義的興盛。源于法國的羅可可風格輕盈優美,“僅僅旨在愉悅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唯一的罪過就是無聊”;新古典主義藝術則旨在喚起希臘和羅馬遠逝的輝煌,“它的傳奇就像是從神諭之所祭壇火把上升起的青煙,繚繞于藝術愛好者的眼前”。此一時期的英國藝術則以托瑪斯·庚斯博羅的田園肖像與風景及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的人物肖像為傲。威廉·錢伯斯爵士和羅伯特·亞當在建筑上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尤以精美的鄉村宅第最具風采。而在“能人”布朗的影響下,英國的花園和公園擺脫了形式上的束縛,自由無拘地模仿自然。
(英)斯蒂芬·瓊斯 ·收藏 ·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