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的交織:明清之際西方自然哲學在中國的傳播
本書以明清之際氣本論的興盛和16世紀耶穌會的智識框架為背景,系統(tǒng)梳理當時傳教士利瑪竇、傅汎際、熊三拔、高一志等人傳入中國的西方自然哲學,以及中國士人對西方自然哲學的反應與接納。為適應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利瑪竇等人在翻譯過程中作了不同程度的過濾或調適,如增刪相應文字、以中國傳統(tǒng)理論輔助闡釋等。面對與中國截然不同的自然觀念,中國士人反應各異,以熊明遇、方以智、揭暄、游藝為代表的“方氏學派”對西方自然哲學進行了批判性的接納。尤其是揭暄將西方自然哲學的相應部分作了變形進而整合到傳統(tǒng)的元氣學說和陰陽理論中,形成中西合璧、自洽連貫的宇宙體系,極具典范意義。明清之際的中西科學交流呈現(xiàn)出萬花筒般的文化調和和觀念交織,深刻反映了傳統(tǒng)與西學、自我與他者的復雜互動。
·12.6萬字